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清穿之我爹是雍正 > 第16章 金泥玉檢不須留:天下豈有三十年太子乎?

第16章 金泥玉檢不須留:天下豈有三十年太子乎?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叔祖父既已緻仕,何不在家頤養天年?”胤礽費力起身,倚着靠枕道。

早在三十九年,康熙便借索額圖在家中妄議朝政為由,令其退休。

“太子爺病重,我怎能不來?”索額圖見胤礽臉色如此蒼白,恨不得以身相替,“再者,這不是您的意思嗎,難道您并不知情?”

索額圖的心跳漏了一拍。若是太子爺不知此事,怕是康熙做的局了。

這些年大阿哥與太子鬥得你死我活,萬歲爺也隻是作壁上觀。這兩年,卻愈發打壓太子爺了。

隻這幾年太子爺身邊的奴才,便換了不下十茬子。保成這個太子,做得不容易呀!

是他們赫舍裡氏,連累太子至今。可是太子若是沒有赫舍裡氏作為後台,皇上難道就會減少半分的疑心嗎?

索額圖知道,他不會。

“叔公此話何意?”胤礽似乎是明白了什麼,他用力地咳嗽了起來,“咳咳咳……”

他似乎是不肯相信,嗫嚅着道:“是,是皇阿瑪宣你來的。”

這句話,似乎是疑問,又似乎是輕歎。卻讓這個驕陽般的,尊貴無比的太子,用盡了所有力氣。

“是。”索額圖此刻也明白過來了,這是康熙的一次試探與考驗,更是一位帝王的警告。

胤礽洩了口氣,後背似乎是也沒了力氣。他慢慢滑到床上,阖上了眼睛。

此事不過是康熙的一個局。

若是索額圖不來,那便是不尊聖旨,更有可能是與胤礽私下聯絡過多,暴露他們在德州亦有人手。

若是索額圖來了,難保康熙不會對他動手。

畢竟,萬歲爺八歲擒鳌拜時,也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與鳌拜比賽布庫之時,将其一舉拿下。

但是索額圖還是來了,他也不得不來。他是皇上的臣子,亦是太子的叔公。

其實胤禛夢中,情況并沒有如此糟糕。

在索額圖奔赴山東之前,康熙在京中的動作要小很多,到底是顧全了太子的顔面。

今次不同以往,老九在上書房已經念了一年書,早就憋了一肚子氣。

胤禟早早便聯絡了山東的商會,煽風點火。

“為咱們的太子爺,送一陣東風。”

畢竟他的産業遍布南北,不論是鹽鐵、東北參,都是朝廷嚴管的,可他不隻敢伸手,還能賺得盆滿缽滿。更是借着明珠的勢力,囤積了相當客觀的财富。

其實康熙出行,陣仗雖比不得乾隆,但是聲勢也算浩大。更是少不得歌功頌德之事。

沿途經過一些村子,就有許多當地官府提前安排好的百姓,夾道歡迎,康熙見到的,便是這一番萬民景仰、争先跪拜的熱景象。

康熙與太子,此時還是在“蜜月期”的,父子二人共覽山河,意氣風發。

聽着百姓山呼萬歲,康熙甚至動了去泰山的念頭。

生前身後名,他自封“千古一帝”,自然是想得天眷顧。

封禅即“登封報天,降禅除地”。

縱觀古今,泰山封禅的皇帝僅僅隻有六位,秦皇漢武自不必說,再者就是光武中興的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真宗趙恒。

康熙不禁回憶起第一次登臨泰山——

二十二年,康熙收台灣。次年秋,康熙第一次登臨東嶽泰山。群臣上奏,谏言他在泰山封禅。

然而康熙卻是“十動然拒”。隻因朱元璋統一了華夏沒有封禅。

他曾經五次親往明孝陵,三跪九叩,拜祭朱元璋,就是為了得到漢人支持,成為正統。

“恭請聖上,以燔柴告祭,功成告天,勒石記功。”衆位大臣叩首道。

“朕涼德菲躬,實未有豐功偉業,…何敢效法前人,銘功紀德,”康熙最終還是拒絕了,隻答應祭祀,“……仿堯舜之制,巡幸東方…設祭方嶽以祈年豐。”

即便憑他的功業,未能封禅,隻是去祭祀一番,也能籠絡人心,鞏固愛新覺羅之萬世基業。

那年他雖有私心,到底在登臨泰山頂、一覽衆山小之時,寫下了“欲與臣鄰崇實政,金泥玉檢不須留。”

隻求為民辦事,不留金泥玉檢。

不曾今次到了德州,許多山東文人,竟對太子頗為吹捧。

雖然某種程度上,這是他曾經想看到的:

效法漢人傳統,以嫡長之子,正位東宮,拉攏漢臣,安撫人心。

“吾皇萬歲……”

在一片對于康熙的吹捧之聲中,卻混進去了幾句不同的:

“太子爺龍章鳳姿,文武雙全呐”

“吾等聽聞,太子德行出衆,實乃社稷之福。”

“張兄,此篇文章吾願獻于太子。”

“李兄所言是極,若得太子指點,此生無憾耳。”

……

原是濟甯孟氏、曲阜孔氏、臨朐馮氏、諸城王氏、安丘曹氏、蘭陵蕭氏、琅琊諸葛氏等家族,在聽到當地官員的消息後,便趕來德州。

他們盛情相邀,請太子赴宴,以文會友,共賞桂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