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驚羽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長治十八年的春天,在整整兩年或真或假的傳聞中,太子妃的人選終于定了下來,乃尚書左仆射宋峤之嫡長孫女宋珞。

因太史令一職多年形同虛設未有授命,尚書左右仆射位高權重,執相國令。

宋峤知天命之年,三年前出任尚書左仆射,不出意外的話,在他緻仕之前,這個位子并不會換人。

太子妃乃東宮女主人,乃将來的一國之母,人選是萬萬不可草率的。

從驚魄十六歲開始,皇後就在物色各家貴女,不求太子妃給驚魄帶來多大的助力,但是無論如何也是不能給他拖後腿的。

自驚魄十五歲之後,長安城中将目光放在太子妃身上的家族就絡繹不絕。

驚魄這個太子位看着十分的穩當,那麼太子妃的風險就低,想博一把皇親國戚的人自然不少。

皇帝對驚魄選妃一事也十分關注,驚魄畢竟是他的長子,他也到了不惑之年,樂意得見皇室開枝散葉。

皇後知道各方都在盯着太子選妃,但是還是頂住壓力,給了驚魄一整年,去挑選他自己認為合适的太子妃。

就像皇後之前想的那樣,哪怕是皇室夫妻也是夫妻,兩個人能濃情蜜意更好,若是不能,便是當像她和皇帝這樣,能選個能互惠互利自己能過的下去的合作夥伴也不錯。

驚魄剛開始沒什麼想法,隻說婚姻大事由父母做決定就好,一年過後也還是這個說法。

後來皇後着手準備的時候将一些初步看中的人選請到宮裡的時候遠遠的讓驚魄看了一眼,之後私下裡問驚魄的想法,驚魄思考了一下,說:“宋氏女可堪重任。”

皇後回想了下宋氏女的模樣:大氣端莊,舉止有度,落落大方,氣質出衆。

宋家阖族之力教養出的嫡長女,可堪皇妃,最次也是要入大族做宗婦的,皇後本來心中也是稍微屬意她的。

宋氏女本來就是皇後認可的人選之一,不然也不會将人請進宮來相看了。

于是在得到驚魄的準話之後,皇後便去找了皇帝。

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是太子妃之位,若是皇帝不允,莫說驚魄,連皇後都沒有辦法。

皇後提人選的時候頗為謹慎,未提宋氏女乃驚魄親自看中,隻說自己綜合比較,唯有宋氏女最為合适。

尚書左仆射的地位重要,可以說是文武百官之首,這般娘家助力,皇帝可能會憂心東宮權勢過盛?

皇帝看到人選的時候倒是遲疑了一下。

他倒是沒想到皇後能選中宋氏女,他以為皇後會偏好成家女或者蕭家女,剛好可以借此讓蕭家重回帝都。

至于皇後所擔心的忌憚之事,皇帝看到人選的時候心裡的确閃過了一點。

但是他也很清楚,驚魄是太子,不說皇後如何選兒媳的,就皇帝自己,也不可能選一個五品小官的女兒去配他文韬武略的嫡長子。

太子妃人品才華先不提,無論如何其娘家地位是絕對不可能低的,不是尚書左仆射也會是其他權臣。

宋氏女乃内宅女眷,皇帝自然不可能有太多了解,隻是大概記得頗為端莊大氣,堪配太子。

于是他讓皇後先回去,派了人仔細去打聽了宋氏女的人品才華各式行徑,皆得到了頗為正面的反饋。

在驚魄的婚事上,他也的确下了一番狠功夫。

于是在經過皇帝一番暗地裡的考察後,三月底,封宋氏女為東宮太子妃的聖旨就下到了尚書左仆射府。

此等大事,宣旨之人定然乃總管太監田培源本人,皇後後來私下裡同他打聽了下宋氏女接聖旨時是何等表現。

帝後相敬如賓,夫妻一體,田培源自然不會在此等事情上瞞着皇後:“宋小姐神情自若,頗為淡定,隻從容接過聖旨,老奴倒是看不出有其他神色。”

寵辱不驚,不以物喜,倒是個沉得住氣的。

也好,太子妃一位,也不是一個過于情緒化的人能當的。

這般能控制好自己的人,哪怕同太子并無多麼深刻的感情,從小收到的教育和身上的責任感也不允許她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封太子妃的聖旨一下,這一場事便塵埃落定了,有些家族雖然不忿,但是宋氏女家世人品都擺在那裡,的确非常合适。

接下來太史局宗正寺禮部内務府齊齊上陣,六禮一樣樣走,婚期定在了長治二十年的正月,在太子正式加冠之後便舉辦儀式。

皇室婚禮奢華繁複,各式禮節更是數不勝數,準備期限向來以年計。

太子乃國之儲君,其娶妻儀式則更加繁雜,一年多的時間差不多,剛好也能趕上他二十加冠。

也需要給一段時間讓宋家準備,雖然這般大族之女,基本上從養的住了之後開始家中母親便會着手給她們準備嫁妝。

但是如今她要嫁的是皇家太子,雖然也是嫁娶之事,但是君臣有别,從嫁妝到陪嫁之人,通通要按照皇家标準準備。

皇室也會提前半年派人進宋府,教導宋氏女各式皇室禮儀。

此間種種,皆是需要時間來堆的。

宋氏女如今二八年華,等到正式成親之時也不過是雙九,年紀正好。

目前來說,秦皇室嫁娶年紀都不太早。

皇子大多是加冠前後娶妻,帝後成親的時候皇帝甚至都已經二十有三了,公主們雖然看上去議親議的比較早,但是等到真正出降的時候,基本上也都十七八了。

驚羽對這半年以來長安城中的氛圍感受的尤其深。

主要她可以随意出宮,各家的各種宴席,雖然不知道她會不會去,但是大多都會給她也發個帖子。

有些人家地位實在是擺在那裡,有些也是因為驚羽本人想去,所以來來往往的,宴席她是真的去了不少。

她年紀也慢慢大了,哪怕可以随意出宮,也要注意男女有别,所以哪怕是赴宴,也多是在後宅同各家夫人小姐們待在一起。

這兩年大家的目光都盯在太子妃的位置上,家中實在沒有那本事就算了,若是家中能夠到那個線,誰不想争上一争。

但是太子在東宮,他們也見不到,皇後更遠,在深宮,除非特殊宣召,每次命婦觐見的時候都是一群人,誰敢在一群競争者面前廣而告之自己的心思啊。

再說了,這麼光明正大的說出了自家有意太子妃的事情,若是将來太子妃一事不成,自家女兒還要不要嫁人了,所以隻能暗示。

但是各家命婦誰都不是傻子,抽絲剝繭的,有可能皇後還沒聽清楚她的暗示,她們先聽明白了,得不償失啊。

所以各家夫人們就決定采取曲線救國的策略,把主意打到了驚羽身上,畢竟她可是太子唯一的胞妹。

一群人每次見到驚羽就像見到了什麼香饽饽一樣,都想上前親近,隐晦的打聽點各式消息,試圖從驚羽的回答中抽絲剝繭的理出皇後的心緒。

但是驚羽那是什麼人,從皇宮成功的用陽謀“厮殺”出來的,哪怕不到十歲,但是皇家的孩子哪有沒有心眼的。

皇兄的太子妃意味着什麼她還是清楚的,父皇母後沒定下來之前,她是半點消息都不會往外透的。

此等事情自然也發生了在驚風身上。

無他,皇室衆人中,隻有他們兩個同皇後和驚魄最為親近,他們的态度說不定能讓皇後的選擇多一些考慮。

驚風也是出身皇室的,自然也不傻,出宮都一年多了,雖然還沒有驚魄老練,但是也絕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加上同驚風接觸的多是些同齡男孩子,跟那些跟驚羽接觸的夫人一比,套話本領簡直連十分之一都達不到。

尤其是太子妃定下的前幾個月,皇後陸續請了不少貴女進宮,雖然名頭都是各種各樣的聚會,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為了什麼。

于是各方動作越發頻繁了起來。

驚魄那段時間同母後說過自己的選擇之後,就利落的跟着秦修去了漢州,根本不在長安,衆人想找他都找不到,隻能曲線救國。

驚風驚羽不堪其擾,正好小皇叔也不在長安,他們不用去修王府習武,索性他們兩個就各自在皇宮和皇子府中躲個清淨,一直到封妃聖旨已下才出去活動活動。

秦修自從加冠那年回京之後,基本就是同他的幾位兄長一樣,常住帝都,後來有妻有子了之後更是如此。

頭幾年還好,但是最近這兩年曾經被打怕的突厥又開始活動了起來,頻頻在邊境試探。

加上之前駐守邊關的詹将軍如今轉守他地,隻在漢州留下了幾個信任的将軍鎮守,突厥便開始小動作不斷。

所以這兩年每年秦修都會抽一段時間去漢州,重新部署軍防,加上詹将軍留下來的那幾個将軍也頗為優秀,雙方配合,目前突厥還都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态。

秦修不是沒有想過再次就藩,也省的每年都得跑兩次,但是他也知道難度太大。

他所有兄長,除了閑雲野鶴的七哥,都在帝都。

他皇兄是不可能允許他一個手中還有些軍權的人去就藩的,直到他皇兄确認了他們這些兄弟再也沒有威脅了為止。

此舉雖然頗為不近人情,但是那是皇帝,江山大業絕對重于兄弟親情,在目前情況還可控的情況下,秦修沒想過去撞刀口。

秦修此番去漢州,驚魄主動請纓一起。

太子已經大了,身上得背上點功業,見皇帝都沒反對,秦修便也順理成章的帶着驚魄一起去了。

秦修不在帝都,但是謝喬還在修王府,按道理來說的話如果驚風驚羽想去繼續習武的話也是可以的。

但是他們兩個被各家試探的不堪其擾,便商量着由謝先生去皇子府住一段時間教導驚風,驚羽就在皇宮中自己練練就行。

等到聖旨一下,宮内宮外瞬間一片清淨,在宮中憋了這麼長時間的驚羽立刻收拾着準備出宮,皇後對此十分樂見其成。

無他,她這兩個月為了給驚魄選妃的事也是忙的焦頭爛額。

驚羽雖然已經長大了許多不像小時候那般喜歡給她添麻煩了,但是她的存在本身在昭和宮就是個麻煩,稍微做點什麼事情就會在皇後本來都焦頭爛額的行程上又添上了點火上澆油。

距離産生美,皇後覺得自己需要定期同驚羽分開一下,對她們兩個都好。

剛好此間事了,驚羽決定出去玩,皇後也決定好好讓自己休息一下。

一大早,驚羽來請安,飯都沒用就準備出宮。

知道驚羽餓不着自己,皇後也沒攔她,決定今天好好的睡上一個午覺,回回精神力氣。

驚羽一出宮就直奔皇子府,今日出宮純屬心血來潮,昨天根本沒提前送信出去,她這就決定親自上門來找驚風了。

這種事情也常見,若是驚風當日有課業出不來也沒什麼關系,她來看一眼,嘗試一次,見實在從那些先生們的手中搶不出來人,也就自己放棄了。

長安城這麼大,不缺她的去處。

今日運氣好,沒有提前算日子驚風居然也正好趕上休沐,連謝先生都休假幾日去了城外探訪老友,驚風正在屋裡百無聊賴呢。

驚羽過去一喚,驚風收拾了東西便立刻嚷嚷着走。

皇子府在内城,地位特殊,守備森嚴,整個長安中除了皇宮和東宮之外守衛的最嚴格的就是此地。

十二個時辰都有兵士護衛,除了幾位皇子和來教導他們的先生之外,連驚羽進出都得檢查通報。

需要走正門的人如此待遇,哪怕是幾位皇子的伴讀過來,也是要提前在門房中等人去通報的。

像是灑掃後院做活的奴婢宮人,多是在後門出入,雖然像丁計這般主子身邊的太監兵士們也都能混個臉熟,但是進進出出的檢查也比較嚴格。

驚風聽說驚羽還沒有用早膳,問要不要給她準備一點糕點,驚羽想了想搖搖頭:“前段時間安樂進宮來找我玩,說是南門那邊有一家很好吃的豆沫,我們去那邊吃那個吧。”

驚羽沒有說的是,那時候她問安樂豆沫是什麼,她解釋了半天也說不清楚,再問兩句她還直接着惱了,沖着她來了一句:你想知道就自己去吃啊。

就這麼一句話,哪怕驚羽這種對食物都沒有什麼太大特殊追求的人都生起了冉冉鬥志,她還真得親自去嘗嘗這豆沫到底是何方神聖。

驚風聽了也并無不可。

他是用過早膳的,肚子不餓,不過他和驚羽一樣對這個聽上去就十分奇妙的東西生起了點好奇心,去當個飯後點心嘗一嘗也行。

長安有八道城門,他們說的南門并不是長安城的南城門,而是内城的南門。

内城城門除非緊急情況,日夜不閉,八道城門僅指外城牆上的八道有名有姓的城門。

長安分内外城之分,内城之内多是官署和達官顯貴世家大族居住之地,而外城所居多為普通百姓,有長街二十,裡坊一百一十,人口數百萬,是真真正正的盛世所蘊。

内城行走,雖然跑不了快馬,但是他們兩個也懶得坐馬車了,就準備随意騎着馬,這樣小蠻他們也能跟着。

他們快到皇子府大門的時候正好看到驚毅進來:“驚羽你怎麼這麼大清早上的過來了?”

驚羽的開心根本掩飾不住:“母後今日放人放的痛快,我抓住機會就趕緊跑了,三皇兄你這大清早的去哪裡了啊?”

驚毅隻是說:“去外面逛了一圈,你們倆這是要去哪裡啊?”

驚風:“去南門吃豆沫,三皇兄你要不要一起?”

盡管面上掙紮了一下,但是驚毅還是拒絕了:“不了,我用過早膳了,對了,驚羽你等會兒跟驚風回來的時候來找下我,我有事兒跟你說。”

雖然好奇,但是見他一副不想多說什麼的樣子,驚風驚羽也都沒說什麼,同他告了别之後出去。

走在路上,驚羽同驚風八卦:“三皇兄怎麼了,我上次答應給他的東西也給了,不是他又發現了我什麼錯處要跟母後告狀吧。”

去年驚羽從驚毅那裡要那個古玉埙,驚毅本來想直接給她的,但是一聽說她是準備送給淩國公家的那個天生心智有缺的二少爺就不樂意了,非要她拿東西來換。

後來她倒是很快收到那個古玉埙,沒多久就直接給淩國公府送過去了,但是驚毅說暫時還沒想到要驚羽用什麼換,就幹脆一直推着。

直到前段時間,驚毅看到驚風身上挂着個香囊。

是那段時間驚羽在皇後和關先生的雙重打壓下好容易給逼着繡出來個成品,寶貝的不行,驚魄開玩笑說想要都不行,最後還是給了驚風。

結果驚風在外面到處炫耀。

那可不是,驚羽那雙做出《長安百策》的手可從來沒有繡過花,雖然那個香囊從頭到尾驚羽動的手也就那一朵簡單到不行的金銀花。

驚魄都沒要到的東西,也就是驚風仗着娘胎裡的面子給搶到手了,驚恒和驚毅也饞的很。

但是驚恒自然同驚羽肯定是沒有驚魄同驚羽親近的,就隻是開玩笑的說了句怎麼不給二哥也做個,驚羽傲嬌的理都不理。

驚毅則是充分的利用了資源,知道驚羽還欠着他件東西,就挾恩圖報的讓驚羽給他也繡一個。

香囊隐私,驚羽年紀漸大,也知道男女有别,不過驚毅是血脈至親,給他繡一個倒是也沒有什麼問題,隻是驚羽實在是不太願意動針線。

不過驚羽自诩大女子,一諾千金,答應的話自然會做的。

于是又耐着性子,乖乖的窩在昭和宮裡給驚毅繡了個香囊,隻不過這次繡了朵迎春花。

她不是不會繡,針線對她來說也算不上什麼難事。

皇後對她的針線沒有任何太高的要求,她又不用像尋常女子那般需要自己繡嫁衣,就是抱着會一點是一點的心思,讓她了解個大概而已,她隻是純粹不想動而已。

所以等到驚魄知道她又給驚毅繡了一個香囊,哪怕是遠在漢州也要寫信來讨要屬于他嫡親嫡親的兄長那份的時候理所應當的被驚羽給擋了回去。

用的理由都很直接,也不怕傷了驚魄的心,就是她太懶了不想動針線。

那個香囊幾天前就給驚毅送了過去,她實在想不到這個時候驚毅能找她幹什麼。

想來想去,最近她都待在昭和宮裡,連宮也都沒怎麼出去,應該也沒做什麼禍事啊。

就算她想做,被母後看的嚴實,也沒那個機會啊。

驚風也疑惑的很:“三皇兄最近一直有些奇奇怪怪,早出晚歸的,臉色也看着不太好的樣子。”

兩個人研究了一遍,從懷疑父皇最近是不是借着驚羽打壓了下三皇兄,到懷疑驚羽是不是無意中搶了三皇兄什麼東西。

雖然無頭無腦天馬行空,但是不得不說,最後一條還真的有那麼個可能。

想破頭皮也沒想出個什麼思緒出來,幹脆不想了,沒多久就到了安樂說到那個賣豆沫的地方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