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驚羽 > 第39章 第 39 章

第39章 第 3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六月初二送别了秦修,長安城中再無一個成年親王,驚風驚羽悶悶不樂了好久。

六月初六,往日裡最是期待的生辰也過的索然無味,兩個人看上去都恹恹的,提不起來精神。

皇後也知道他們心裡面難過,皇帝的旨意将時間卡的很死,連讓秦修最後參加一次他們兩個的生辰宴都來不及。

他們小小年紀,人生還是第一次經曆這樣的離别,一時接受不了也是很正常的。

于是皇後也不強求,雖然是他們第一個逢十的生日,但是還是低調的辦了,隻請了一些親友過來。

不過如今長安城中一個親王都沒有,來的除了驚風驚羽的一些同齡玩伴之外,也就隻有幾個長公主同家眷罷了。

不過小孩子的适應能力也強,到了八月,皇後已經能夠明顯感覺到他們兩個的情緒好了許多。

驚羽也不再時常悶在屋子裡連寝殿都不出去,而是除了出宮習武之外還多少會在宮中逛一逛了。

看着他們的情緒好轉,皇後心頭也舒了口氣。

驚魄翻過年就要加冠以及大婚,加上後宮事務衆多,皇後的确是不得閑。

更何況,皇後年齡也慢慢上來了,漸漸有力不從心之感。

她生驚風驚羽的時候就已經是三十上了,如今他們兩個都十歲了。

更何況皇後這也着實不是什麼養尊處優的位置,每日辛勞不容言表。

再加上驚風驚羽也已經漸漸長大,不再像小時候那般不知事,皇後也就慢慢的放松了對他們的要求和管制。

隻要不是鬧出來什麼大事,她也着實沒有那個精力再去事事操心了。

這種變化不是突如其來,而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所以驚風驚羽也并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驚魄日漸長成,在朝中越發小心謹慎。

東宮地位特殊,行止皆有數雙眼睛盯着,不能冒進,不能貪功,不能怯懦,不能無能,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是驚魄如今最需要做的事情。

且不論親緣,僅僅作為利益共同體來說,皇後是必須要盡全力幫助驚魄的。

目前皇帝看上去對驚魄是滿意的,但是帝心難測,而且帝王春秋鼎盛,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變數,皇後和驚魄必須時時刻刻做好準備。

等到來年驚魄同宋家結親,就是另外一個拐點,之前之後他都要做的,就是把握好他在帝王心中的态度。

而且翻過年驚恒都要十四歲了,皇帝如今已經允許他上朝旁聽政事,秦修秦儀在他這個年紀也已經獲封親王了。

到時候不知道帝王态度如何,但是皇後會安排自己的人在朝中建議,是否要将驚恒和驚毅封為親王。

雖然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會很難改變,但是若是帝王到時候同意加封二子為王,那至少說明在那一刻,他心中并不會将驚恒或者驚毅作為儲君人選。

朝堂之争瞬息萬變,說句大逆不道的話,驚魄一日沒有坐上那個位置,皇後一日沒能入主慈甯宮,那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驚風驚羽還小,朝堂上的事情皇後和驚魄雖然都不約而同的都沒有瞞着他們,但是也着實是沒有指望他們能幫上什麼忙的。

在他們看來,如今他們兩個能安安靜靜的不要惹出禍事來,就已經是最大的幫助了。

皇後前朝也關心着後宮也操心着,自然是沒有太多心思可以分在驚羽身上。

驚羽從送别小皇叔的情緒中走出來之後就恢複了之前的狀态,每日出宮遊玩,隻是将之前每日去修王府的行程改到了皇子府。

日常信件來往,多多少少還是能撫慰一下他們被離别傷害過的心靈。

秋高氣爽,最後的暖和日子,譚國公夫人之前特意從洛陽接回來一株極品墨牡丹,雖名牡丹,卻是菊中精品。

譚夫人精心養着,中秋過完,好容易等到打苞,便定了日子辦花會,帖子撒的範圍極廣,并極力邀請大家都帶上可賞的花來。

驚羽不好養花種草,但是若是有奇花異草,她還是很樂意觀賞的,于是收了帖子便想着去看看。

但是驚羽本打算去找安平約人一起去的,盡管沒有什麼可以帶去供欣賞的花,但是多帶些旁的彩頭也不成問題。

但是誰知道安樂回信,說她娘打算帶她去京郊祭拜她的父親并小住半個月,重陽過完再回來,同花會的日子撞上了,就去不了了。

安樂生父出身寒門,科舉取士之後賜同進士出身,昌平長公主看中其容貌才華,招其為驸馬。

大秦驸馬不許參政,盡管其父同進士出身,但是仍然未能有一官半職。

也不知道是不是郁郁不得志的原因,安樂出生不久後其生父便病逝了。

昌平長公主厚葬了驸馬,同時處理好了其族中關系,上書皇帝,将安樂改姓為秦。

與此同時,也上書了一份請求封安樂為縣主的書信,以示哪怕安樂姓秦之後她也絕對不會觊觎皇室郡主之位之意。

昌平長公主是皇帝活下來的最大的姊妹,一向安分守己,同前朝沒有什麼瓜葛,沒弄出什麼幺蛾子。

所以顧念着血脈親情,再說不過一個皇姓而已,皇帝思索了一番之後到底還是同意了,隻是給出的也的确隻有縣主之位罷了。

安樂生父去世之後昌平長公主也一直未曾二嫁,看着像是傷透了心,但是她在長安城中又頗為活躍,尤其是馬吊桌上,真的是一點都看不出來喪夫之後的情深意重來。

驚羽也不知道昌平姑姑和她驸馬之間的具體情況,隻知道一些邊邊角角的,還是大家七嘴八舌亂七八糟的傳的,根本不知道準确性。

不過不管昌平長公主和其驸馬關系到底如何,那好歹是安樂的生父,逝者已逝,她去祭奠一下也是情理之中,驚羽自然也不會勉強她。

安樂不去,驚羽興緻就去了一些,想了想最後還是還沒有去赴宴。

讓人送了信給譚夫人,并且送去了禦花園裡快開花的一株金盞菊,雖然肯定是比不上那株墨牡丹的,但是心意到了就好。

安樂不在長安,驚羽在宮外的去處就少了不少,再加上她心情恢複的差不多正想出去到處玩呢,結果滿腔精力無處發洩,成日裡少了許多樂趣。

皇後見她無聊成這樣,就給她安排些活:“你若是無事做,明日就替我去趟普濟寺,母後給你們兄弟三人向方丈求了平安符,本來是打算讓漢女去取的,正好你閑着,便去取回來。”

閑着也是閑着,驚羽自然是滿口答應,第二日打早出宮直奔皇子府,打算約着驚風一起去普濟寺。

誰知道驚風一大早就被驚魄帶走了,驚毅也不知道去了哪裡,皇子府中就剩下個驚恒。

驚羽誰都找不到,去普濟寺來回光路上都得兩個時辰呢,一個人走實在是太無聊了。

雖然有陵雲在旁邊,但是陵雲是個悶葫蘆,又吃過她的虧,非必要根本不同她說話,于是便哀求着驚恒同他一起去。

驚恒性子相對沉穩,雖然皇子之間肯定存在些明明暗暗的競争關系,但是他對驚羽一向不錯。

好歹是他親妹妹,她又撒嬌撒癡的,驚恒最後還是答應了陪她一起去普濟寺。

普濟寺乃國寺,地位特殊,香火自然也旺盛的很。

其位于長安城外六十裡處,騎馬過去不過一個時辰,驚羽計劃的便是取了東西就回來,佛寺裡香火味道重,驚羽向來不是很喜歡。

若是帝後親臨普濟寺,那定然是有儀仗随行的,不過就驚恒同驚羽兩個人,自然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秦先祖是馬上打的天下,如今曆時不過三代,皇室子弟除了身體不好之外都會弓馬功夫。

驚羽大多數時候都是輕裝出宮,騎馬是大多數,如今再讓人套馬車也耽誤時間,驚恒便幹脆也讓人取了馬來,同驚羽一起出城前往普濟寺。

因為都是騎馬出行,所以兩人也都未帶什麼宮人侍衛,驚羽身邊仍然是那個寸步不離的陵雲,驚恒也隻帶了個随行的侍衛。

那侍衛叫嚴屹,同陵雲差不多,是随身保護驚恒的。

不過同陵雲不同的是,嚴屹年已滿十五,又不是皇城中的侍衛,不能同驚恒一起出入宮廷,所以一般驚恒入宮的時候身邊隻會帶另外一個小太監。

而陵雲翻過年去也要十六歲了,不可能再像如今這樣同驚羽寸步不離,這也是皇後為什麼一直心心念念要給驚羽找一個貼身的女護衛的原因。

隻可惜找了這麼多年也沒有碰見什麼合适的。

女子習武本來就少 ,武功高強的女子又多是江湖人士,很多都不願意同朝堂扯上關系。

驚魄手下倒是有一些女子死士,但是修煉的多為輕巧功夫,外家功夫不行,說白了可能還沒有驚羽自己的功夫高,所以這個想法就一直擱置了。

不過眼看着驚羽的武功水平逐漸提高,皇後也随之放棄了給驚羽找個女護衛的想法。

她打算明年等陵雲年滿十六之後就送他出宮,正好驚羽的公主府也已經建成,便讓他守衛公主府,但是驚羽但凡出宮還是讓陵雲随身護衛。

至于皇宮之内的危險則向來不是真刀真槍可以靠武功抵禦的,而且皇宮戒備森嚴,總歸是比外面要安全一些的。

退一萬步說,若是真的有人膽大包天到準備在宮城之中動刀動槍,那他們的目标肯定不會是驚羽一個小小的公主。

雖然驚羽幾乎沒有在宮中見過嚴屹,但是對他卻并不陌生。

畢竟隻要是在皇宮之外,驚恒的身邊就肯定會有他,就像幾乎所有人都已經對陵雲熟視無睹的程度一樣,大家都默認了這個人是跟其主子共同出入的。

嚴屹和陵雲都有武功在身,弓馬自然不在話下,于是驚恒驚羽帶着嚴屹和陵雲,四個人四匹馬,一路往普濟寺去了。

長安嚴令,内外城的主要坊市所有街道都不許縱馬,驚恒同驚羽便特意挑了些偏僻坊市穿城而過,其中雖然繞了些道,但是實際上是省了不少時間的。

等到出了城門,便就可以放心的縱馬疾馳,攏共花了一個半時辰,兩人就到了普濟寺。

普濟寺聲名遠揚,來往香客十分之多,沒有深山隐廟那般寂靜空幽,香火氣十足。

有知客僧在寺門前等待,雖做的是迎來送往的事情,但是半點不見市井之人的谄媚之意,隻謙恭有禮的指引着每位香客。

驚恒如今是半大少年樣子,哪怕是尋常百姓人家的孩子這般大了也是可以單獨出來做事的。

驚羽雖然看着年紀還小,但是身邊跟着個驚恒,倒是也不顯得突兀。

驚羽同知客僧打過招呼:“麻煩這位師傅,我母親同方丈有約,派我來取幾個平安符,勞師傅指引個路。”

寺門口人來人往,皆為普通百姓,人多口雜,驚羽也不好直接表明身份,隻能迂回告知,希望知客僧能明白。

知客僧看上去壯年之齡,面容慈祥,聞言,仔細看了驚羽同其身邊的驚恒一眼。

他做知客僧,每日接待香客如過江之鲫,普濟寺又是國寺,來往權貴更是不知凡幾,頗有幾分眼力。

見此二人貴氣不凡,面前女孩又不過總角之齡,想起之前方丈的知會,便會意道:“方丈師祖提前吩咐過了,兩位施主這邊請。”

雖然不知道為何原先說好的皇後身邊的女官變成了長安公主,但是總是需要方丈師祖親自接待的,他隻遵循吩咐将這兩位貴客帶往師祖處就行了。

知客僧繞過了香客衆多的前殿,從旁邊穿過進入後堂,瞬間寂靜了不少。

大秦不禁佛道,設國寺國師,所以不管是驚恒還是驚羽,對普濟寺都不陌生。

雖然皇帝本人看上去并無怎麼向佛向道之心,但是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就沒有真正的不信神佛的,更何況佛道還能給他的帝國管理帶來一些十分直接的好處。

普濟寺占地廣闊,普通香客能進入的前殿不過占其三分之一,其後隻有權貴和皇親國戚能進入的中殿和後殿占另外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便是一些供僧人或信衆休息的禅房。

同時普濟寺後還有一片連綿起伏的群山,風景獨好,僧人們多會在山林中清修。

不過對于驚羽來說,那處後山便是小時候來普濟寺不喜歡香火氣時候的避難之地。

知客僧一路将驚恒驚羽帶到後殿一處禅房:“方丈在前殿誦經,小僧已讓人告知師祖有貴客來,勞幾位施主在此稍作等候。”

驚恒表示無礙,知客僧很快告退,又有小沙彌及時送上茶水,驚恒和驚羽便耐心的在這明顯是待客的禅房中等候。

那小沙彌看着同驚羽差不多歲數,雖然看着比她要瘦弱一些,但是長的倒是比她要高點。

或許是被吩咐過來的是貴客,上茶水的時候也是恭恭敬敬的。

反正方丈也還沒有來,驚羽閑的無聊,便逗這小沙彌:“小師傅,你多大了啊,法号為何啊,你師傅是誰啊,你幾歲入寺的啊,有沒有受戒啊,要不要跟我進城去玩啊……”

一連串問題又快又準的抛出,驚恒眼睜睜的看着那小沙彌剛想張嘴回答就被她下一個問題給打了回來。

寺中清修的僧人如何能比得上驚羽那嘴皮子功夫,沒一會兒就見那小沙彌急的從臉到耳朵到脖子根都成紅色的了。

怎麼說都是出家人,驚恒看不過去,就讓那小沙彌先下去了。

回頭教訓驚羽:“人家小師傅出家之人,你幹嘛去逗弄。”

驚羽攤攤手十分無奈:“我不過是看他可愛想多問兩句嘛,之前來都沒有見過他。”

說話的時候也知道自己不占理,聲音越說越小。

不過要說真的理虧,驚恒倒也真的沒有看出幾分來。

哪怕同太子驚風甚至是驚毅相比,驚恒沒有那麼了解驚羽。

不過到底是親生的兄妹,皇後娘娘死命對外瞞着的驚羽惹出的那些禍事對他來說可不是什麼秘密。

這丫頭從小就是個喜歡招貓逗狗的性子,而且人又活泛,就沒有一刻能閑的住的。

驚恒又好笑又無奈的教訓着驚羽。

反正方丈還沒有來,而被教訓是驚羽自小到大被動掌握的絕佳技能,她也不去同驚恒争嘴,随他說去。

至于小沙彌上來的那兩盞茶,無論驚恒還是驚羽都是十分默契的隻抿了一口便放在了一邊。

皇室子女,從小學的就是在不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外面的食水都盡量少碰。

象征性的抿一口,進不進口都是另說,不過是為了顯示自己的禮節罷了。

他們等了小半個時辰都沒有見方丈的人影,再耽誤下去就趕不上在中午之前回城了。

驚恒下午有課業要做,不能再在這邊等了。

正當驚羽想着要不要找個人去向方丈取了平安符然後直接回城的時候,方丈終于出現了。

普濟寺的方丈法号玄空,乃先任方丈的關門弟子。

年歲雖不高,不過知天命之年,但是位得道高僧,頗具慧眼,當時便是他建議皇後等驚風驚羽養到三歲生魂已穩之後再大宴賓客廣而告之。

驚羽于佛道并無什麼信仰,但是架不住皇後信佛,每年光是往普濟寺捐出的香火錢都不知道有多少。

甚至可以說,普濟寺能成為國寺,皇後功不可沒,畢竟皇帝本人似乎更為偏向道教一些。

正因如此,玄空法師同皇後的關系也不錯。

這次皇後向他求了三張平安符,他便親自描畫出來,并且特意在佛前誦了幾日的經文,加庇佑于這三張符紙。

來人傳信說來的不是一位成年女子而是兩個小孩子的時候,結合對年齡相貌的描述,玄空法師便猜到來的是驚羽本人。

至于另外一位男孩子,就不知道具體是哪位皇子了。

等到見面,長者為先,雖有身份加持,但是驚恒同驚羽還是向方丈施了全禮。

玄空法師則豎手在胸,還以佛家禮儀。

雙雙打過招呼,玄空法師招待二人坐下。

作為國寺的方丈,他對皇室成員其實并不陌生,一年到頭總是要見上那麼兩三次的,所以見了面之後便知道來的男孩子是二皇子驚恒。

普濟寺到底是國寺,一些跟皇家相關的法事基本上也都是玄空法師親自出面的。

再加上驚風驚羽出生之後的祥瑞加持,他們倆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玄空法師就已經十分了解他們了。

出家人身上都是有佛性的,驚羽也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佛性,但是總是感覺他們似乎格外的豁達慈祥一些,玄空法師自然也不例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