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期,百萬大裁軍于劉悅;像是最後一隻靴子落地一般如約而至,可她預期的布局還沒有完成。好在紙媒最後的狂歡已經初現端倪,全國範圍内新出了不少報刊雜志,雖然大部分還是試刊階段,也标志着美好生活雜志不再是一枝獨秀。報刊雜志品類一多,讀者選擇性就多了;在大街小巷設報刊亭,增加就業崗位的建議提上日程的時機也已經成熟。劉悅果斷去找相關部門,告訴他們如果允許的話,作為錦華公司發行部的銷售終端,錦華公司願意為安置本地傷殘退伍軍人;出資在馬路邊設置統一制式的售貨亭。放置地點由政府相關部門确定,售貨亭交給退伍軍人辦公室統一調配;主營業務是售賣報刊雜志兼顧很少一些雜貨像汽水、口香糖以及衛生紙之類的。錦華公司明确表示目前營收有限,隻勉強夠用這種方法擁軍,延及優屬這一點确實還能力欠缺。時值改開初期,市場還沒完全放開,但計劃經濟已經趨向沒落。以往工人工資靠财政撥款,生産等上級下達指标,提供原材料,收購産品的模式,逐漸被部分自負盈虧取代。大裁軍除了成建制轉業的部隊,還有多出平常幾倍的退伍軍人需要安置;而不少國企因為上級不再跟以前一樣下達生産計劃、提供原料、回購産品,工人工資也由财政撥款改為工廠自負盈虧,再加上多年約束一下子放開,一些有計劃的或者盲目攀比引進的各種設備、生産線,導緻資金吃緊,正在試行減員增效呢,不再願意接收退伍軍人。以往隻在退伍季才忙一陣子的安置辦,現在工作很難推進,劉悅的錦華公司這一手;解決了不少因殘疾退伍的軍人生活問題,退伍辦已經高興的不要不要的了。隻是問了第一批打算設多少個,大緻在哪些區域,好篩選、安排人手接管并負責經營。劉悅也沒跟人家客氣,直說不知道該找誰批這個算是占道經營的業務;售貨亭正在做,已經做好十幾個了,還在等地址定好去現場組裝。安置辦負責人苦笑:果然天上掉個餡餅,地下就有個陷阱;這是明晃晃的陽謀啊,知道占道經營,特别是這種大規模的占道經營,因為牽涉比較廣、後遺症多不容易批下來,錦華公司幹脆讓出這塊利益換個好名聲。話都到這兒了,為了不讓那些戰場上下來的殘疾軍人流血又流淚,他們安置辦隻能大包大攬的接下找批文這個活。軍區聽說了以美好生活雜志社為班底的錦華公司,為安置殘疾退伍軍人想出在街邊設報刊亭的辦法;覺得軍民合作也是條路子,于是派人來接洽,準備由安置辦牽頭,軍區提供材料并組織一部分工作安置不下去的退伍兵先接手制造報刊亭的工作,這個舉措極大緩解了錦華公司的資金壓力。劉悅趁勢上門表示感謝,并承諾她會努力把錦華做大做強,掙到錢後擁軍到底,領導們深感欣慰。
美好生活雜志銷路鋪開後,印刷廠産能就不夠了;美好生活已經成了月刊,除了時尚和旅遊資訊,還針對女青年想時髦又沒有那麼多錢消費在服裝上這一時代性局限,推出了一比一的服裝紙樣郵購業務,雜志内頁刊登模特穿着各種當期推出紙樣做的成衣照片,一期五套,供人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式樣。紙樣用薄而透的油紙印刷,把一整張紙樣剪開後;按标好的順序别在布料上裁剪,紙樣的紙質堅韌,可反複使用,消費者隻要會用縫紉機就能用它給自己做衣服。這是劉悅前世從報紙雜志上,讀到的真事:一個九十年代來中國的美國留學生,偶然發現的商機,這位靠着賣美國的服裝紙樣在中國市場賺翻了。現在人還沒來中國,劉悅就想着走别人的路;讓别人無路可走,她找來打版的師父,每一款服裝按身高體重定了大中小三個号,尺寸說明印在樣品成衣圖片上,一套紙樣疊好了也就一本小學生作業本大小,成本一毛五定價一塊錢;紙樣的推出,讓雜志的銷量又上了一個台階。劉悅幹脆趁勢把雜志社升級成公司,取錦繡中華之意名錦華,公司總部設總經理一個---劉悅自己,手握人事一票否決權、副總兩個;一個搞銷售,一個搞生産,公司下面則分三個部分即雜志社、印刷廠、銷售部。培訓技工、買設備、擴廠房、招人一路忙過去,廠裡職工也從當初的兩位數上到三位數,新增員工中退伍兵就占了一半多,零售那邊的用工還沒算在内。很快就研二了,研二下的時候京城周邊某市郊區工地上,在施工時挖到了一座古墓,根據已出土的破損文物精美程度,初步斷定是一座貴族的墓葬,年代還要再比對才能确定。劉悅被恩師帶着,去現場參與搶救性的考古挖掘工作;哪朝哪代律法都有盜墳掘墓者斬立決什麼的,實話實說混過朝代的她對考古現場、特别是古墓有點不适應,無端就覺得脖子有點涼嗖嗖的。劉悅之所以還能硬着頭皮過來,是她想趁現在國内還沒有采用放射性元素來斷定古物年代的方法時,趕緊把以前收的那兩百多公斤黃金的一半;放進古墓上交國家,在她看來這是後患最少的方法。劉悅覺得但凡人都有私心,自己當然也不例外,為了以後想起來不後悔,她給自家留了一半。下到古墓後,用異能探了一下,主墓室邊上有一個耳室封得挺嚴;大約是放酒和酒器的,古墓年代太久,壇子密封不夠,裡面的酒早就都揮發幹淨了,正好給她裝黃金。放好後,她借口身體不适,跟老師請辭,老師知道她忙;看着對考古也不是太感興趣的樣子,就放她離開,還叮囑一句讓她回去問問,哪位師弟師妹想過來看看,就讓他們直接過來找老師帶進挖掘現場,劉悅點頭答應了。轉頭就一個電話,打到系主任辦公室,她知道有一個既是關系戶、又特别要求進步的師弟正在這裡打雜;劉悅作為大師姐把恩師的話交代給他,并且着重強調了一下師門團結的重要性。當天下午,劉悅的恩師就發現自己的弟子們沒課的都過來古墓這邊搞團建了,一時哭笑不得;隻好一人發一個口罩,把分片清理墓土的活派了下去,墓土裡面可能混有細小的文物,所以需要人工清理一遍。教授不指望他們能發現什麼,主要是讓學生知道考古現場是什麼樣兒的,都學着動動手連帶着也長長見識。
古墓裡挖出黃金的事,劉悅是第二天廣播裡聽到的,沒辦法,現在電視機隻有黑白的,頻道少,清晰度也差點意思,不但小且貴;播出時長也受限,還不是随時都能看到的。劉芬芳曾經來信說家裡現在掙錢不老少,收音機自行車都配齊全了,要寄錢過來讓劉悅幫着買個九寸的電視機,老家這邊不大好買。給劉悅用再等等,咱家先攢攢錢,過幾年直接買彩電的理由給糊弄住了。眼看着東西不用買,劉芬芳再來信就改問你哥你姐家的孩兒都能打醬油了,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整天的瞎忙乎個啥呀?趕緊的,給我領個姑爺家來才是正經啊!劉悅覺得好笑,回信裡拿電影列甯在一九一八的台詞哄她: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後面緊跟着加了句私貨,姑爺早晚給你帶回去,媽你别瞎張羅,找了你覺着行我看着不合适的來;回頭我指定不答應見,你那頭都是熟人熟事兒的,真搞這麼尴尬,往後咋跟人處?話到這裡算是說透了,再想等劉芬芳的回信,也就沒了。劉悅知道她媽對子女是有真愛,但不多;這是跟她生氣了,不回信等于單方面宣布她斷交呢。劉悅忙得飛起,沒空安撫這位中年老少女的情緒;想着先猥瑣發育一波,等所有事情都上了正軌再回去一趟。軍區那頭總結工作經驗的時候,覺得錦華公司安置因殘退伍軍人的創意很好;跟劉悅商量想跟其它軍區退伍辦分享,趁着别人還沒意識到這個商機,把這種做法在全國範圍的大中城市推廣開來,給當兵的人多留條退路。對此,劉悅大方的表示方法給你們了就是你們的,随便用、别問我,問;就是一個支持,沒其它的了。開什麼玩笑,錢她有,就是得有個光明正大拿出來的由頭。可她缺人脈呀,也缺得用的人;再說她掙錢的初衷是擁軍,不跟部隊結善緣跟誰結?
恩師叫劉悅去辦公室談話,小老頭一見面就一臉的恨鐵不成鋼:咱這回可露大臉了知道不?一把挖出有史以來最多的陪葬黃金,這是要進教科書的!你說說你,好好的跟着我在現場不好麼?劉悅心說,進啥教科書啊,這金子還是我給的呢。她隻好哄小老頭:沒辦法呀,忙哎,這一天天事多的恨不能有四隻手來做事;說起來您老還是名譽主編呢,也不寫點啥給自家的雜志社就知道訓我。好容易搶來的學生,能怎麼辦?就算不務正業也隻能寵着呗。小老頭反過來又哄着她:我都這麼大年紀了,寫啥小情小調的文章啊,多别扭?有事弟子服其勞懂不懂?好歹你是大師姐哈,那些師弟師妹的不得你替老師多操點心?老師記着你的好呢,放心。劉悅知道小老頭一貫嚴肅闆正,難得感性,放下身段哄人還是第一次,體諒他這項業務不熟練,算了。談完事情,麻利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