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飯點,臨街不遠處還有不少賣吃食的鋪子。
沈新離遠也聞到了香味,腳步更快了幾分,有賣混沌的,賣面條的還有賣粥的,多種多樣。
他在一家包子鋪站定,沒等開口,包子鋪大娘就笑眯眯的開口:
“客官來兩個包子不?剛出鍋熱乎的,素餡二文一個,肉餡三文一個。”
沈新看着指縫幹淨,衣衫也算幹淨的大娘,點了點頭,“來兩個,一個素一個肉的。”
包子有手掌大小,兩個應該能頂一陣子。
沈新邊吃邊逛,思考着賺錢路子,賣藥材隻出不進,隻是權宜之計,目前還得想幾個賺快錢的路子,方便分家後好蓋房子。
書裡有寫今年十二月份南江府以會陽縣為首的四個縣遇到了特大的雪災,凍死了不少人,還引發一場騷亂。
雖然沒寫往望江縣在不在裡面,但無論被波及還是身在其中的人,今年冬天都不會好過。
分家後建個帶火炕的房子,還可以研究研究如何燒制木炭,買足夠的棉花做冬衣,還得屯糧。
如今是七月末,好在還有四個多月的時間可以準備。
事要一件件辦,錢要一點點賺,等日子稍微平穩些,再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到碼頭時沈新吃完了兩個包子。
碼頭上不少人在來來回回扛大包,應該是從船上卸貨。
沈新想了想,扛大包這活正好和他異能對口,來縣裡一趟不如多賺點銀子。
他掃了一圈,走向看管打包的管事,沈新笑着問道:
“管事您好,請問您這還招人嗎?您看我行怎麼樣?”
管事狐疑的看了他一眼,有些質疑道:
“招是招,但一個大包至少一百五十斤,你這體格能行?”
沈新也知道現在的樣子沒什麼說服力,直接單手拎起了手邊的大包,開口道:
“我隻是看上去弱,但一趟四個包不成問題。”
“請問這工錢怎麼算?什麼時辰下工?”
管事都驚了,下意識的開口:
“你叫什麼名字?家在附近嗎?”
“一個包兩文錢,當天結算,最早申正可以下工。”
申正,下午四點,等他到家大概六點。
沈新一一回答:
“南溪村,沈新。”
“成,謝謝管事。”
這一下午碼頭上一直有個奇景,膀大腰圓的壯漢扛包扛的滿臉汗水,看上去文弱的少年扛包面無表情,閑庭信步。
沈新走到了管事面前,把肩上的大包放好,臉不紅氣不喘的開口道:
“管事,我今天就幹到這,結工資吧。”
管事已經徹底佩服沈新了,也不是沒人能扛四個包,但是扛好幾個時辰臉色都不變一下的絕對沒有,這把子力氣幹什麼不行,管事起了拉攏地心思,态度更好了,笑吟吟地開口道:
“當然,今天我可算知道什麼叫人不可貌相,沈小兄弟你是這個。”
管事邊說邊舉起了大拇指。
“你一共扛了二百八十七個包,算下來是五錢七十四文,你點點對不對數?”
沈新笑了笑:
“我不光力氣大,還會讀書算賬,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介紹給我。”
管事手指摩擦了一下,沉思片刻開口:
“不瞞小兄弟,你的力氣在這有點大材小用了,我朋友有個賭坊缺個能起震懾作用的打手,一個月有一兩銀子,你感不感興趣?”
沈新想都沒想就準備拒絕,小打小鬧沒什麼意思,搖搖頭:
“不感興趣,銀子對數,那我先走了。”
縣裡分東西兩個集市,西市的東西比較實惠,大多是蔬菜、肉,是普通人買賣的地方,東市的東西更精貴,比如糕點、綢緞之類的。
沈新打算多逛逛,了解下這裡的物品和行情,方便他發展事業,在五福齋花了十六文買了一包桂花糕,又花了十文買了一包饴糖。
逛的差不多了,沈新找了家面食鋪子,花十四文錢吃了兩碗素面。
來縣城一天,刨掉花費一共賺了二兩一錢又九十二文,還算不錯。
夕陽西落,回到家時已經将近戌時,沈新一進門就看到一家子長輩都在堂屋或站或坐,微弱的燭光映出交錯的影子,秦甯牽着雙胞胎站在下首。
這是擺出了要三堂會審的架勢,沈新也想看看是誰,又想玩什麼花樣,擡腿邁進堂屋,面帶微笑的開口:
“大家是特意在堂屋等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