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布局較為有序,攤位應當是根據商品種類進行劃分的,街道兩旁大緻分四個區域,蔬菜區,肉類區,吃食區,雜貨區。
秦甯租到的攤位在蔬菜區和吃食區相接的位置,攤位大概三尺長寬,左邊是個中年婦人在賣蔬菜,各式各樣的蔬菜擺在木盤上,右邊是一對夫夫在賣油條。
沈新把背簍裡的竹架子拿出來,這是現做的售賣工具,竹架子大概五尺高,下面是個密封的單開門櫃子,可以裝面包,櫃子上面是呈階梯型的三層架子,間隔均勻,最上層隻有一尺寬,專門用來放試吃面包,下兩層放面包,用來吸引來往顧客。
沈新擺好竹架:“你們先賣着,我去仁心堂,賣不完也不要着急,等我回來走街串巷賣。”
秦甯把碟子裡的面包切成均勻的小塊,匆匆瞥了他一眼,“好。”
二毛三毛忙着放面包沒搭理他。
沈新沒有走遠,而是在街口觀察,三個人表情正常,沒有出現害怕或不适應的情緒,而且已經步入正軌開始叫賣,他才離開去了仁心堂。
仁心堂裡看病的人在排長隊,偶爾還有呻吟聲傳出來,黎大夫在坐堂問診,小七在去大夫拿藥方和去藥櫃抓藥之間來回奔波,深沉濃厚的藥香彌漫整間藥堂。
沈新排隊了将近二刻鐘,才輪到他。
為了節省時間,沈新提前把背簍拿下來,藥材露出來,放到身前,做到木凳上。
“哪不舒服?”
沈新搖搖頭,“我不是來看病的,采了些藥材,您看看收不收?”
黎大夫要把脈的手收了回去,盯了他半響,“你是之前來賣黃精的?”
沈新點頭,贊道:“黎大夫好記性。”
黎大夫又往後掃了一眼,“等這波病人都看完了就看你的藥材。”
後面還有還有四個等看病的人。
沈新幹脆的點了點頭,走到旁邊。
看完了病,黎大夫走過來檢查藥材,“走吧,跟我去後院。”
沈新回:“好。”
黎大夫一一仔細檢查沈新帶來的藥材,時不時點點頭。
他這次帶來了半筐草藥,隻有三種草藥,夏枯草,茱萸和龍葵。
“夏枯草十文一斤,茱萸七文一斤,龍葵八文一斤。”
“夏枯草四斤,茱萸三斤,龍葵三斤,加起來一共八十五文,對不對?”
沈新:“對,沒問題。”
回了前堂,黎大夫把銅錢交給沈新,囑咐道:“如今我這缺黃精,你可以多找些,現在價格高。”
“行,我記住了。”
銅錢放入背簍發出叮叮當當的脆響,沈新再次開口:“大夫,我還想買些常用的藥品以備不時之需,您有哪些推薦?”
小小年紀,還挺有成算,黎大夫從櫃台裡面拿出幾貼膏藥和兩個巴掌大小瓶,一一介紹,“解表藥治療發熱頭痛,一瓶五顆,三十文一瓶。活血化瘀膏藥十文一貼,止血散三十文一瓶。”
“解表藥和止血散要一瓶,膏藥要三貼。”
剛到手的銅錢一下子就沒了,還倒貼進去兩文。
沈新接過沒什麼重量的藥品,糙米五文一斤,九十文能買将近二十斤的糙米,加起來不到200g的藥也要九十文,看來不管在哪個世界,哪個時代都是求醫貴,藥更貴。
出了藥堂,沈新盤算着要不要在縣裡租個鋪子,或者買個牛車,但如今家裡銀子隻剩十兩多一點,還是得多賺點銀子,才能做這些事。
西市人群喧嚣不停,沈新便看到攤位圍着一圈人,二毛三毛身高不夠看不到身影,秦甯臉上帶着明亮的笑容,不斷和客人交談。
走的更近了些,還能聽見他們的對話:
“店家,這東西怎麼賣的?”
“五文錢一個。”
“主材料是面粉,吃着還會有一股麥香,越吃越甜。”
“給我來一個。”
“我先來的,别擠。”
拿面包,包裝面包,收錢,三個人配合的很默契。
秦甯臉上一直挂着笑,朗聲開口:“面包賣完了,明天我還來賣,秦家糕點鋪,大家可以來買。”
還有人不斷詢問,秦甯一一作答。
有一技之長,能養活自己,有了銀子,自信自然而然就有了。
四五十個面包一個時辰就賣完了,看來很受歡迎,秦甯也很遊刃有餘,沈新徹底放下心,走了過去,明知故問道:“怎麼樣?”
二毛三毛聲音響亮,臉色紅撲撲的,“大哥。”
秦甯聲音帶着興奮,又強裝鎮定,他掀開布露出一小堆銅錢,低聲道,“相公,都賣完了,好多銅錢。”
很驕傲地說:“大家都誇好吃。”
沈新輕笑:“行,這是開門紅,咱們去吃點好吃的慶祝一下。”
縣裡的吃食這麼貴,一碗素面就要七文,要是吃好的豈不是要貴上天?
秦甯趕忙勸道:“生意剛剛起步,還是不要鋪張了,買塊肉回家做五花肉吃,也算慶祝。”
二毛三毛邊咽口水邊點頭,“回家吃紅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