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南表情不變,面帶微笑,無意地安撫着。
孫柳聞言夾一片蒸燒白,入嘴一抿,肉片輕輕就能咬斷,蒸的很熟。
五花肉經過蒸煮,底下的配菜吸收了豬肉的油脂,五花肉因此變得香而不膩,又軟又好吃。
“這肉好軟!”
孫柳驚呼,鹹香軟糯,再來一口飯,滿嘴溢香。
下頭的土豆,也沾了這香。
一頓飯吃下來,姜南被誇了個遍。
吃到最後,桌上的燒白都光盤了,面糊糊湯也沒剩多少,炸蘑菇還剩了些。
臨走時,周氏給孫柳裝了剩下的炸蘑菇,又給了果醬。
好說歹說,孫柳才帶走。
“小南······”
周氏擔憂的話還沒說出口,姜南就安慰道:“阿娘,早些天我本該跟你說的,我這段時間在碼頭賣涼粉攢來的銀子,我做了些工具,我準備去縣上做些吃食,不準備在碼頭繼續賣了。”
“阿娘,你先聽我說。”
“我們做涼粉已經一月有餘,碼頭上,也不止我們一家在賣,涼粉易做,有心的,多嘗試幾次就能摸索出來,做不長久。”
“定做完工具,還剩了些銀子,這幾日我備好新吃食的材料,就能去縣上了。”
“可是······你大伯他們······”
周氏想說,沈家大房就是無賴性子,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姜南輕描淡寫地道:“阿娘,我準備在縣上書院前門那塊地方,市金都交過了。”
姜南早就打聽好,交了短租金占了位置。
再有就是,她在書院前做吃食,她就不信沈家人敢來鬧。
姜南接下來都在準備出攤要用的食材,各種食料都準備的差不多了。
姜南看了看前兩日晾曬的野菊。
剛好孫嬸送來好幾塊冰糖。
周氏在地裡幹活,沈安也跟着去了,這兩日日頭大,她準備做些菊花茶。
菊花茶很簡單,姜南往鍋裡摻水,先煮沸騰。
她又打了涼水,放在一邊,用來給煮好的茶降溫。
水開,把幹菊花放進去,再放入冰糖熬煮。
等到冰糖融化,鍋中水也變得微黃,就能盛起來。
姜南把陶罐放在冷水裡,煮好的菊花茶裝進去。
她又轉身去弄過兩日出攤要用到的佐料。
估摸着時間差不多,她蓋好陶罐,放進籃子,裝了兩個碗,提着就去地裡。
這塊地比後院的大多了,剛好跟孫嬸家的地隔得不遠。
“阿娘,阿弟。”
姜南到地裡,沒見着人影,喊兩聲。
“嫂子,我和阿娘在這邊。”
姜南尋着聲看去,地尾處,有幾顆大樹,休息時躲陰,不出聲,也不容易找着。
“小南怎的來了。”
等她過去,孫柳也在。
“我來給阿娘,阿弟送點水喝。”
“阿娘!”
柳雙兒遠遠地喊一聲。
“雙兒來了。”
柳雙兒也是來給自己婆婆送水的。
“孫嬸,雙兒嫂嫂,嘗嘗我今日煮的菊花茶。”
姜南見柳雙兒帶了兩個碗,用水囊裝的水。
不等兩人拒絕,姜南先給兩人倒好。
菊花茶是放涼了的,甜滋滋的,一口下肚,解了熱氣,回味甘甜。
“好甜啊。”
沈安小小一個,臉頰曬得紅彤彤的,絲毫不覺,喝一口茶,笑得可憨厚。
“這茶真好喝。”
周氏也忍不住感歎,菊花性涼,解暑是極好。
“多虧孫嬸給家裡送來的冰糖,不然都沒法做。”
姜南又給孫柳添了些。
“夠了夠了。”
孫柳趕緊叫停。
姜南本想着留下幫着鋤地,結果被周氏攆回家去了。
回到家的姜南,收拾一遍家中,把晚上的菜食備好,才去河邊打水。
“姑奶,這是沈二小子這幾個月的月銀,還有信,我本是不想拿着信,可他非讓我帶着,我一路上都忘記丢了。”
“我要這信做甚。”
等人一走,姜南才從樹蔭後出來,放下水桶,她跑過去,水流不算湍急,被人丢掉的信正漂浮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