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屋也在收尾了。
七八日前還破破舊舊的祖屋,此刻變得煥然一新。
祖屋漏雨最嚴重的是卧房,修屋時,姜南也沒放棄出攤,購置了瓦,不能鋪滿整個屋頂,遮一半也好,下面用竹子木材茅草,墊密一些,倒也還好。
這次修屋,周氏給姜南收拾了一間屋子,修繕好,總不能還一直住一間屋。
院子裡搭了藤蔓架子,上面光秃秃的,姜南準備在架子下種蔬菜或者綠植,一側還有一個曬山貨的藤架子,竹簸箕放上去正好。
院門連接,矮牆接圍,小院幹幹淨淨。
“多謝各位叔伯,若不是你們,我家小院隻怕沒這麼快能修繕好。”
看着一步步變好的院子,一股滿足感充斥着姜南的内心。
“各位叔伯明日可要帶着嬸子,弟妹來家中做客,給我家添添人氣。”
新屋修好,正遇吉日,請客暖居。
一衆幫工的人,自是不答應,他們這幾日在沈家幫工,吃得好,還有工錢,暖居不又要讓人破費。
“叔伯們就别跟我客氣,不知情的,還以為我家人緣壞到這種地步。”
姜南一錘定音,讓人都來。
她心中高興,家中存銀雖不剩多少,但每日都有進賬。
隻要還能賺回來,都不是事。
周氏心中也高興,院門修好了,不搖了,屋子也新了。
“新屋,新屋。”
最高興的莫過于沈安,他來來回回在藤蔓架子下頭穿梭。
“你小心着點,别把架子上曬的辣椒撞倒了。”
周氏一臉無奈地喊住小皮猴。
架子兩層,第一層曬的辣椒,第二層曬的野花椒。
姜南和周氏收拾着院子裡修屋的木屑,茅草。
收拾好,一家人上山。
周氏好長時間沒去碼頭賣東西,她覺得渾身難受,在家可以料理田土,可賺到真金白銀,更加高興。
一家人下山,天色還早,新院子,幹活都有勁。
姜南準備第二日需要的土豆和調料,煮紫蘇飲,周氏就做桑葉涼粉。
晚上簡簡單單地吃一餐,準備休息。
姜南來這裡,第一次一個人睡,翻身沒能感受到其他的溫熱,還有些不習慣。
夏日夜晚的蟲鳴,微風扇葉,帶着對明日的期盼,她漸漸進入夢鄉。
第二日,姜南重新帶着沈安出攤,好多回頭客又見到這個小小少年,幫着自家嫂子收銀賣紫蘇飲。
屋子修好,姜南出攤的份量也慢慢恢複到之前的,不過收攤時辰比之前要晚了些。
兩人收完攤子,姜南帶着沈安去經常光顧的豬肉鋪買肉。
肉鋪老闆還低價賣了排骨給人,送了一副下水,姜南買了幾斤五花肉,購齊各種佐料回家。
周氏先到家,姜南兩人到家,她都已經把桑葉摘好,在榨汁了。
“小南,小安。”
姜南把買來的東西給周氏瞧,還問暖居宴置辦這些,合适嗎。
周氏看了背簍子裡,都是肉,哪有不合适的。
農家人不講究這些,桌上有肉比什麼都好。
“周姐姐在家嗎?”
何嬸的聲音,姜南打開門,何嬸牽着小茯苓,另一手挎着竹籃。
小茯苓好奇地盯着姜南,她隻覺得這個姐姐真好看,眼睛跟她一樣都是圓圓的大大的,但是姐姐的嘴唇比她的要紅一點,笑起來也很好看,像娘親一樣,柔柔的。
何素雅感受到袖子拉扯,她低頭看,笑得無奈。
在家嚷着要來看姜姐姐,現在又不敢說話。
“小南,我拿了些東西來,你瞧瞧能用上嗎?”
姜南探頭看去,竹籃裡有一個老南瓜,時令蔬菜,下頭有雞蛋,還藏着半截五花肉。
“嬸子,你來就來,咋帶這些東西。”
姜南是真的驚了。
“暖居暖居,可不得帶着東西來暖。”
何素雅不是矯情的性子,她覺着姜南能請他們,也是全着情分,她也不會不識好歹。
她家過得不算富,但這些東西還是能買得起。
“何妹妹,快進屋。”
周氏聽着聲音,出來把人往屋裡引。
何素雅一進院子,就瞧見修繕之後的屋子,确實比之前好太多。
沒等人唠兩句,外頭孫柳嬸子,身後還有村長家的嬸子也一起來了。
沈家小院在村尾,平日沒人問津,今日卻是熱鬧極了。
唠一會,姜南要去處理食材,她一起身,聊天的嬸子也跟着一起。
秀花嬸子一橫眉:“咋,嬸子們人都來了,還由着你一個人忙活,哪有這樣的道理。”
農家就是這樣,就算是請客,女眷也總是會早到,幫着主人家一起忙活。
姜南自是應好。
“咦,我就說這味熟,還真是豬下水。”
楊秀花一到廚房門口,就瞧見木盆裡正準備清洗的下水,她皺眉聞一下味道,才笑眯眯說話。
“楊姐你是不知道,我相公那幾日還就念叨小南做的下水。”
“我家文小子,也是一樣,以前也沒說這麼饞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