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穿越紅樓去寫文 > 第27章 穿鑿附會

第27章 穿鑿附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王爺此言謬也,豈不聞荀子雲‘其於禮儀節奏也,陵謹盡察,是榮國已’。此榮國老人乃是升平之世一老翁耳。”

旁有名士笑道。既是名士,自來狷狂,幾乎是明晃晃地指責忠順親王胡說八道。不過名士引荀卿之言,又有歌功頌德當今的折腰之語,忠順親王卻是發作不得。

“若如此說,這書中所載之事又作何解?”

忠順親王眉頭微皺,他本來隻是玩笑之語,被人指責,臉上也有點兒挂不住,幸而親王之尊,涵養還是有的。

名士則笑:“世間萬事俱陳迹,古今一也。以王爺之賢德,何必因偶合臆斷,而牽強附會,招緻虛誣诋譏之嫌。”

衆人勸道:“君之言過矣。”

那名士道:“倘或有好事無識之流,雲世上小說陳言甚多,王爺為何不取他人,而獨言榮國府赦公,人雲亦雲,散播謠言,無辜之人,受此牽累,是誰之過也。”

忠順親王一時語塞,無言可答。

恰逢戲台上前點的戲将完,琪官穿着大紅衫子,上來請點戲,忠順親王方摟了琪官,徑直調笑起來。

話說忠順親王之言,雖有名士斥為荒謬,但卻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但凡沒聽過《太上京》之名的人,也知道有這麼一本書,據說忠順親王閱而大笑,此乃某權貴府家事也。

待閱過書後,因繁華自古皆相似,有好事之俗人,未免覺得忠順親王所見,不敢苟同,便秉持忠順親王附會得,我亦附會得之心态,紛纭附會。

一時有雲,書中所寫為前朝高門世家,亦有雲為京中其他王侯府邸,亦有根據書中方言,有雲書中所寫為地方豪門。

更有人稱,此書乃叙老義忠親王舊事,因事涉内帏宮廷秘史,忠順親王之言乃是有意作掩。

附會一堆,及至作者是誰,更是衆說,有說是某流放老宦,有說是京中高官,有說是開國權貴,有說是山寺老僧,有說是貧苦老儒,亦有說是蜀地才子,更有說是宮中閹人。

沸沸揚揚,歧說穿鑿,不一而論。

及至賈琮知道後,雙手捂臉,沉默半響,苦笑看天,感慨萬千,最終隻得兩句話。

一句是,“想太多了!”

另一句是,“你們高興就好!”

賈琮并不太在意這紛擾輿論,概因忠順親王原是率性之人,曾因聽人笑言,某戲文是京中一才子所編,于是強搶才子入府編戲,然才子直言相告,詩文是寫慣了,戲文實非所長。

忠順親王雖知搶錯了人,卻以詩文出彩,戲文必定不差的蠻橫理由,強扣才子不放,若非才子家人告到今上面前,今上不得不過問,那才子尚在忠順親王府編戲文呢。

還有忠順親王替今上款待某國使節,卻以其身材高大,長相不類為由,斥其為國人冒充,令天下為之絕倒,笑談至今。

而今上卻不以為意,反道忠順親王乃是赤子心性,所言所為并無惡意,還賞賜了不少奇珍給忠順親王以作安撫。

這件事兒,京中無人不啧啧稱奇,說虧得忠順親王與今上并非同胞,若是今上親弟弟,尚不知今上要厚待忠順親王到什麼地步呢。

反倒是太上皇,以朝廷大事豈是兒戲為由,責罵了今上及忠順親王一通,可是才罵了兩句,太皇太後及太後太妃便來說情解圍了。

饒是太上皇之尊,面對老娘老婆小妾的眼淚圍攻,也隻能是偃旗息鼓,非是不為,是不能為也。

所以,在賈琮看來,如此荒唐之人的言論,但凡有腦子的人,都不會當真。

但忠順親王幹過的荒唐事兒再多,說過的可笑言論再多,他也是正經的親王,見了親王二字,總有人是甯可信其有的。

于是,因忠順親王之言,《太上京》一書,一時倒是無人不曉,連帶其中猜疑隐射之論,亦流傳甚廣。

甚至于邊緣蠻夷之地,都有所耳聞,當然越傳越離譜,在蠻夷之地,已經将此書傳言為皇帝王爺所做,書中故事亦認為是朝中真事。

但奇怪的是,如此紛雜的輿論,榮國府卻絲毫不曾聽說,賈母邢夫人并諸位姑娘,甚少出門應酬,内宅婦人不曾耳聞也罷了。

但忠順親王指名道姓,點出賈赦并榮國府之名,也無親友故朋登門告訴一聲。

賈赦是個隻知高卧的宅男,古代版的家裡蹲,聽不到這些,但賈政總是要上朝的罷,況又養了一堆清客在身邊,竟也是一絲風聲也聽不見。

或許是賈政為人方正,清客們唯恐賈政得知後,心中不快,不敢胡言。

可甯國府的賈珍,總不是個方正人,又時常同京中纨绔輕薄子弟來往,按說這種笑談别人不可能不議論提及,可賈珍也渾不知有此事。

賈琮思來想去,不得其解,都由不住往玄幻上想,榮甯二府莫不是因神仙曆劫的關系,所以自帶某種結界了。

但賈琮又一想,元春封妃之事,明明太監滿臉帶笑的宣旨,封妃之事因是已定下,賈府一幹人卻道不知是何兆頭,心中惶惶不定,可想而知,賈府的耳目之閉塞。

又有冷子興之言,榮甯二府也都蕭疏了,隻是架子未倒,不比先時光景,可見榮甯二府頹敗之勢早成,所以不管是有沾礙的,還是無沾礙的,都疏遠了榮甯二府,難免消息滞後。

再着榮甯二府的主子又都正為秦可卿之病焦心,顧不得外頭閑事,一時不知此事,不足為奇。

已近臘月,天寒地凍,樹葉盡脫,萬物蕭條。

風聲嗚嗚地響,孫大石搓了搓手,朝着手哈了口白氣,掄起錘子,一錘子砸在牆上,灰塵青苔撲撲落下。

“大石兄弟,你這是沒吃飯啊?”

旁邊的人高聲笑道。

“滾。”孫大石罵了一句,往後退了一步,掄起錘子再砸了一下,幾塊碎磚落了下來。還待再砸,卻聽得人道,“趙管事過來了。”

擡頭看去,果見趙國基領着人推了個小車過來。

“先别忙活了,喝口熱湯休息一會。”

趙國基十分和氣地散發着竹杯子。

熱騰騰地奶白色湯從水壺倒出來,一股濃濃香味随之彌漫開來。

“是羊肉湯。”

有人驚呼了一句,周圍的人都忍不住吸溜一下口水。

“是羊肉鲫魚湯。咱們爺特地叫人準備的,大家幹活賣力,咱們爺都瞧着呢,虧待不了你們。”

“小爺仁義。”

孫大石接過竹杯,他堂弟孫四年提起水壺,給他倒了一杯湯了。

孫大石捧着溫熱的湯水,喝了一口,極是美味可口,滿足不已。

看了看他堂弟身上的衣裳,孫大石終是沒忍住,問了一句:“你怎麼還穿夾衣啊?”

孫四年看了看衣裳,傻笑着回答道:“單衣更冷。”

孫大石一愣,歎了口氣,沉默了一會,說道:“你一會回去把我那件棉袍穿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