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琡擡起了頭,無辜的眨巴眨巴了大眼睛,非常無恥的含住了手指頭。
看,我還隻是個寶寶呢……
“不叽道呀!”
徒謀直接往當今聖上腦門上來了一下。
“你都不知道的事兒,他一個孩子,能懂什麼?”
徒敕自個兒也往自己腦門上來了一下。
他一拍腦袋,恍然大悟:“夏守忠,去工部找幾個營繕司的人來,再找幾個匠人,問一問有沒有人聽說過粘土。”
老聖人終于是滿意的誇了句:“牛痘找放牛的問,修路神器找工部營繕司的人來問,還算是能随機應變。”
少時,工部尚書帶着一位郎中來了。
這位郎中正是分管營繕司的,倒是個難得的勤勉之人。
平日裡通讀古籍,尋找古人的營造之法,也時常跟匠人們說一些營造上頭的事兒。
徒謀早吩咐了戴權将賈琡帶去後面歇着了。
這事兒還是不要太早宣揚出去為好!
那十七個字,徒敕另抄了一份,遞給了工部侍郎。
“你瞧瞧,可知這粘土是什麼?”
工部侍郎拿着看過,略一思索,便開口道:“回聖上,回老聖人,這粘土……就是一種很粘的土……”
徒敕險些沒一腳将他踹出去!
幸好那侍郎還有下文:“臣遍閱古籍,曾在《考工記》中看過有關粘土的記載。”
“用土為瓦,謂之抟埴之工,是埴為黏土,故土黏曰埴。”
“宋人也曾有‘抟埴冀良陶,粝疏就精鑿’的詩句傳下。想來,這粘土或就是那制瓦、制陶的土了!”
徒敕欣喜道:“好好好!”
“朕今得了一個方子,說是于國于民大有益處的,便是你手中的那一個。隻是這方子是一遊方道士給的,也不知真假,你可願一試?”
裡頭的賈琡險些跳出來!
你才是道士呢!
那侍郎苦笑了一下道:“這水泥之物,臣倒是頭一回聽到。”
“這方子看起來容易,卻不易做。”
“這是為何?”老聖人問。
“按說‘三份石灰,一份粘土’,已是說的很清楚了,可這石灰是生是熟、這粘土是幹是濕,卻是沒有明說的。”
“還有這‘燒一燒’……燒一刻鐘還是燒一個時辰?甚至燒一日燒一旬燒一個月,這裡頭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徒敕倒是不急。
都等了這麼久了,不差再給這個侍郎一些時日去試一試。
至少這方子是到手了,心中到底也有了些底氣。
“那朕便給你一年的時間。”徒敕開口道,“這一年你便專心此事。一年後,能不能做出水泥來暫且不說,但好歹要讓朕看到你都試了哪些,可試出什麼結果來。”
“臣願為聖上分憂!”那侍郎激動的應下了。
身在工部,不說要不要做出幾分功勞來,這與營造有關的事兒本就是他所喜好的。
更何況,水泥此物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若當真能做出來,定是一件樂事!
裡間的賈琡陷入了沉思……
誰寫的天書啊!
水泥那麼要緊的東西,居然不寫清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