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衛湘不覺一怔,這是她從前全然不曾聽聞過的。
“是。”瓊芳點點頭,先遞了一封帖子給她。衛湘伸手接過,隻見這請帖用的是素白灑金的紙箋,上以黑墨縱寫四個大字:松風聽月。
字迹娟秀,溫柔靈越。
瓊芳在旁道:“這是文婕妤的詩社,因在後宮西北側的‘松風聽月’辦,就以這四字做了詩社的名兒。通常是一月裡辦一兩回,具體的時間随文婕妤的性,但通常不會是連着的。”
詩社,衛湘一聽這二字就搖頭,苦笑道:“這太雅了,我不懂這些,有沒有别的?”
瓊芳便遞來下一封,用的是雅緻的淡綠色灑金紙箋:“這是清妃娘娘‘拈芳集’,賞花插花的,娘子瞧瞧?”
插花倒好,隻是清妃……
瓊芳的勸告雖不錯,但衛湘想,還是離清妃遠些為上。
順着這般思緒,她跟着又問:“不知皇後娘娘素日愛去哪一處?”
瓊芳正要遞下一封,聽她正好問起這個,笑道:“皇後娘娘不大湊這個趣兒。不過,這是恭妃娘娘的‘斟墨宴’,雖是叫這麼個名兒,卻與宴席無關,乃是寫字畫畫的,皇後娘娘若是得閑,偶爾回去坐一坐。”
衛湘隻點點頭,接着問:“那闵淑女呢?”
瓊芳道:“闵淑女從不去雅集的。”
這般一封封地瞧下去,前後用了近一刻,衛湘挑定了一封杏色書“品點小聚”的帖子。
從琳琅滿目的雅集中挑定它的原因有四,一是這雅集乃是為制茶點、吃點心而設,衛湘不至于露怯;二是瓊芳說集乃是凝姬所設,凝姬位在正五品,去這雅集的也大多是低位小嫔妃,衛湘可輕松些;三則是“品點小聚”這名字衛湘覺着可愛,“品一口點心”,想想都是甜的。
第四點最為重要,那便是這下一回“品點小聚”設在冬月廿六,也就是明天,是所有雅集中時間最近的。
衛湘想着,要盡快認一些人才好,哪怕隻是一部分。
.
紫宸殿。
許是因今日沒有緊要政務,楚元煜自午後就時常走神,手裡明明讀着官員呈上來問安的奏章,腦海中卻總神使鬼差地浮現出一張杏眼粉腮的美妙面孔。有時耳邊還會飄起她的聲音,柔柔地問他:“陛下是來用晚膳,還是來吃宵夜呀?”
他說是晚膳,她就心滿意足地笑了。
……然後,當他回神的時候便總有些窘迫,即便殿中無人觐見,他也不免讪讪地幹咳一聲,緩解這份尴尬。
禦前宮人們見狀,已将緣故猜得八九不離十,但當然不會有人直言戳破。
這般一直到了下午四點,專供宮人行走的窄門外有人影投在門棂的韌皮紙上,卻無人推門進殿。
侍立在禦案不遠處的容承淵擡了擡眼,不動聲色地沿着殿牆迎出去,推開門,便見外面是自己那乖徒弟張為禮,手中端着托盤,托盤裡放了碟淺棕色的軟點。
容承淵回身阖上門,與他走遠幾步,又停下腳,張為禮這才壓音禀道:“瑤池苑送了碟馬蹄糕來。”
容承淵挑眉,“呵”地笑了一聲,細問:“衛淑女親手做的?”
“那倒不是。”張為禮搖頭,“瓊芳說是衛淑女去尚食局為陛下熬粥熬到一半,碰上這道點心剛制出來。衛淑女想着陛下近來勞碌,恐怕會胃口不佳,覺得這馬蹄糕清爽開胃,就要了來。”
張為禮一股腦将瓊芳的說辭交待了個清楚,容承淵的思緒一時卻有些岔。他細品着“近來勞碌”幾個字,想起昨夜聽見的動靜,眯起眼睛:“嗯……”轉而便回過神,信手接過張為禮手中的托盤,轉身折回殿中。
他徑直走到禦案一側,安靜地收了桌上原本的兩碟點心,換上這碟馬蹄糕。
前頭那兩碟點心是三點時按規矩送進來的,往後除非天子有意另傳膳食,否則下一頓便是晚膳。
于是楚元煜餘光掃到那碟馬蹄糕時不免一怔,邊執盞飲茶邊擡眸問:“這是?”
容承淵低着眼簾,抑揚頓挫:“衛淑女去尚食局為陛下熬粥熬到一半,正碰上這馬蹄糕制出來。她想陛下昨夜勞碌,恐胃口不佳,覺得這馬蹄糕清爽開胃,就着人送了來。”
“咳——”一句“昨夜勞碌”,說得楚元煜險些嗆了茶。
容承淵對皇帝的局促視若無睹,聲線平靜地又說:“再過半個時辰,衛淑女的粥就該熬好了吧。”
楚元煜乜他一眼,置若罔聞。容承淵也沒有再說什麼,仿佛剛才那句話隻是閑談間的随口一提。
他垂首退至一旁的陰影裡,心底泛着一種複雜的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