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十三剛才去給楊蟬衣開門,這才剛剛落座,還沒坐穩當呢,就被安排了任務了。
她看着兩雙期待的大眼睛,無奈地笑了:“我去拿筆和顔料。”
“耶!”曼娘和楊蟬衣拍掌相慶。
花十三很快将東西給拿了過來,她将宣紙、毛筆和顔料依次放到桌上後,看了一眼始作俑者楊蟬衣,道:“我構思花樣子,阿蠻負責調色,如何?”
楊蟬衣笑了:“恭敬不如從命。”
花十三不愧是最了解曼娘的人,審美也是一絕,很快就在宣紙上構思好了花樣,是一簇燃燒的火焰,十分适合曼娘。
楊蟬衣看了眼花樣子,開始調色,接着上色,因為花樣子小小的一個,很快就完工了。
曼娘看完成品,甚是喜歡。
花十三重新拿起筆,準備将這個“花钿”,畫在曼娘的眉心略微上面的位置。
在花十三幫忙為曼娘繪制“花钿”的檔口,曼娘看着楊蟬衣道:“阿蠻,今天晚上有燈船巡城哦,聽說那隻燈船做的非常漂亮,還會有教坊藝人們在船上演出呢!”
“我可是期待了好久,我們晚上一起去看吧!”
楊蟬衣點頭:“好啊,一起去看。”
今年的上元節,聖上為了與民同樂,前段時間召集了許多的能工巧匠,用花燈竹架做出了一艘可以在陸地上行駛的燈船。
船中央是一個舞台,上元之夜,這艘船會在長安的主街道上遊行,船上載歌載舞,教坊藝人們輪番上陣,會有各種演出。
這件事情并不是什麼秘密,半個月前,街頭巷尾的百姓就開始談論了。
花十三的手指瘦削而修長,指甲圓潤幹淨,執筆時骨節分明,十分的賞心悅目。
畫好“花钿”以後,曼娘拿起銅鏡仔細看着,反複欣賞,越看越喜歡。
“花十三,你這繪畫的手藝真是絕了,阿蠻的調色也是一流,我可太喜歡這圖案了!”
“我決定了,今晚我不洗臉了,我要帶着它睡覺!”
曼娘本就是一個明豔的女子,如今眉心繪着火焰形狀的花钿,美得更加張揚了,如同浴火鳳凰一般,讓人移不開眼睛。
“臉還是要洗的,不然長了痘痘,你又要不開心了。”
“我過兩天給你做個可以貼的花钿,以後想用直接貼就好。”
曼娘聞言很是欣喜,放下銅鏡,抱住花十三親了一口:“花十三最懂我了!”
因為曼娘的“感謝”,花十三的臉頰上,猝不及防多了一隻紅唇印。
花十三:“……”
一旁的楊蟬衣見狀,樂不可支:“好耶,十三娘要帶着唇印出門了。”
花十三睨了幸災樂禍的楊蟬衣一眼,歎了一口氣,默默地去尋卸妝遮瑕的粉餅去了。
曼娘也反應過來,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看着楊蟬衣笑得開心的模樣,不禁惡從膽邊生。
“阿蠻,來,讓我親一下!”
“不能厚此薄彼,我可是很講義氣的哦。”
“别。”楊蟬衣快速地躲遠了,兩個人在敞屋裡你追我躲,笑鬧成一團。
最終,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三個人出門的時候,每個人的額頭上都用毛筆繪制着一隻“花钿”。
曼娘的花钿是火焰形狀的,花十三的花钿是一隻含苞欲放的藍色小花,楊蟬衣的花钿是一隻金翅蝴蝶。
三個人在長安的街頭一起遊玩時,因為樣貌都很美,各有千秋,導緻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圍觀,有人送花燈給她們,甚至有人上前詢問姓名住址的……
三個人不堪其擾,索性都覆了面紗,這才得了清淨。
為此,曼娘很是郁悶了一會兒,她為了這次夜遊,可是精心打扮了許久。
沒想到因為太過招搖,反而要遮面行走了。
不過,看着繁華喧鬧的長安夜市,她很快就把這點兒郁悶給抛到腦後了。
三個人一起走過明月橋,一起觀看耍龍燈,一起站在熱鬧非凡的朱雀大街上看燈船。
燈船很大,約莫有兩層樓高,上面系着彩色絲綢,點金飾玉,滿船的火樹銀花,極盡奢美。
美麗的少女們在舞台中央旋轉着,跳着優美的舞蹈,旁邊的樂隊演奏着,絲竹之音與之相賀,十分的賞心悅目。
場面十分的熱烈,人聲鼎沸,似乎整個長安的百姓都傾城而出了,都在圍着這艘燈船競相奔走,前呼後擁,熱鬧非常。
這艘燈船繞城一圈以後,在雲雀樓前面的空地處停了下來。
聖人與明貴妃站在雲雀樓欄杆處,沖着下方的百姓們,微笑招手。
随後,更大型的演出,在雲雀樓下方,圍繞着燈船開始了。
也許是被這種節日的快樂氛圍所感染,人們聽着鼓點,跟随着舞者的步伐,也開始紛紛踏歌助興。
貴賤同遊,男女雜觀,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此刻親如一家。
在皎潔的月光下,在璀璨的煙火中。
大家成群結隊,手挽着手,踏地為節,邊歌邊舞,場面宏大。
楊蟬衣也加入了這場踏歌中,她左手牽着花十三,右手牽着曼娘,三個人手牽手圍成圈兒,腳下随着鼓點踏着節拍,快樂跳舞。
這種盛景難得一見,很多年以後,應該會成為很多人記憶裡絢爛的一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