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創?”穆語眉頭微蹙,垂眸出神地翻着劉偉人遞來的資料,有些心不在焉。
劉偉人見狀,忙不疊地點頭追問:“聽說過嗎?”
十點三刻方炙熱起來的太陽,透過百葉窗的縫隙曬在穆語透明的指節上,她輕撓頁角,半響,終于下定決心似的,沖劉偉人搖了搖頭,“主任,咱先别說這個了。”
她激動地站起身來,将資料一股腦全丢在辦公桌上,委屈地鼓起了嘴,“您先說說您這兩天給我安排的都是些什麼工作啊?”
劉偉人聞言目光躲閃,沖她擺手道:“倒是不必特地謝我,你才受了傷,照顧你也是應該的,工作要循序漸進,總那麼高強度的話,鐵人也受不了。”
“可我這根本就不算受傷,您看我腦袋上,連個印兒都找不着,我求您别照顧我成嗎?”
穆語雙手合十,半是焦急半是賭氣地沖劉偉人拜了又拜,“我是記者,又不是編導,您老讓我呆在辦公室,我到哪兒給您找新聞呢?”
一講到專業,劉偉人立刻露出不認可的眼神,他敲敲桌闆,語重心長地說:“穆語同志,這‘編采’可是從不分家,你剛進台裡面試的時候,說想做制片人,這才工作幾年就忘得一幹二淨?”
劉偉人捋捋頭發,又扶扶眼鏡,“編導工作對你今後地提升大有裨益,單憑這點,你就不僅得做,還得給我用心做。”
這厮講得頭頭是道,害穆語一時竟不知如何反駁。
她大眼睛滴溜溜轉得飛快,忽又拾起桌上的資料,開始讨價還價,“您說的這些以後做也不遲,但是金雞大廈的案子不能再拖了,如果您讓我繼續跟,我保證能在峰會開幕前給您約到頂創的專訪。”
劉偉人這頭說的口水都快幹了,見穆語如此堅持,忍不住重重歎了口氣,态度也松弛下來,“小穆,你不是剛參加工作的實習生,應該明白金雞大廈這個案子,就是跟出來也不一定播得出去,況且你一小姑娘,拿什麼去跟人家硬碰硬?萬一再出點事情,我怎麼跟小穆總交代?”
穆語見劉偉人軟硬不吃,急地直跺腳,“主任,這是我的工作,關他什麼事啊?”
憑心而論,自穆語進入電視台以來,對待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雖不說屢立戰功,但憑借親和的外表、絕佳的臨場反應能力,也替節目組拿下不少頗受關注的新聞熱點。
劉偉人從她身上,能看到年輕時那個敢想敢做的自己,即欣賞又妒忌,後來無意間得知穆語“不菲”的家世,便更是打從心眼裡佩服起這個姑娘,也盡自己所能給了她空間。
想到這,劉偉人有些動容,“小穆,我實話跟你說吧!你家裡那邊打過招呼,希望你能盡快從一線上下來,幹記者風吹雨淋得,每個月拿那麼點薪水,你圖啥呀?”
穆語一雙大眼睛迅速黯淡下來,劉偉人瞧着心裡怪不落忍,咂嘴繼續勸道:“編導的工作很适合你,我非常認可你的工作能力,你目前做的這些隻是一個過渡和積累罷了。”
見穆語低着頭半晌不說話,以為她聽進去了,劉偉人再接再厲,“工作是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了家人的支持,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走得無後顧之憂,早早定下事業方向,那是絕對有利無弊的……”
“劉主任,”穆語打斷他,擡頭同他對視的眼底滿是錯愕與探究,又漸漸泛起類似孤獨的情緒,“我很抱歉聽見您這麼說。”
說完,她自顧轉身,頭也不回地沖出了劉偉人的辦公室。
劉偉人陷入短暫的沉默,不知過了多久,他摸摸腦門,有些挫敗地摘下眼鏡。
“這孩子。”
*****
好你個兩面三刀的穆謹言!
“待裡面那麼久都說啥了?”等在門口的田七見穆語殺氣騰騰地沖出來,連忙小跑着跟了上去,“你真不幹啦?”
穆語扭頭就是一記眼刀,“就沒人盼我點好?”
她将手中的資料放下,工作證往包裡胡亂一塞,剛拿起手機背包作勢要走,就聽見隔壁編輯部走廊傳來一陣騷動。
身邊幾個同事聞聲也紛紛湊了上去,整個新聞中心頓時一片歡騰。
穆語好奇,忍不住墊腳伸頭,使勁往那處瞧。
田七仗着身高優勢,扭頭一眼便瞅見被同事們團團圍住的麥栩,他故意用胳膊肘撐住比自己矮倆頭的木魚腦袋,“你偶像回來了。”
“麥姐回來了?”穆語顧不上計較,揮掉田七撐在自己頭上的胳膊肘就跳起來看。
隻見麥栩一身幹練西裝,被簇擁在人群中心,手中捧着同事們準備的禮物,眼中盛滿溫柔的笑意。
穆語也跟着笑起來喃喃道:“我怎麼不知道麥姐要回來……”
麥栩曾任電視台新聞中心主編,穆語剛進台裡時,與她有過一段短暫的共事。
穆語眼中的麥姐為人爽利、行事果決,原則性極強,她一度将麥姐奉為自己學習的标杆。
後來麥栩被調去了台裡的紀實欄目,由她擔任總導演、制片人的醫療題材新聞紀錄片——《左右人間》曆時兩年的制作周期,一經播出,便獲得了口碑與收視的雙豐收。
制作後期,麥栩即将臨盆,半夜羊水破在了剪輯室,多虧穆語及時發現,才将她送進了醫院。
沒想到麥姐恢複得這麼快,穆語遠遠望着人群中依舊光彩奪目的前輩,咬唇顧不得佩服,腳尖一轉便朝電梯口跑去。
兩天前,一家名為“立文日爆社”的營銷号,在線上發布了一篇關于“金雞大廈‘7·23’重大火災事故”的調查報告,文中多次提及事故原因,将矛頭頗具引導性地指向工程分包單位的施工人員,指控工人施工過程中對機械使用不當,釀成大禍。
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交平台掀起巨大波瀾,截止今日,話題讨論量已超41萬。
各種聲音在數字與光纖的交錯下,源源不斷地湧向群衆掌中的小小機器,質疑、悲憫、憤怒、冷漠、騷擾。
在營銷号不負責任地報道下,“幸存者”不再是被上天眷顧後,萬幸存活下來的小小生靈,而是千夫所指,被肆意謾罵、人肉的“罹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