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每天都想弑君(清穿) > 第19章 長肉了

第19章 長肉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七月,皇帝宣谕密書建儲。

先帝吸取了聖祖皇帝兩立兩廢太子,父子相殘的悲劇,于雍正元年建立了密書建儲制。密書建儲即将皇帝親筆的傳位诏書密封錦匣中,“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禦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以備不虞”【注1】。

先帝從未掩飾過對當今的重視,密書建儲時,三皇子弘時不為先帝所喜,五皇子弘晝對外表現無意于儲位,不求上進,當今的儲君之位說闆上釘釘也不為過。

到了當今,如今的三位皇子,庶出的大皇子在上書房各方面都比不得比之年幼的嫡出二皇子,至于小阿哥這樣庶出的幼子,更加不可能列入考量。皇帝若是略過聰慧的嫡阿哥立庶子,外人怕就要懷疑帝後失和,皇帝想廢後了。

所以,不管是先帝還是當今,密書建儲的這個儲君是誰都談不上“密”。外人看着或許會覺得這密書建儲制就是掩耳盜鈴,多此一舉。

實則不然,所謂密書建儲關鍵并不在于密,而在于皇權和儲權的平衡。聖祖皇帝兩立兩廢太子,固然有其他兒子的推波助瀾,但說到底還是父子之間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高度集中的皇權已容不下儲權的存在。年老的皇帝防備兒子,猶如草原上年邁的雄獅提防将取代它的年輕雄獅。兒子亦惦記皇父的椅子,雙方皆是視親如仇。

秘密立儲将儲君變成了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儲君已立,國家穩固,再沒有人會奏請皇帝立太子。密诏沒有打開前,儲君人選沒正式公布,主動權就會在皇帝手上。皇帝随時可以修改遺诏,儲君廢立對朝堂的影響降到最低。

其次,儲君沒有明旨,就不能正大光明行使儲權,不能以儲君自稱,招攬群臣。師出無名,儲君無力與皇父争奪權利,隻能做個聽話兒子,竭盡全力取悅皇父,以避免皇父改立遺囑。

當然在某種程度上,密書建儲對儲君也是一種保護。儲君成為靶子的風險降低,且即便有一日失卻君心被廢,也不至于落得理親王那樣尴尬的局面。

帝王心術是這世上最可怕的東西之一,一些看似愚蠢無用的東西,私下的也潛藏着你看不到的秘密。

但不管怎麼說,對于二皇子成為儲君,蘇如歌樂見其成。

在中華文化中,嫡子在繼承上擁有絕對的優勢。雖然在皇家,這個傳統時常被打破,但嫡長子上位的好處也是肉眼可見的。有嫡出的隐形儲君在,皇帝隻要沒瘋,就不會拿她兒子開刀。

現實地說,假設大皇子為儲,同為庶子,即便小永璋不去肖想皇位,大皇子也會對小永璋多有戒心。可儲君是二皇子的話,二皇子天然比小永璋有優勢,絕對的優劣勢比較下,二皇子為儲君會更容易信任小永璋無争儲之心。

蘇如歌不支持兒子去争那個位置,并非什麼小阿哥母族地位低微,亦或是當皇帝責任重大之類的話,當皇帝很累之類虛言,而是從現實考慮。

若不知皇帝長壽也就罷了,蘇如歌可是知道皇帝無意外的話能在位六十多年。在這個時代,人想要活到六十尚且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何必将一生用在一件虛無缥缈的事情上?

比如現在的二皇子,被秘密立儲,哪怕他逃過早夭的命運,又能聖寵不衰,也得等到年近七旬才有機會登基。人的一生才多長,這世上有那麼多事情可以做,何必去做一件投入巨大回報卻虛無缥缈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明知在宮裡最重要的是謹言慎行,蘇如歌還會費心思給兒子準備那麼多繪本的原因之一。她想要開拓兒子的眼界,去看更多更遠的東西,而不是在這紫禁城裡坐進觀天。

這對于蘇如歌是個謹慎的冒險,她步步為營,小心謀劃,要兒子去走一條這紫禁城裡的男孩子沒有走過的路。可她又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紫禁城唯一的“異類”,所以才會将繪本借給三格格。

蘇如歌并非不知,入鄉随俗融入大清最好的辦法,可她不甘于此。

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衆:大衆心理研究》闡述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特征: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着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征,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着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征。

對于通透之人而言,為了融入群體,而摒棄理智、智慧和個性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既不甘心,那就隻能走另一條路,啟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