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寬和,并不用妃嫔們每日到長春宮請安。
宮中嫔妃一般是初一和十五到長春宮請安,嫔位以下的妃子在長春宮請安後即可返回。嫔位以上的妃子則要跟着皇後到慈甯宮給太後請安。
這日衆人從慈甯宮出來,皇後另邀請那妃和蘇如歌到長春宮小坐,說有事情交代。
高貴妃隻是看了三人一眼,便上了轎子先走了。在宮裡能不能坐轎子,坐什麼轎子是身份的象征。因此請安時,有資格坐轎子的嫔妃都會坐轎子。
蘇如歌不喜歡坐轎子,但請安等集體出行例外。
宮裡非常講究排資論輩,同是妃位或是嫔位,也有先後之分,和後世明星撕番位,争C位異曲同工。比如同為嫔,蘇如歌育有子嗣,又比黃嫔得寵,凡有先後時便要以她為先。
在這種情況下,蘇如歌若不坐轎子,黃嫔就會很為難。從承乾宮到長春宮再到慈甯宮的路程一個往返對黃嫔來說步行可太為難了。黃嫔略欠了欠身,等着皇後三人先走,才上了儀轎。
到了長春宮,皇後才說起皇帝打算追封哲妃,需要主位娘娘幫忙準備追封諸事。去年皇帝分封後宮,就已谕旨追封了哲妃,但還差儀式。因在孝期,後宮冊封儀式悉數壓後,不過哲妃已逝,避諱會少些,她的冊封儀式現在可以舉行了。
聽說要追封哲妃的儀式,蘇如歌不免想到了剛離開的黃嫔。若是去年那場大病,黃嫔沒有熬過去,這次的追封估計還有她。
可見世上之事并非一成不變,如她成為了蘇嫔,如蘇岐鳳中了探花,又如黃嫔現在還活着。
“皇後娘娘為何不讓貴妃娘娘負責此事呢?”那妃疑惑道。
“我已問過高貴妃,她說近來苦夏,身體不适。”
六七月都有心思陪皇帝逛禦花園,如今已是九月,今年的入秋又痛快,黃嫔薄襖都快上身了,何來苦夏之說。不過是高貴妃那清高的小性子上來了,不樂意主持其他嫔妃的追封禮罷了。
那妃的眼中尚帶着幾分天真稚嫩,一臉認真道:“奴才年輕識淺,隻怕辦不好,此事若不如交給蘇嫔姐姐吧!”
若是皇後現在要找人分擔宮務,怕是有的是人樂意分擔。可這追封已逝嫔妃的祭禮,辦好了沒啥好處,辦不好得罪大阿哥,還在兩位主子面前挂個辦事不利的名聲,自然是人人推脫了。
“哲妃走時,許多事都是蘇嫔操辦,倒算是熟手了。”皇後也更屬意蘇如歌,隻不好越過高貴妃和那妃,以免有人疑心她拉幫結派。
蘇如歌忙道:“娘娘交辦的事,奴才原不敢推脫。隻這兩日小阿哥有些咳嗽,奴才實在不放心,不知可否請那妹妹一同辦理此事?”
哲妃是皇帝後宮第一個追封的妃子,但追封之事先帝時也有,比照着辦便是。事情不難,難就難在這件事本來是輪不到蘇如歌辦的。
高貴妃和那妃都不接手的事情,蘇如歌若是就這麼接過來了,旁人還不知如何想她呢!沒準兒什麼眼皮子淺,貪權的話都能說出來。皇帝最喜歡溫柔賢惠的女子,為皇後分憂還是貪權攬事不過一念之間。
皇後聞言亦覺得自己似乎草率了。她隻想到了高貴妃不願接手,那妃年輕沒經驗,卻沒考慮到後面的事情。
“那妃覺得如何?”
“蘇嫔姐姐不嫌我愚笨,肯教我,妹妹豈敢推脫。”那妃抿嘴笑道。
蘇如歌忙道:“那妃妹妹過謙了,妹妹聰慧過人,辦事素來妥帖,應該是我向那妹妹學習才是。”
“好了,你們兩個也莫要謙虛來謙虛去了,此事就由那妃主辦,蘇嫔協理吧!”皇後一錘定音。
那妃和蘇如歌忙應承了下來,兩人順便約定了過兩日召見内務府管事了解以前舊例,草拟個章程出來。待皇後審閱無誤,照章辦事便是了。
正要與皇後辭别,就見三格格出現在門外。
那妃見三格格目光一直在蘇如歌身上轉,便知道三格格大約是要尋蘇如歌說話,體貼地先告退了。
三格格乖乖的給那妃請安,這才抱着手上的繪本,蹦蹦跳跳向皇後和蘇如歌跑去。
蘇如歌便留下與三格格交流了一下繪本裡的内容,又與皇後讨論一會兒“兒童營養餐”的問題,才返回景仁宮。
身為太後唯一沒有進學的親孫子,小阿哥時常要去太後處打卡,彩衣娛親以表孝道。不過早上請安太早,若不是特别要求,蘇如歌并不會将小阿哥鬧起來,帶他去長春宮和慈甯宮。
一般都是請安時确定皇太後哪天方便時,才帶小阿哥去刷刷臉。
回景仁宮時,一早上沒見到阿娘的小阿哥早已經翹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