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濯一聽要報官,直沖傻站在旁邊的幾人怒吼。
“你們在做什麼,還不快過來幫忙!”
幾人這才過來幫他扯斷了衣帶。于是這場鬧劇的結尾最終是楊濯帶着一衆仆從還有半截外衣狼狽地從謾罵聲中逃走。
大皇子見他們一行人已散去,将姜離從地上扶起,笑道。
“這招真是百試百靈,一下就把他們吓跑了。走,我們還去東坊找蘇九娘教你彈琴,我聽說都城的娘子們都要學琴,别人有的我們阿離一樣不能少。”
他扯着姜離的袖子,姜離杵在原地不肯依他,又勸他道。
“殿下今日闖的禍還少麼?”
大皇子摸了摸腦袋,尴尬笑道。
“他們也沒追上來……”
姜離神色更為嚴肅。
“殿下這是僥幸之心,今日不過僥幸逃過,如是者三,定有一日招緻禍端,彼時殿下該如何自處?”
大皇子向來對這種長篇大論的說教厭煩,翻了個白眼,撇了撇嘴不滿道。
“哪有你說的那麼嚴重?我們也不是第一次出來了。以前不也沒事?”
“以前是以前……”
“孤命令你閉嘴!”
***
洛陽城東坊是洛陽城最繁華的地方,舞榭歌台彙集于此,人,馬,車縱橫于工整的亭台樓閣之間,如同奔流不息的河流将各個樓閣自然地分成平仄起伏的山脈。
白天車馬絡繹不絕,宛轉悠揚的歌聲從歌樓渺渺傳來,不時夾雜着王公貴族的調笑聲。身着绫羅綢緞的歌女們站在樓頭,向着街上的行人甩着香帕,有時也發出幾聲嬌笑或是調侃。
大皇子和姜離輕車熟路地摸到了二樓大堂,一上來就問樓梯邊招待的老鸨。
“那個彈琵琶的蘇九娘在麼?”
老鸨盯着二人的服飾,僵笑了半刻才遲疑道。
“二位貴人上頭尊名是?”
大皇子笑着從袖中摸出一塊金餅遞給老鸨,緩緩道。
“不用打聽了。”
老鸨立時換了副面孔,笑得眉眼彎彎,露出一口大牙。她一邊捧着金餅,一邊點頭哈腰道。
“是是是。貴人所言極是。九娘現在在給倩娘他們伴樂呢,一時半會兒脫不開身。等她下了台子我立馬把她叫過來。還請貴人稍等片刻。”
老鸨将他們帶到雅間,又讓侍女備了各色點心,便退出去了。大皇子拾起漆盤裡的一塊稻餅送到姜離嘴邊,道。
“不嘗嘗嗎?宮裡可吃不到這麼甘美的點心。”
姜離看了一眼,搖搖頭表示拒絕。面上任然是憂心忡忡的樣子,卻依然默不作聲。
大皇子覺得無趣,将那塊稻餅塞進自己嘴裡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
門外忽然喧鬧起來。女子們的私語聲透過薄薄的窗紙。門被推開了。
一個面上略施粉黛的妙齡女子提着裙裾跨過門檻。她擡起頭看了看姜離和大皇子,笑了笑,盡管神态上盡顯疲憊,可姜離能夠感覺到她在努力地在他們面前表現得輕松自然。
“叫二位久等了,是我的不是。天氣冷,二位小友飲些熱湯。”
九娘笑吟吟道,端起一旁的壺,分别朝兩個瓷杯中倒水。将瓷杯端到姜離面前時問道。
“這位娘子可是想好了,在我門下學琵琶?”
姜離無法逃避她誠摯的眼神,隻能木木地點頭。九娘開心牽着她的手,拿起她的手細細地看了看,點點頭稱贊道。
“你這手一看就适合彈琵琶,若是學了琵琶說不定青出于藍勝于藍,彈得比我還好呢。”
姜離聽到有人誇她,心中暗喜。看着九娘修長纖細的手,一個疑問從心底浮起。都城不乏手形纖細,技藝超群的樂者,為什麼彈琵琶的隻有九娘一人?
她不禁好奇問道。
“娘子是在何處高門學的琵琶,才能彈得這般好?”
蘇九娘此時正端着琵琶轉身走來,腳步突然頓了頓。她低頭略微沉思,擡起頭時眼裡有朦胧的淚意,語調也轉為淡淡的悲傷。
她微微擡頭,望着窗外,窗外冬山如睡,空中雪花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