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孝與馬夢太同行,至黃昏時候,已到剪子峪南山口。見山上燈籠火把,照耀如同白晝。山上賊人不少,山口已用木闆閘死,不能放人出入。上面衆賊人弓上弦,刀出鞘,見有二百來人在南山口外,他們也不在意。把守山口的是金槍太保侯尚英,是小耗神餘四敬的拜弟。此人足智多謀,精明谙練,正在山頭調撥人防守,困住伊欽差。隻聽外面山下有信炮之聲,少時,東西山口各有炮響。空谷傳聲,聽得甚遠。人聲吶喊,不知有多少官兵前來攻山。胡忠孝立飛虎雲梯、行軍踏闆,望上攻山。無奈上面灰瓶炮子、滾木礧石,望下擲打。東山口也是如此。西山口李慶龍吩咐:“挑精銳之兵一百八十名,藏在樹林之内,聽我嚷拿賊,方可出來。這是暗号,不可有誤!”他帶着二十人,都是面黃肌瘦之人,拿着四個燈籠、四個火把。李慶龍騎的這匹馬,是耗子皮的,短腿小耳朵,大肚子,圓尾巴,一名大肚子蝈蝈虎。騎上若是不叫他走,兩腿一夾,他就不走;要叫他走,将腿一磕,能蹿一丈寬的濠溝。今天騎上此馬,到了西山口,他也不叫他走。
把守西山口的是獨角龍馬凱,一見山下來了二十多個人,還放了一聲号炮,他吩咐:“你等将閘闆提起,待會總爺出去拿他,問個虛實,是從哪裡來的。”大衆賊人依言。馬凱至山口以外,用手中鬼頭刀一指,說道:“你等哪裡來的?快些通名!我看你這人像有病的樣子,何必前來讨死!”李慶龍故意小聲說話,說:“會總爺,你有所不知,隻因欽差伊大人在此山被困,本地知縣望各村莊要人。我們是哥兒兩個,我兄弟在家中務農,我是發了瘧子沒好,轉了傷寒病了,出汗之後,又坐下一個病根,頭迷眼昏,心胸脹滿,氣悶不通,渾身骨軟筋酥。有心上吊,又沒有個地方去上吊;要抹脖子,手上又沒有勁兒;叫人家殺我,人家又怕抵償。今天趕上知縣挑鄉勇救欽差,我遇見這麼個機會,騎了匹病馬。我來到此處,非為别故,求會總爺快快把我殺了就完啦。一則省得活受罪,二則又給家裡掙下點功勞動。”馬凱一聞此言,哈哈的大笑,說:“你會總爺豈與你這病鬼一般見識!你回去吧,換那有能為的、有本事的前來讨死!”李慶龍說:“我得與你見個高下,我才能回去。若不然,叫别人說我私通你等。”馬凱說:“你撒過馬來!”李慶龍把腿一夾,那馬慢慢的往前行走,走了三步一歇,兩步一站,馬凱甚不介意,忽然見李慶龍的馬往前一蹿,已到面前,掄三尖兩刃刀就刺,馬凱急架相還。無奈李慶龍精神大長,勇力倍加,照着馬凱劈面一刀,馬凱一閃,正中肩頭,身帶重傷,竟自逃走。李慶龍大嚷一聲:“拿賊!”隻聽樹林之内齊聲喊嚷,一擁闖進西山口,一直望東殺去。兩旁俱是峻嶺高山,山上的餘賊盡皆逃竄。
李慶龍帶隊正走之時,隻見對面伊欽差與都司王慶、守備劉明、山東馬成龍,帶五百官兵迎面而來,問道:“你等哪裡來的鄉勇?”李慶龍跳下征駒,說:“恩官大人,把總李慶龍帶本村連莊會,前來接大人駕回歸。”衆莊兵與官兵合在一處,此時馬成龍心中甚喜,一同官兵、李慶龍大衆,翻身殺入山口之内。
正值小耗神下山,帶領有七八百賊人。因他在山寨飲酒,他想:“欽差等如籠中之鳥,釜中之魚,困他三兩天可以拿活的,餓也把他們餓壞了。”這天晚晌,正吃得幾杯得意的酒,聽有人來報說:“三山口有兵來打山口。”少時,又有人報:“西山口失守,馬會總不知去于何處。”小耗神氣望上一沖,吩咐點兵聚衆,“大家同我下山,去拿這些個餓不死的賊!”帶七八百賊衆由山上下來,望北山下一瞧,見連三莊的号燈無數,于是帶大衆會匪,殺入大人的大隊而來。此時衆官兵又急又氣,竭力向前攻南山口。東山口已破,侯尚英、侯尚傑帶餘賊逃走。胡忠孝等亦殺入山口,合兵一處。正是:衆将交鋒,戰鼓齊鳴。三軍擂碎花腔鼓,征駒搖響紫金鈴。賊想得勝,将要立功,征塵冉冉迷宇宙中。直殺得高坡之上人頭滾,低凹之處血水紅。衆八卦教匪四散逃走,小耗神餘四敬拿着手中槍,望正東敗走。方一出山口,聽見後面追兵甚遠,心中想要投奔四川峨嵋山。正望前走,隻見對面來了一人,一把手把小耗神抓住,說: “望哪裡走?”餘四敬方出龍潭,又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