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病史的時候應避免用醫學專業術語,要用容易理解的話。
正常成人動脈血pH值:7.35-7.45,靜脈血:7.31-7.41
新生兒pH值:7.32-7.49。
腹部檢查最主要方法:觸診
中醫收集疾病有關資料的基本方法:視診
V1:胸骨右緣第四肋間
V2:胸骨左緣第四肋間
V3:V2與V4之間
V4:左鎖骨中線與第五肋間相交處
V5:左腋前線與V4同一水平處
V6:左腋中線與V4同一水平處
腸鳴音:以右下腹為聽診點,4-5min/次
腸鳴音活躍:大于10次以上,見于急性腸胃炎、服瀉藥後或胃腸道大出血。
腸鳴音亢進:腸鳴音響亮呈丁當聲或金屬聲,見于機械腸梗阻。
肝髒是人體含酶最豐富的髒器。
口唇發绀“青紫色”又稱“紫绀”。
發绀分為中心性發绀、周圍性發绀和混合性發绀。
(1)中心性發绀:由于心、肺疾病導緻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引起的發绀。
包括:
①肺性發绀: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所緻。
常見于各種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如呼吸道阻塞、肺炎、阻塞性肺氣腫、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肺淤血、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栓塞、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
②心性混合性發绀:由于心髒與大血管間有異常通道,使部分靜脈血未經肺髒氧合即經異常通道流入體循環動脈血液中,當分流量超過心排血量的 1/3時,即可出現發绀。
常見于發绀型先天性心髒病,如法洛(Fllot)四聯症、艾森曼格綜合征等。
中心性發绀表現的特點為全身性發绀,除四肢與顔面外,也可見于舌、口腔黏膜和軀幹皮膚。發绀部位皮膚溫暖,常伴有杵狀指(趾)及紅細胞增多。
(2)周圍性發绀:由于周圍循環血流障礙所緻,
可分為:
①淤血性周圍性發绀:因體循環淤血、周圍血流緩慢,組織消耗過多的氧所緻。
常見于右心衰竭、滲出性心包炎心髒壓塞、縮窄性心包炎、血栓性靜脈炎、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下肢靜脈曲張等。
②缺血性周圍性發绀:因循環血量不足、心排血量減少和局部血流障礙,引起周圍組織缺血、缺氧所導緻。
常見于嚴重休克、暴露于寒冷環境中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Raynaud)病、肢端發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周圍性發绀的特點為肢體末端與下垂部位發绀,如肢端、耳垂與鼻尖,發绀部位皮膚溫度低,按摩或加溫後發绀可消失。
(3)混合性發绀:中心性發绀與周圍性發绀并存。
常見于心力衰竭或心肺疾病合并周圍循環衰竭者。
體循環:大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及主動脈分支---體循環毛細血管---各級靜脈屬支---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肺循環:小循環,右心室——肺動脈及其各級分支——肺循環毛細血管——各級靜脈屬支——左、右肺靜脈——左心房。
肺動脈裡是靜脈血,肺靜脈是動脈血。
1、心髒雜音口訣:二三不閉像吹風,二三狹窄響隆隆,主脈不閉在歎氣,動脈導管像機器
二三不閉像吹風:二(三)尖瓣關閉不全有吹風樣雜音
二三狹窄響隆隆:二(三)尖瓣狹窄有隆隆樣雜音
主脈不閉在歎氣:主動脈關閉不全有歎氣樣雜音
動脈導管像機器:動脈導管未閉有機器樣雜音
2、心髒常見心型:二狹梨,四主靴,心包瓶
二狹梨:二尖瓣狹窄出現梨形心
四主靴:法洛四聯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出現靴型心
心包瓶:心包積液出現燒瓶心(普大心)
3、肺炎合并心衰:一大二快三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