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之染無意在王府久留,散席之後便匆匆告辭。她與徐崇朝一同出了府門,對方正要扶她登車,門口卻追出來一人。
金冠輝煌,滿身華彩,腳步踉跄,正是蘇弘度。
他醉眼朦胧地望着成之染,問道:“廬陵郡公為何沒有來?”
成之染暗中無語,眼前這東海王果真是醉了,竟有臉來問。他攪鬧親迎之禮,成肅心中指不定怎麼恨他,隻是礙于情面不曾明說。
然而這一問,成之染卻不好回答,于是笑了笑,道:“家父多事,為國分憂,殿下莫要怪罪。”
這話也不知蘇弘度有沒有聽進去,他怔愣了片刻,又想再開口,被成之染打斷了。
“時辰不早了,依照習俗,明日王妃還要将孩子抱去母家。王府中還有不少事,殿下請回罷。”
她不待對方作答,拉着徐崇朝上車,徑自絕塵而去。
辚辚車輪聲聲入耳,成之染疲憊地閉上眼睛,揉了揉眉心。
徐崇朝問道:“你在為蘇弘度煩惱?”
“我為他煩惱作甚?蘇弘度如何與我何幹?”成之染睜開眼睛,幽幽望着他,道,“可大魏東海王不能如此輕浮躁動。”
蘇弘度的東海王之位,本就是出于天子恩寵,要不然會稽王尚在,他還是老老實實當世子。
徐崇朝深以為然:“當年有一個琅邪王蘇弘景弄權,已經惹出了滔天大禍。蘇弘度以護軍将軍之職執掌外軍多年,空長了年紀,心數甚至還不如蘇弘景。”
他話盡于此,成之染自然明白,這樣的宗室重臣,對社稷而言遺患無窮。
她不由得一聲長歎。
————
次日正逢常參,夜雨初霁,東海王府一大早便忙碌起來,侍奉蘇弘度梳洗入宮。他昨日席上喝了不少酒,賓客散後又意猶未盡地獨酌,大早晨起來還是滿身酒氣,醉醺醺地下地都站不穩。
趙蘅蕪頗為憂心,勸他向宮中請辭,免了今日的常參。蘇弘度不肯,被勸得急了,狠狠發了通脾氣,冷着臉吆喝随從牽馬過來,他要騎馬去往宮城。
衆人又一陣苦勸,奈何蘇弘度鐵了心,翻身上馬,揮鞭而去。近衛親從呼啦啦跟上一大片,紛沓馬蹄聲踏破了清晨靜寂。
蘇弘度今日起得遲,在府中耽擱了不少時辰,饒是将駿馬趕得飛快,行至宮城大司馬門外時,四下裡早已看不到百官人影。
随從心知已誤了時辰,連忙上前攙扶蘇弘度下馬。
蘇弘度将馬鞭一甩,胯#下駿馬兜了個小圈,徑自向大司馬門跑去。
守城的衛士吓了一大跳,一窩蜂上前連人帶馬攔下。為首的軍官拱手,恭敬道:“請殿下下馬。”
宮城之内不準騎馬,饒是什麼王侯将相,都得遵從這規矩,老老實實下馬步行。
蘇弘度遇阻,滿臉不耐煩,他高踞馬上,喝道:“朝參要遲了,快讓開!”
衆守衛豈敢放他,依舊攔在馬前好言相勸,那聲音落到蘇弘度耳中,直吵得他腦殼疼,反手一鞭已揮下,結結實實打在數名守衛身上,引得衆人驚呼起來。
親從不得已戰戰兢兢地上前,大喊着“殿下不可”。蘇弘度煩躁極了,目光穿過幽深的城門,赫然見遠處宮道上人影依稀,落在最後踽踽獨行的,不是成之染又是誰?
眼前竟有些恍惚,蘇弘度催動馬匹向前,缰繩卻兀地被人拉住,駿馬不平地嘶鳴起來。他在馬背上一颠,騰地心頭火起,手中馬鞭狠狠向牽馬之人抽去。
那人并不躲,硬生生受了這一鞭,登時從頰邊頸上劃下血淋淋長痕。他不過宮門守衛,哪裡敢違逆東海王,忍着傷口痛楚跪倒在馬前,高呼道:“請殿下下馬!”
蘇弘度行進不得,眼見熟悉身影漸行漸遠,頓時怒不可遏,揮鞭又朝着那攔路衛士抽下,衆守衛連忙上前阻攔,你推我搡,大司馬門下亂成了一鍋粥。
那駿馬驚懼不定,猛地揚蹄翻騰起來,蘇弘度躲閃不及,登時被甩落馬下,在地上滾了三滾。鮮亮朝服沾滿了泥沙,亂糟糟不成樣子。
蘇弘度何曾如此狼狽,氣得眼前一黑,渾身顫抖不已。
王府的随從七手八腳地将人扶起來,衆守衛也沒想到事情發展成這樣,為首那軍頭上前道歉,話剛開了頭,胸口卻猛然一涼。
他微微垂首,看見一柄長劍沒入衣甲,殷殷鮮血從傷口流出,怎麼捂也堵不住。
執劍之人望着他,眸中憤恨未消,金冠歪斜,發髻散亂,是他從未見過的,東海王的模樣。
劇痛襲來,魁梧的軀體轟然倒下。朝陽明媚,照亮了巍峨宮阙,落在衆人瞠目結舌的臉上,一時間刺眼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