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她對本将軍圖謀不軌 > 第140章 朝會

第140章 朝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皇子血脈正統,今日百日,明日繼統,此禮合乎天理、人倫、祖訓,誰有異議?”

人群響起低語附和,皆入帝耳,眼角幾不可察彎了彎。皇帝轉身緩步回到禦座,身姿稍微松懈了些。

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忽有一人緩緩出列,朗聲道:

“微臣有本要奏。”

聲音渾厚,帶着邊地風沙的銳勁。一時衆目聚焦,望向出列之人——正是雲貴兩省都指揮使陳武。

陳武身材魁梧,五十餘歲,面孔黝黑,眼神如鷹,身穿暗青文武兼銜朝服,胸前雙獅翻騰。

“四月初十祭天,誠乃大禮。但邊疆未靖,倭患未除,朝廷若在此時行大典,未免失之倉促,恐贻外患之機。”

殿中驟然一靜。

皇帝眯起眼睛,居高臨下睇着陳武,指尖輕叩禦案龍紋。

“陳卿以邊地為憂,是忠臣本心。祭天者,禮也,國本也。皇子百日,理應昭禮于天,正名于祖,豈能因偏方小亂,而廢除綱常?”

陳武拱手再拜:“臣并非膽敢僭越廢禮,乃是擔憂聖上為一禮事,引起西南邊境動搖。緬人不穩,臣恐有賊人趁機作亂。”

皇帝臉面浮現出一絲冷意:“陳卿心憂邊防,朕甚慰。隻是不知,雲南境内數十年安穩,皆賴陳卿之功,如今你卻言‘緬人不穩’,言外之意,是陳卿鎮守無力?若是如此,朕是否該另擇良将,前往替卿分憂?”

帝言出口,當頭棒喝,令陳武粗犷的身形一震。他猶豫了一下,嘴巴張了張,終究是無聲地退回隊列。

殷潛唇角微挑:你陳武再是雲南王,也動不得龍心,皇帝要立皇後之子為太子,誰擋誰死。接下來這局,誰站錯了隊,可就不是丢官罷職那麼簡單了。

皇帝龍冠微傾,金玉光芒映得面容威嚴而晦深,“賊寇之事,朕自有定數。”

他頓了頓,又有驚世之語:“黃淮一線倭船滋擾,擾民犯界,朕已決意,命福建都指揮使沈恪統兵東征,征剿倭賊,平靖沿海。”

沈恪陡然被耳提面命,臉色霎時變了,腦子裡過了一遍陳武的“前車之鑒”,遂打定主意自己絕不往槍頭上撞。他停了一息,躬身拜道:“臣遵旨。”

殷潛心中暗笑:老狐狸投降了。

是時候該獵人出擊了。

他邁步出班,拱手道:“聖上明鑒。黃淮倭患雖烈,然浙江船務通達,兵糧儲足,自古以來就是抗倭樞紐。臣請調浙師配合出征,一則分擔沈将軍軍務之重,二則以水陸齊發之勢,殲賊于東海。如此可成。”

去歲端陽,沈恪自福建陸路入京,打着探親訪友的幌子,實則暗遞密折給皇帝,彈劾殷潛與倭寇勾連,縱賊殘民。皇帝龍顔震怒,特派溫如初為欽差,查漕運、肅風紀,聲勢如火如荼。

誰料一年未滿,風雲陡轉。殷潛不但沒有倒台,反倒借倭患之機,搖身一變,成了抗倭中流砥柱。天知道,那些倭賊腦子有坑,竟然放棄浙江這塊入口肥肉,改去滋擾黃河沿海。

沈恪在天子面前失了聲勢,氣得咬牙切齒。他一向自诩鐵骨铮铮,竟連迎面反駁拒絕殷潛的勇氣也無。

沈恪低垂着眼,隻覺齒間盡是苦澀。風水輪流轉,朝堂之上,果真容不得一絲輕敵與僥幸。

皇帝沉吟片刻,“殷卿言之有理。浙地熟海戰,曆來有功。此事可暫允,由你二人共議調配。”

“遵旨。”殷潛與沈恪齊聲回道。

沈恪雙拳暗握。

這一刻起,若仍執拗獨行,就是不識時務,自斷後路。

兩人目光交彙,各懷鬼胎,然沈恪終究是敗了下風。

朝堂風波初定,群臣心思各異,唯獨殷潛冷笑:江山局變,棋盤已動,貴妃的局,才剛剛開始。

見沈恪屈服,時機已到,殷潛沉穩道:“臣有一事,不得不奏。”

皇帝倚坐禦座,神情淡淡:“講。”

殷潛道:“臣之外甥女蘇沅芷,去年夏奉調入内,得六品司仗之職。然前日竟暴斃于皇後寝宮。内務司言辭荒謬,稱她行竊未遂,被宮人與禁衛聯手斬殺。蘇沅芷乃蘇家嫡女,自幼規矩端方,豈會铤而走險,入宮行竊?”

“臣以為,此中必有冤情,懇請聖上開天之明,還臣外甥女一個公道。”

殿上陡然一靜。

皇帝望向皇後:“可有此事?朕怎麼不知?”

皇後暗自心驚:原以為可借揭露蘇绾行兇,以反制貴妃、拿捏溫念。可殷潛卻先下手為強,倒逼聖裁。

若此刻貿然指出“蘇绾便是殺蘇沅芷的真兇”,反倒成了自己失察、未能保護無辜、而又将貴妃撇清,更将案情增添諸多疑點。

皇後盈盈一拜,神情哀切:“啟禀聖上,蘇沅芷之死,臣妾亦心痛不已。”

“彼時蘇沅芷确是在臣妾寝宮受傷。事發突然,内務司的供詞多有疏漏,臣妾也覺有疑,原拟上奏聖上查明,隻是……貴妃那邊又橫生枝節。”

“臣妾擔心若追究,恐攪動内廷風波,因而遲遲未敢定斷。”

她望向皇帝,面色惶惶:“聖上要為臣妾做主啊。”

皇帝掀眸涼涼睇着皇後,眸底泛着一絲冷戾,他轉眼對章任梁道:“首輔有何看法?”

章任梁緩緩出列,氣度穩如泰山,拱手沉聲道:

“蘇沅芷一案牽涉宮禁,又涉内務司、司仗司與諸多命婦,若真如殷布政所言,有冤情隐情,恐非一言兩語可定。老臣以為,應當由大理寺、刑部與都察院三司共審,以示天心昭昭,不枉不縱。”

“此案牽連甚廣,老臣願以首輔之職,親自督辦此事,查明真相,還朝廷一個公道,也還蘇家一個交代。”

官員面面相觑,面色難掩訝異。

皇帝方才還言明,要以百日大典為皇後之子祭天正名,而首輔分明是要翻查皇後寝宮命案,且态度堅決果斷。

章任梁的“替蘇家讨公道”,竟隐約帶了替貴妃洗脫嫌疑之意。人人皆知,貴妃被軟禁,此番若查出冤屈,還不知會牽出多少秘辛。

突如其來的風向,使得原本趨同的朝局向一側傾倒。

皇帝靜坐片刻,眼神從衆臣身上一一掃過,緩緩起身。

“章首輔之議,朕允之。蘇沅芷一案,交由三司同審,務必查明真相,勿冤勿縱。”

話音落定,皇帝正要轉身退朝,溫念忽地俯身一拜:“聖上,今日乃三月二十三,乃臣與蘇绾原定的成婚之期。雖時事變幻,但臣與蘇家已有婚約在前,家禮既成,請聖上成全此事,恩準蘇绾與臣完婚。”

殿中一靜。

皇後面色驟變,卻不敢開口阻攔。

殷潛一看,溫念竟然黃雀在後,趁機道:“臣之外甥女蘇绾,原為溫大學士未婚妻,不知何故被關押于貴妃所居翠微宮,音訊全無,生死未蔔。”

“臣無意幹政宮闱之事,但蘇绾尚未入籍溫家,名義上仍是臣家女。民女無罪,如何遭受軟禁之罰?還請聖上明察。”

皇帝垂眸,思忖良久才道:

“準。”

簡簡單單一個字,如雷霆落地,衆臣精神一震。

溫念再拜:“臣謝聖上隆恩。”

他微笑回身,朝諸位大臣拱手:“晚間溫府設宴,謝恩接親,特邀在座諸公移步寒舍,一叙舊誼,共賀嘉禮。”

十三省官員神情各異,有人滿臉敷衍,有人暗藏忌憚,也有人颔首應和,笑容莫測。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