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潮起,潮落 > 第193章 第七章 深 淵(續19)

第193章 第七章 深 淵(續19)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小雪,鵬城陷入隆冬。今年的寒潮比往年提前了許多,一股來自西伯利亞的陰雲正黑壓壓地覆蓋在鵬城上空。北風瑟瑟,寒氣襲人,市民們都無奈地從衣櫃裡拿出厚重的大衣抵禦這股來者不善的嚴寒。

“這幾日是怎麼了,突然間這麼冷。”坐在阿華偌大的辦公室裡,蔡家瑩覺得空曠的室内很是寒冷。

“不是開了暖氣嗎?”阿華聽見妻子抱怨,親自走到門口的空調面闆前,确認中央空調的暖氣已經開啟。

“就不能回家去搞,非要我來這裡。”蔡家瑩嘴裡嘟嘟囔囔,她看着眼前堆成小山包一般的文件,頭皮發麻。

“你回家簽字,那就是給你十天八日都搞不完。”阿華笑着,沒有一點火氣的樣子。

“盛隆投資、盛華實業、盛茂股份……阿華,你這個盛字輩的公司也太多了吧,誰幫你起的這些名字,又土又爛。”看着文件裡的那些公司名,蔡家瑩就覺得惡心。

“不清楚,都是找人代辦。反正都是一些空殼,無所謂了。”阿華正在辦公室吧台上忙乎着伺候咖啡機,他要給太太沖上一杯熱辣新鮮的咖啡。

“你準備在香港搞多少空殼,又是有限責任,又是無限合夥,一大堆關聯方和實控人,你真的能把我們的錢和鵬達隔離了?”蔡家瑩一邊仔細查看文件,一邊小心翼翼地簽下姓名。

“應該可以吧。找律師和審計師設計的,這麼複雜的股權結構,應該沒問題。”阿華的口氣并不肯定,他心裡多少還存留着疑問。

鵬達的上市工作已經開始,在周圍一幫膠己人的建議下,阿華這段時間忙着給自己和家人設計出一條後路。

按照香港投行給出的意見,為了盡快達成上市的目的,鵬達集團已經在香港設立一個控股公司,反過來控股國内的鵬達集團,通過間接的方式将國内的優質資産帶到香港上市。這意味着,鵬達集團日後大部分的資産和收益,都将留存在香港——這是阿華和他背後的貴人陳仕海所願意看到的。

畢竟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資本進出方便,這會給公司和我們個人帶來最大的收益。陳仕海之前交代過阿華,最好要把賺到錢放在香港,這才有利于他自己。

原來一國兩制就是這個樣子,大陸賺錢香港花。阿華内心感慨,一河兩岸,精彩各自紛呈。

但是在香港資本市場浸淫多年的老鄉們也給阿華出了主意,他們告誡阿華,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從來都不是什麼法外之地,反而是高度法治的地方。

你做的每一件事,甚至是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你日後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老鄉們建議,從長計議,阿華最好把自己和家人的财産,和公司做徹底的切割。

阿華了解到,這都是吐血得來的經驗。之前有太多的老闆,因為不懂資本市場的規則和法律,把自家的股權也納入上市資産當中,最後要麼因股價大跌債務爆發而導緻自身破産;要麼則在股市低潮時被炒家趁機而入,一樣導緻片甲不留。

可行的辦法是,股權稀釋,分級持有,盡量把股權和投票權分離;這樣既可以保留老闆們對公司的控制,又可以徹底隔離經營的風險——當然,這都是以犧牲道德為代價。

你要是講道德和人品,你最好就不要搞股票了,市場是不管這些的。一個行内有名的老鄉這麼提醒阿華。

老鄉不知道的是,道德這種向來無價無市的東西,阿華是不放在眼裡。

道德不足為懼,讓阿華恐懼的是保不住财産。

于是,在律師和審計師的意見下,阿華開始在香港瘋狂設立一堆公司,設置各種合法的格栅圍欄,把收益留給自己,把風險留給公司。

保留不到百分之十的股份,卻拿到一半以上的表決權。阿華做到了。

“對了,下午那個尤姐來找你,是為了上市這件事吧。”蔡家瑩突然想到下午的事。

尤小姐下午确實來找過阿華商談她公司的債權,尤小姐的意思也很明顯,她想和阿華繼續保持合作,但前提條件是,必須把計劃待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拿出來實施債轉股,讓她沾沾上市的喜氣。

鄭總,你知道我也是公司的股東之一,股東們要是沒法統一意見,我也隻能撤了。尤小姐口氣溫和,但表達的内容卻足夠威懾。

經過一番讨價還價,阿華最終還是答應了尤小姐。隻不過阿華給出的價錢并沒有比行情高,尤小姐雖心有不甘,但最終還是同意擇日簽訂協議。在雙方看來,這筆交易或許無法讓人足夠滿意,但也都是可以接受的次優選擇。

妥協,永遠是推動事件發展的最大源動力。

阿華沒有直接回應蔡家瑩,而是把一杯新鮮熱辣的哥倫比亞咖啡端到太太的跟前。

“趁熱,這是朋友從美國帶回來的咖啡豆,說是哥倫比亞私人種植園的品種。”阿華知道,蔡家瑩對工夫茶并不感冒,反而對咖啡這種舶來品相當有瘾。

“你還有朋友在美國啊,我之前怎麼不知道。”蔡家瑩端起咖啡,聞到一種非一般的苦澀。

“張達,那個香港基金會的主席,你見過的啊。”阿華嘴角揚着,臉上卻無笑意。

“哼,都是資本家。”蔡家瑩眼睛一眯。

“别這麼說,将來上市了,你也算資本家的一份子。”阿華輕輕地搖起頭。

他想起鵬城當年開始搞證券交易所,當時股票那個難賣啊,大家都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大毒草。後來上面急了,倘若讓市場繼續死寂下去,這個股票市場的建設就真的胎死腹中。于是,市裡開始号召領導幹部買股票,專門召開動員大會,要求大家解放思想,把屬于國家自己的股票市場搞起來。

後來的事情也變得全國皆知,鵬城公家内的許多人開始痛心疾首,後悔當初為何不多買些股票,好讓自己早日變成百萬富翁。要知道,當時鵬城的房子,一套也就幾萬元;若是多買些股票,多買幾套房子,今日就成了衆人羨慕的房東了。

“阿華,你會不會覺得這樣子有點太冒險了。将來會不會出事?”蔡家瑩放下咖啡杯,手裡拿着一份待簽字的文本,遞給丈夫。

“這都是律師和顧問給出的意見,投行那邊也确認過,問題不大。香港的法律太複雜,我們搞不懂也沒必要全部搞懂,就交給他們去辦。有些事情,還是先做好防備吧,錢财這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們多少要給子女們留點底。”阿華考慮的,還是家庭子女這塊。

“我也想過,光現在我們這些錢,省一點花,都夠三個奴仔花十世都花不完了。”蔡家瑩對于家底倒是門清。

這些年阿華賺到的錢,都存在她那裡。包括北京、香港在内的七八套宅子,以及在國内、香港和國外的資金和股票,蔡家瑩粗粗估算一下,起碼都有兩三個億的底子。這些錢财,除了宅子,大多數是以信托和基金的形式存在。

“你那是小氣了,眼光要放遠一些。保守算算,按照我占有鵬達的實際股份,上市以後就算不解禁套現,也值三四十個億。”阿華看着一臉驚疑的蔡家瑩,突然覺得她太保守了。

“要這麼多錢做呢。”蔡家瑩嘟着嘴。

對于當年的生活,蔡家瑩既滿足,又不滿意。

滿足的是物質,不滿意的是精神。

作為鄭家的大家長和大管家,她要應付的人和事都足夠複雜繁瑣。什麼時候要拜祭天地先祖,她管着;老家親戚來了要怎麼安排,她操心;老家有些什麼事了要怎麼關照到位,她奔波。至于鵬達和宏升兩個大公司的重要内部事項,比如人事升遷、财務安排什麼的,她也要有個意見和态度。

鄭家天下半家蔡,鵬達和宏升公司的職員,私下都是這麼形容蔡家瑩對這兩家公司實際運作的影響。很多高管和中層幹部,都是和蔡家瑩一起奮鬥共事過來的。

阿嫂,無論将來怎樣,你都是我大嫂,唯一的大嫂。去年蔡家瑩過生日,阿華安排的宴會上,阿華的幾個兄弟,都對着蔡家瑩說出這番肺腑話。

于公于私,蔡家瑩都成了阿華身邊的定海神珠。

但蔡家瑩本人卻早已疲憊不堪,她巴不得下半輩子能夠過上一些輕松的日子,能夠安安靜靜地坐在靠海的窗邊上,喝着咖啡,看會書,睡個懶覺。而不是在家被人叫做嫂子,出門被人叫做鄭太。

現在的蔡家瑩,無論到哪,都不屬于她自己。

“你不是不知道,在香港股市,老闆套現很難,要麼就犯法。”蔡家瑩簽完最後一張紙,拿起咖啡慢慢啜起來。

“所以早做點打算,把一部分藏起來,讓外人看不出。”阿華眯眯眼。

阿華甚是精明,他不會打沒準備的仗。早在鵬達确認開始上市準備的時候,阿華就預估到如今的場面——他需要通過各種白手套,把持住鵬達這家即将上市的公衆公司。

“那姓陳的那一份呢,他們做呢打算。”蔡家瑩覺得,上市這事,大頭還是陳家拿。

“陳仕海的那份已經做好了,都在另一部分文件裡。”阿華依然眯着眼。

“他拿了多少?”

“比我多。”

“多多少?”

“他大概有七八十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