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她周全,将來不受太子威脅?
母妃與姑母的話忽然浮現,元曦看向懸挂的畫像,畫中人被爐香模糊了五官,她手中緊緊捏着兵符,上面的紋路硌得她的手生疼,借着這股疼痛她才将心中的震驚壓下。
皇帝擡擡手示意她起來,知道她心結深重,也不再多說,轉而提起另一件事:“杜氏既廢,後宮諸事總要有個人來管,你如今也無他事,不如就暫時掌着鳳印,也不需你操什麼心,小事宮人自然會看着辦,拿個主意就是了。”
元曦收起兵符,略一思考還是搖頭婉拒道:“兒臣尚在為母妃守孝,恐怕無力打理,辜負父皇期望。至于宮務,宮中尚有諸位娘娘,父皇可擇一代之。”
皇帝倒也沒有強求,順着她的話問:“那你看誰比較合适?”
“父皇應當更了解諸位娘娘,兒臣就不多嘴了。”
皇帝搖搖頭,永甯哪兒都好,就是這性子太過謹慎。
“無事,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元曦聞言隻得認真考慮起來,道:“怡嫔娘娘性子端莊,齊美人處事周全,父皇可從此二人中選。”
皇帝沉吟半晌,道:“怡嫔出身終究是低了些,難以服衆,齊美人位份又太低。”
“齊娘娘是二皇兄生母,怡嫔娘娘也是入宮伴駕多年,父皇若有意,不如就将兩位娘娘一道封妃,共同協理六宮,也算是對兩位娘娘的一番嘉獎。”
一道封妃?倒也可行,自前幾年德妃去後妃位一直無人也不像話。
“陳福,按長公主所說去拟旨吧。”
陳福應了話,問:“陛下,那二位娘娘的封号?”
“怡嫔就封淑妃,齊美人為賢妃。”
“是。”
元曦了悟,看來往後這後宮做主的就是這位賢妃娘娘了。
雖說本朝後宮設貴淑德賢四妃,淑妃理當在賢妃之上,但怡嫔性子懦弱且出身太低,在後宮活成了個透明人,齊美人出身武威侯府,又育有皇子,說是二人同掌宮務,可怡嫔必然隻是個擺設,真正做主的當是齊美人。
不過這也正合她意,從前齊美人位份不高且無寵,尚能安安分分,可一朝封妃又代掌風印,她與她身後的武威侯府難保不會有些别的想法。
這下,太子該着急了。
封妃旨意一下,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
杜皇後強勢,皇帝年紀又漸大,宮中許久不曾封過妃嫔,這下連鳳印都交了出去,先前還持觀望态度的人也明白廢後一事已成定局,絕無更改可能了。
新封的淑妃和賢妃聽說拟旨那日元曦也在,猜到自己的位份晉升少不得這位長公主相助,紛紛送了禮物到文頤宮。
齊賢妃出手尤其豐厚,還幾次邀元曦去她宮中小坐,隐隐有拉攏示好之意。
元曦讓人收了禮,卻推辭了齊賢妃的邀約,賢妃入宮多年,從前在皇後手底下一直小心謹慎不敢有半點出錯,如今突然得了勢,各宮見了她都要尊敬三分,正是春風得意之時,猛地被拒,倒是腦子清醒了不少,想起來皇後隻是被廢,可還活得好好的呢,自己要是招搖太過惹了她的眼,隻怕将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反正如今鳳印在她手上,前面又還有個淑妃頂着,有些事慢慢來,杜平央向來自視甚高還不是落得個這樣的下場?往後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齊賢妃收斂了不少,宮中一時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
不過近來邊關倒是戰事頻起,元睿已經離京,西北有不少封大将軍舊部,若能加以招攬,至少元玟一時半刻便動不得他。
竹苓見元曦似是心事重重,便道:“殿下,蕭世子這個月都邀了您四回了,今日又送了帖子進宮,您還是不見嗎?”
“罷了罷了,這次又約在哪兒?”
竹苓一喜,忙道:“在珍彙樓,世子說您近來必然食欲不振,珍彙樓新請的廚子擅做些别出心裁的菜式,您或許會喜歡。”竹苓邊說邊朝着細辛擠眉弄眼。
元曦暗暗搖頭,吩咐出宮。
蕭海晏顯然是做足了準備,元曦到時,小閣中的地龍燒得正暖,閣内擺着紅梅,映着窗外的白雪,分外動人。
蕭海晏聽說元曦答應出宮,早早就趕來此等候。
自貴妃病逝後他就一直沒能見到元曦,成日放心不下,可次次遞帖子文頤宮都說不見,也不知她是不是病了。
元曦進來對上蕭海晏擔憂的目光,倒是忍不住一笑:“蕭世子這副模樣,我還以為我命不久矣了呢。”
蕭海晏輕斥道:“胡說八道什麼,這種話也能亂說?你是誠心要氣我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