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觀景箱厚度很薄,比白小暖安裝在樓與樓之間的藤蔓架地闆還要薄得多,如果隻算内部空間厚度的話,很可能隻有一個指節左右的厚度,這也導緻它看上去非常貼近地面,也是造成記者認為是裸露在外的主要原因。
記者問道:“這麼薄的觀景箱?這草長高了怎麼辦?”
白小暖笑說道:“這不是草,你仔細看看?”
記者便仔細地貼近看了一眼,貼近的時候扶了一下地面,結果皮膚碰觸到的手感讓他猛然把手收了回來——這地面的手感竟然很柔軟,雖然并不完全像是草地,但感覺上也相差不遠了。
不過他也看清楚了,這篇“草地”上的“草”,顯然并不是草,而竟然是色彩翠綠明豔的苔藓。
記者問道:“這地面……怎麼感覺跟苔藓地似的?”
白小暖說道:“其實不一樣,雖然用肉眼不太能發現,但是下面真正的苔藓地其實是很濕潤的,并不适合直接觸摸或者坐下。”但是她話鋒一轉,說道,“不過你說它的質感跟苔藓相似,倒是也沒有說錯。你觸摸的地面,正好使用的就是從底下的這種幽光苔藓裡面提取出來的一種合成生物材料制作的透明隔離層。它質感柔軟但其實十分堅實,用在這裡,能夠提供近似草地的觸感。”
記者聽了,頓時頗為驚訝。
不過他随即的注意力又被中間的河流所吸引。
這條“河流”,未注水的時候看上去隻是一條有着藍色不規則色塊的凹道,但當有潺潺流水開始在其中流動時,卻呈現出了藍寶石一樣的色澤。
記者問道:“這個水加了什麼嗎?”
白小暖回答說:“沒有,對于底部塗料的光線映射罷了。”
記者仔細多角度觀察了一番,但還是沒有看出這些“寶石水”的破綻,但倒是看出了底部那些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凸面多邊形的真正作用——他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這些東西的存在是為了制造一種“卵石效果”,但現在看來,他的想象力還是太貧乏了。
這些凸面多邊形真正的存在價值,是把整條溪道折射出了寶石感。水流和這種凹凸不平的溪道的組合,能最大程度混淆人的視覺和思維,讓人覺得這是一捧流動的藍寶石。
等洛星河完成最後一部分機器人的安裝,天色也開始逐漸昏暗。建築機器人開始一隊一隊地撤退,但是設計組的人員卻還都留了下來,觀察居民第一回合的直接反應和反饋。
當天色入夜,随着日光的逐漸消隐,城市系統為内部建築提供的補光系統也調整了亮度。陸續結束工作趕回來的居民們就用肉眼見識到了極其震撼的一幕。
隻見天光散去,路邊如雲一般的花樹慢慢地慢慢地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成了夢幻的藍紫色,而兩條小徑之間的苔藓草地竟然緩緩發出了藍綠色的幽光,映照着溪流的色彩都變得更加幽深起來。
白日裡春意盎然,黃花綠地的間道,入夜之後竟然仿佛變成了故事之中的魔法世界。
自從施工結束屏蔽關閉之後,記者就時不時地能聽到路人傳來的一兩聲驚呼,但直到此刻,這種低聲驚呼達到了一個頂點,甚至變得有點嘈雜起來。
範圍内的人群開始聚集得越來越多,被完全調試好的機器人也似乎在夢中被驚醒,從小小的,如同立式郵筒一樣的充能基座裡鑽出來,舒展開身形。
他們看上去并不像真人,因為體型多半不大,但是他們也不像是常見的服務或者功能機器人,從外觀上就展現着機器的簡約和高效。
他們更像是有着少許功能機器人特征的玩偶,小巧,但又像極了人類,穿過人群,歡快地對每個人打着招呼:“先生!你好!女士!你好!你們住這裡嗎?我是12棟的璐璐,很高興認識你們!交個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