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出人意外的是,這一次的社區試點新聞,最後竟然上了系外的許多媒體。首都星和各大商業星幾乎都進行了或多或少的報道。
白小暖看了幾個相關的報道,發現大部分媒體對于“對功能性機器人注入獨特性格”這個問題都是争論不休,有些媒體認為對功能人機器人注入個性數據有可能影響其功能高效性和服務公正性,而另一些媒體則認為洛星河的這次工作是一次大膽而成功的嘗試,他對社區機器人的改造同時兼顧了情感和功能,而實際上,機器人的情感表現甚至成為了其本身功能的一部分,因為沒有情感表現的機器人,是無法對人進行情感性說服的,但洛星河的社區機器人在這點上表現得可以說是恰到好處,而還有很多媒體索性左右互搏,對兩方觀點都來者不拒。
相對而來,白小暖的綠化設計在所有媒體上幾乎都受到了一緻好評,認為這足以成為讓許多綠化設計師争相模仿的經典設計。
所有的這些新聞看似不顯眼,多在首頁的邊邊角角,但是因為上的都是有名有姓的大媒體(可能是官方為了宣傳白鹭星系而做出的安排),最後的效果卻相當驚人。
接下來這段時間,整個白鹭星系的遊客都開始出現了緩慢但穩定的增長。
而在這期間,洛星河和白小暖也沒有閑下來,他們一直在進一步擴大和完善目前的城市智慧系統和綠化設施。
第二輪的試運行選擇的是一個以家庭式洋樓套間為主的多人住宅區,洛星河選擇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進一步測試更實用于家庭的矛盾調解和教育導向體系,而這兩個體系他設計時針對的核心目标是親子關系和孩童心理。
矛盾調解在單身社區裡有一定表現,但涉及到的關系類型比較單一而且淺薄,教育導向因為缺乏足夠的未成年樣本,所以幾乎都沒有有效的測試。
這也是為什麼洛星河為什麼特意指定下一輪做家庭式小區的原因。
因為拓荒星的親子關系在星盟一向是個老大難問題,哪怕星盟已經一再給與福利政策,但是荒星……實在太苦了。
星盟一直有一種來自于拓荒者後代的論調,就是指責拓荒者既然選擇拓荒,那就不要生兒育女了!
雖然這種論調聽上去很離奇,但也是确實存在的。
也因為這種論調的存在,許多拓荒者根本不願意生育,像是白鹭星目前的人員裡,拓荒者平均年齡在八十左右,但單身率也在八十左右,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裡面,倒是有一半是隻搭伴過日子不生育的。
真正生育的不到百分之十,都是真心誠意想要養孩子的。
但即使如此,許多孩子也不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如果在古代,可能還有人會說,雖然窮,但你們有父母的愛啊……但事實上,拓荒者群體根本不貧窮,星盟為了鼓勵拓荒,都是給的最高的薪水和最好的待遇,但是再多的錢,要是沒有可以購買的商品和消費的渠道,那也不過就是一些數字而已。
現在還好很多了,因為城市已經有了基礎雛形,而來往各大商業星的通道也已經打開了。據說在白小暖還沒出生的那些年,許多拓荒者那都是完全靠補給艦活的,星盟給他們運送什麼,他們就吃什麼,用什麼,人人一套标準的拓荒者套裝,就那麼經年累月地穿,破了換一套,破了換一套。
誰不是生活在星際時代?難道他們就沒有生活追求了嗎?
更不用說,拓荒是真的會死人的。越早期的拓荒行動往往越是艱難,低效率還面對着各種各樣的危險,稍微不慎就有可能遭遇緻命的意外。
白小暖對于這群人的看法與星盟官方是基本一緻的——應該給與犧牲者和奉獻者們最高程度的敬意和關懷。
關于拓荒者親子關系的争議,中央星系會有一部分人指責部分對于父母有抱怨的拓荒者後代不知感恩,享受了拓荒者子女的優越待遇卻不肯承擔一點點責任……事實上對于這種言論白小暖也是無法苟同。
有些拓荒者子女直接指責拓荒者不應當生育确實很過分,但是如果說拓荒者後代對于拓荒毫無貢獻,那也是一種道德綁架。
拓荒者後代在拓荒星度過的艱苦日子,難道不算他們被迫做出的付出嗎?拓荒者都是自願選擇奉獻的,但拓荒者後代都是沒有選擇的,即使沒有選擇,他們也确實被迫忍受着艱苦的生活,被迫繁榮了荒蕪的星球,他們的這些不算是付出和奉獻嗎?
沒有在拓荒星生活過的人當然可以說得輕松,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工資,在荒星也仍舊買不來他們的生活。星盟給拓荒者後代幾十分的專業考加分,但荒星和中央星系的教育條件,差的又何止這幾十分?
洛星河和白小暖在這一點上,态度可以說是相當一緻。他們不想去指責誰,也不想去分辯這其中的對錯。兩人都隻考慮了一件事——他們可以為這些開拓者和開拓者後代們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