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景順侯府算是新貴,家中是不缺銀錢使的。能答應和宣甯侯府聯姻,一是宣甯侯府如今也是中等人家,看上去門庭并不算敗落。二來便是景順侯也想和這些老牌勳貴聯姻,好在京中勳貴圈吃得更開些。畢竟自家是降等襲爵,須趁早擴張姻親圈子。
這也是雲卷時常勸自家姑娘上心些的緣故。
以宣甯侯府如今的實力,炙手可熱的門戶或許攀不上。但在中等之家裡,也是拿得出手的存在。
景順侯府雖則比不上宣甯侯府世襲罔替,但到下一代也是伯府門第。細論起來,若是這一門婚事能成,白瓊大姐嫁過去之後,還是能過上舒心日子的。
片刻過後,白瓊便在一旁拟起了給各府的年節禮單。白瑞是陪客,也不動筆。白珩陪坐在母親崔氏旁邊,心思大半還在詩書上。
别看宣甯侯府不算多麼有實力的勳貴,這禮單拟起來,可也不是個輕省事。
本朝到得今上,已經過去了百餘年。京中勳戚聯姻之盤根錯節,往上倒五代,說不得都是姻親。
這其中有關系已經疏遠的,照往常的例拟一份也就是了。也有須廢些心思的,比如崔氏堂姐,惠國公府那一份,就得用心準備。
崔氏根基雖不在京城,但在京中為官的崔氏子弟不少,也有嫁到京城作公卿夫人的。
而白瓊嫡母崔氏這一代,便是她和堂姐惠國公夫人,明面上嫁的最好,過門就是世子夫人,如今一位是國夫人,一位是侯夫人。
除去崔氏姻親外,宣甯侯府原本就有的姻親也不少,隻和宣甯侯府差不多,都不怎麼富貴了。
這也是宣甯侯為什麼舍棄關系緊密的舊姻親,而要在新貴裡替大女兒擇一門婚事的緣故。便是外孫日後恩封降等,可女兒到底是一輩子的伯夫人,便是進宮領宴,也是和伯夫人坐一桌的。
宣甯侯對這個頭生女兒,也不可謂不上心了。
梳理了一遍侯府的姻親關系,白瓊把頂要緊的幾家先揀了出來,先把單子拟了出來。由崔氏奶娘,如今還在熙和堂當差的周嬷嬷呈了上去。
崔氏展開禮單一瞧,眉目便舒展開來。
别看白瓊是姑娘裡年紀最小的。若論起心思來,隻怕是最靈透的一位。如若不然,也不會借着自己的手,懲治了在吳姨娘喪禮上玩忽職守的管事。
隻是事情已經過去了三年多,府裡人似乎又忘記了當初年不滿及笄的五姑娘是怎麼在熙和堂、祥慶堂走動,用了半年光景,把從在老侯爺在世時便在府裡供職的管事給排擠出去,偏生還沒落人半點口舌。
這件事崔氏心裡一清二楚。一來,她心裡是贊成瓊姐兒行事,不然也不會在婆婆那裡敲邊鼓。這二來,府裡這些管事确實有些倚老賣老,仗着舊日服侍過老侯爺,便很不把姑娘、少爺放在眼裡。
崔氏也有心借着這個機會肅一肅府裡的風氣,便順水推舟,将事情做定。自那以後,府中管事對崔氏徹底俯首帖耳,再不敢有半分造次。而白瓊,則隐于幕後,依舊是那個不聲不響的五姑娘。
對于白瓊的本事,崔氏大概知道七分,太夫人徐氏知道三分。而親爹宣甯侯對這個女兒的印象,則是恬靜得有些過分,舉止倒是不見扭捏,就是有些不愛說話。
要是讓崔氏知道丈夫心裡的想法,指不定能樂得多吃半碗飯。也虧得宣甯侯的目光一向不在内宅,崔氏收起權來才會那樣順遂。這其中自然也有太夫人徐氏放權幹脆的緣故,可崔氏的手腕也不一般。
至于白瓊從中學到多少,也隻有她自己知道了。
“都很妥帖,就照瓊姐兒拟的單子置辦吧。”崔氏看完這幾份單子,當即拍闆定了下來。
一旁的周嬷嬷接過單子,低聲應是。周嬷嬷面上不顯,心裡卻不是不驚訝的。要知道這年節禮單上的門道可多着的,姻親關系遠近先不提,首要一件,便是要對自家的産出了如指掌。不然拟了單子,卻又置辦不出來那樣多的東西,隻會打了自家的臉面。
再說時令,按照姻親關系的遠近,有些時令物産的分配就很重要。宣甯侯府不如開國時那樣富貴,走動起親戚來,自然也有三六九等。
方才白瓊拟的單子,惠國公府自然是頭一等,餘下的便是時常走動的老姻親,還有就是景順侯府。
宣甯侯近日和景順侯走動頗為頻繁,想要和景順侯府結親的意圖雖然明顯,但并沒有在兒女面前提及,尋常也不過交際過幾回。白瓊拟單子的時候并沒有将景順侯府落在後面,其心思靈透,可見一斑。
而夫人眼也不眨便應了下來,隻能說明五姑娘這幾份單子拟得十分合意,并沒有超出夫人心裡的預期。既要合規矩,又不能簡薄或過重,這其中的分寸,便是周嬷嬷自己來,也不敢打十分的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