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常不還是一個人到各地旅遊,那時候就不怕了?”
“這不一樣,我去的可是旅遊地,那是大家都去的地方,你那去的是什麼地方?别到時候到了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你就老實了。”
“好了,我知道了。”
……
希莞坐了大巴車去了朝雲縣,一路上,海邊風光漸漸被山野風光取代,希莞開窗,感受穿指而過的風,早晨的空氣清新,連人的心情都好了不少。希莞覺得,歲月靜好,平平淡淡,安安穩穩的幸福日子,也不過如此了吧,大概她真是一個那麼容易滿足的人。
奕然跟希莞談論過另一半的标準,希莞說她不追求巨額财富,不追求好的大房子,也不追求豪華的車。奕然不相信,說,你以為還是以前呀,結婚不圖錢不圖房,就圖人,現在的人,都學聰明了,沒錢的,根本不嫁,嫁了後悔。
可無論旁人或者奕然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希莞對這些,始終都不感興趣。她覺得,能有一個遮風擋雨的溫馨的小屋,能每天活得開開心心,能按自己的方式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人。
希莞的快樂,其實很簡單。
到了朝雲縣,剛下車就能聽到不同于月亮灣的口音,逮着剛下車的人問,“去不去××……”
希莞問了其中一人,“叔,你知道哪裡有養雞場嗎?”
“啊?”
那大叔也很奇怪,拉了這麼多年的車了,平時都是問去哪裡,這還是頭一個問“養雞場”的。
“養雞場?”
“對,您知道哪裡有嗎?”
那大叔看了看希莞,想了幾秒,“我知道,想起來了,你跟我來吧,我帶你去。”
“那叔,是在哪裡呀?”
“就不遠,在那個……叫什麼……西塘村。”
“那路費的話……”
“不多,你放心,大叔我不會坑你的,走吧,走吧。”
車上,希莞在給奕然打字,“奕然姐,我已經到了朝雲縣了,很安全的,這裡的人呀也很熱情,我剛下車碰頭了一個專門拉客的叔,他說他知道,要帶我去西塘村。”
“對了,奕然姐,我估計最快也要三四天,四五天才能回,所以這些天你就在店裡貼個告示吧,這些天暫時訂不了黃焖雞了。”
“小姑娘,你是哪的,我聽你口音不是我們朝雲縣這邊的?”
“對,我不是本地人,也是兩年前才搬來清溪市的,現在在珊瑚縣月亮灣那邊住。”
“珊瑚縣月亮灣啊,我以前去過你們那旅遊,你們那是靠着海呢吧。”
“對。”
“我那時候去,那邊的人吃的都是海鮮,你們那的人做出來的海鮮,味道是真的好,哪怕就是剛從海裡撈出來随便做做,都很香,我跟我朋友也去過别的地方,哪裡都做不出來你那的味道。”
“而且呀 你們那的風景特别好吧?”
“對,是很好。”
“我年輕的時候,你們月亮灣那片啊,特别荒涼,海邊就是些漁民還有漁船,那時候我呀,就特别想在你們那買房子,可我老婆不同意呀,非得要在老家買,結果呢,你們月亮灣越開發越好了,房子比我年輕那會,貴個好幾倍,現在想想,真是遺憾得很。”
“月亮灣現在,建設得确定很好,好多當地本來很窮的人,因為這些年去那邊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家裡也漸漸富起來了。”
“叔,對了,你知道這裡除了西塘村,還有哪裡有養雞場嗎?”
“這個呀,說多也多,說不多也不多,看你自己要多少了。你比方說,洪村那個老君山上,就有一家養雞的,還有過了西塘村再往前走,有個玉石村,那個玉石山上,也有一家養雞場,再然後,就是像什麼風雨村,山上也有養雞場……”
“叔,你怎麼知道這麼多?”
“這都不算啥,你要是每天幹我這一行,你知道的保證不比我少。”
“你像我吧,除了平時就在你剛剛上車的位置接點回村的人,也在村裡接人,各村有啥新鮮事,在車上聽不到?有時候就是你不想聽,你都得聽,人家在車上就願意說是吧。”
“你像這些養雞的,都是些沒本事的,你說種地吧,掙不上什麼錢,去外頭打工吧,也不想去,每天就在山上養那群雞,村裡誰不笑話,好好的地不種,去養雞,是吧?這年頭誰幹這個呀,就每年掙那麼點錢,還不如那點成本呢。”
“他們呀,都是村裡人,沒啥文化,以為養雞簡單,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你就像前年還是去年來着,那個……廟子村的那個林壽俊,就是養雞的,貸了款買來雞苗說要養雞,結果呢,到最後,雞沒賣出去,倒養死了不少,現在呀,欠了一屁股債,他媳婦整天在家裡跟他吵架……”
“而且呀,這養雞也要學問,一樣的魚苗,人家有的人養得就是肥,有的人,它就是養得小。為什麼,就是這個道理,總之啊,想幹好,一點都不簡單,不是說把雞苗買回來,喂它點吃的,它就能養好了,那村裡人嘛,沒啥文化,一點不懂,你看人家電視裡頭那新聞說的,人人家外省有的地方,種地的都是些什麼研究生,博士這些,用的什麼高科技種地,可不是産量高,質量好嘛,人家就是啥危害來了都不怕。這養雞也是一樣,你得肚子裡有學問,才能做得好,不然就像這些村裡沒文化的一樣,天災來了,你拿什麼擋,對不對,無非就是靠天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