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蒙學的事差不多搞定了,接下來,顧瑜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清明小學上面。
小學不同于蒙學,是正兒八經的學校,學生都是要交學費的,顧瑜覺得不能将就,必須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做到最好。
負責清明小學建設的自然是都家人,不過不是第一批都家人,而是後來的。這位是都甯的堂弟,名叫都盛,雖然年輕,但是很有想法,顧瑜曾經和他聊過,這位是真心熱愛建築行業,過來清明村,也是他強烈要求的結果,因為他對親手打造一座城池非常感興趣。
都盛來到清明村,成了都甯的好幫手,有什麼零碎活,顧瑜第一時間想到了都盛。
當然了,建設小學不算零碎活了,可以說是委以重任了,都盛自然是拍着胸脯應承了下來。
清明小學開工儀式,顧瑜帶着顧氏集團高層參加了,搞的挺像那麼回事,清明村民都很期待,以後自家娃可以在家門口念小學了啊。
清明小學的選址目前看來比較偏,但在清明城的布局中,正是位于學院區,目前小學是學院區第一個學校,周圍比較荒涼,不過沒關系,有學校的地方總歸不會冷清,這可是未來的風水寶地啊。
這天,視察完小學工地,顧瑜對着工地外地荒地指指點點,以後這裡就是學院區的主街,商業價值很高,必須趁早扒拉到自己名下來。
項玉書是接受過正統教育的人,當然知道學校周邊的地盤就是金地皮,不論做什麼買賣,都不怕沒生意,自是聽的很認真。
其實整個清明村都是顧瑜的地盤,顧瑜完全沒有搶地盤的必要。但是,現在顧瑜一人占一座村子不要緊,等到将來清明城建成,就不一樣了,大良還從來沒有人把一座城市當做私人産業的先例,所以必須要未雨綢缪才行。
城市是大家的城市,顧瑜所能做的就是把重要産業抓在手中,固定資産嘛,自然多多益善,可也不能全包了,總要給别人留口湯喝。另外就是,這個别人,也是經過嚴格篩查的。
這樣的事,放在别的城市是萬萬做不到的,但清明城是新城,還是顧瑜一手一腳打造出來的,顧瑜才有這個底氣。
從未來的學院區回到顧家大院,發現有一個意料之外的客人在等待,這人正是方鐵柱。
方鐵柱也算是早期跟随顧瑜的那批人,而方鐵柱是技術人才,來到清明村後,除了埋頭打鐵,就是研究顧瑜教授給他的新式煉鋼法,簡單來說就是,方鐵柱很少主動找顧瑜彙報工作。
“鐵柱,你怎麼來了?是煉鋼廠有事嗎?”
其實嚴格來說,方鐵柱并不是管理鋼廠的好人選,但是鋼廠和兵工廠是兄弟單位,顧氏鋼鐵廠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内,都不需要對外銷售,自給自足都未必夠。既然沒有銷售的困擾,那麼鋼鐵廠的廠長也不需要多麼的八面玲珑,隻要踏實肯幹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是要對顧瑜忠心不二。
當初方家是舉家搬遷到清明村的,清明村也就是方家的根,方鐵柱可是很珍惜現在安定沒有人随意欺壓的生活的。所以當初顧瑜扒拉了半天,最後隻能矮子裡面拔高個,點了方鐵柱當鋼廠廠長。
事實證明,顧瑜的選擇是正确的,方鐵柱被趕鴨子上架當了廠長後,一直都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顧瑜很滿意。
“不是鋼廠有事,是兵工廠有事。”方鐵柱答道。
啊?顧瑜一愣,兵工廠有事,不應該是兵工廠廠長來彙報工作嗎,怎麼會是方鐵柱來跑腿?
兵工廠的廠長顧林是當初跟着顧瑜來清明村顧家老人,年紀不大,但為人成熟穩重,顧安對他評價很高。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人有個早年離家闖蕩的兄長,就是幹軍工的,而且似乎在軍工界名氣還不小。可惜的是,在這個亂世,名氣很多時候就是一把雙刃劍,這位軍工界的天才後來死于戰亂,不過有一種說法是被人暗害了。
總之吧,兄長的死,對顧林全家影響都很大,不過麼,顧家兄長臨死前似乎預感到了什麼,通過秘密途徑把自己的一本設計本送回了家。
顧林受兄長影響,對槍械制造業很感興趣,可惜他的天分不如兄長,隻能當做興趣愛好了。後來顧瑜建了兵工廠,顧林的一身本事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兵工廠出事了?”
“沒有沒有,是好事!”
好事,顧瑜頓時來了興趣。
“哦?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