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槍造出來了!”
顧瑜聞言,頓時面臨喜色:“真的?”
三十年前,西洋諸國用洋槍鐵炮轟開了大良國門,從此之後,大良被動進入熱武器時代。隻是因為連年戰亂,大良科技發展停滞不前多年,想要追上飛速發展的海外諸國,談何容易。
現在大良大小軍閥使用的武器基本都是進口貨,要不就是大良自己生産的土槍土炮。既然稱為土槍土炮,自然是因為和真正的槍炮沒有可比性,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隻不過是勉強能用罷了。但凡手裡有足夠的錢,誰都不願意屈就土槍土炮,都是不得已的選擇。
顧瑜的電腦裡倒是有一些常見槍械的設計圖,雖然都是現代社會淘汰的産品,可放在大良,就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了。
顧瑜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他不會不懂裝懂,所以他把從電腦裡複刻下來的圖紙交給顧林後,就不管不問了,專業的事,自然要專業人士去做了,他這個外行就不瞎摻和了。
事實證明,顧瑜的選擇很正确,因為兩個世界科技發展不均衡,很多在現代社會司空見慣的技術或者零部件,在大良卻成了大難題。如果要顧瑜來解決這些難題,顧瑜估計把頭撓秃都想不出答案來,換成顧林就不一樣了。
顧林請示過顧瑜後,組建了一個研究團隊,顧林的研究團隊,主要是研究顧瑜給的圖紙,結合大良實際情況,造出大良本土高質量的槍械。而方書明的團隊則是沒有什麼确切的研究目标,方書明想到一出是一出,好在方書明團隊的人都和方書明一個德性,倒是不怕隊員造反。
聽了方鐵柱彙報的好消息,顧瑜再也坐不住了,轉身直奔兵工廠而去。
兵工廠距離清明村有些遠,好在之前修路的時候,順帶修了一下兵工廠到清明村的路,心急的顧瑜幹脆直接坐車過去了。
顧林雖然是半路出家的研究員,不過或許是受了兄長的影響,顧林做起研究來,廢寝忘食那都不是事兒。之所以是方鐵柱跑腿報喜,是因為顧林正在試槍,沒空管這種小事。而憨厚的方鐵柱剛好來送新一批的鋼材,主動攬下了報信的活。
顧瑜趕到兵工廠的時候,兵工廠内外都洋溢着喜悅的氣氛,廠子成立這麼久,他們終于做出點成績來了,能不高興嗎?
兵工廠裡有試驗場,顧瑜走進試驗場的時候,發現裡面很熱鬧,子弟兵的胖軍需官因為體型龐大,夾在一群頭腦發達、四體不勤的研究員中格外醒目。
槍靶已經豎起來了,三個大頭兵正在試射,顧瑜對三個兵也有印象,這三個都是全軍大比武的時候冒尖的存在,槍法一個賽一個的準。
因為家屬是軍人的緣故,顧瑜也不是以前的槍械小白了,搖頭阻止看到自己的人打招呼,生怕打擾士兵試槍。
“呯呯呯!”一聲接一聲的槍聲響起,很快槍靶上就出現了十幾個槍眼,顧瑜眼神很好,看的很清楚,每個槍眼都穿透了槍靶,别的不提,就穿透力這點,兵工廠制造出來的槍,絕對是合格了。
“好!”試槍完畢,現場響起一片叫好聲。除了顧瑜外,參與試槍的都是内行,這槍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出來。
顧瑜笑呵呵的聽衆人說着自已聽不懂的專業名詞,不過重點他還是聽出來了,那就是槍絕對是造成功了,大良終于有了能夠自主制造槍械了。
等到衆人讨論完結,終于輪到顧瑜這個大老闆總結發言了。顧瑜首先問出了他最關心的問題,那就是産量。
“産量的話,廠子馬力全開,一個月一百把沒問題。”顧林自信的道。
一百把嗎,聽起來雖然不多,但在這個産能普通低下的時代,其實已經很不錯了,這還是因為兵工廠引起了不少機械設備的關系,放眼整個大良,估計也隻能顧瑜能夠這麼豪橫了,畢竟顧瑜名下可是有一座機械廠的。
“子彈呢?”
比起槍,子彈是易耗品,光有槍,子彈産能跟不上,也是不行的。
“子彈的話,廠裡的師傅正在研究全自動化生産,如果能夠成功,産量絕對不是問題。目前還隻能半自動化生産,不過隻是供給咱們自已的軍隊使用,還是沒問題的。”顧林回道。
全自動化生産的概念還是顧瑜安利給顧林的,顧林覺得非常實用,從他接手兵工廠以來,一直緻力于開發全自動生産線,目前已經小有所成,快要看到希望的曙光了。
“很好。”顧瑜表示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