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奶粉廠畢竟還是起步階段,需要的人員是有數的,因此不論是出于賺錢還是私人原因,哈圖查都急切的想要擴大生産規模。而想要擴大生産,奶粉機是基礎,所以哈圖查才隔三差五的來信催促顧瑜出貨。
顧瑜看完哈圖查的信,不由露出了為難的表情,這個奶粉機啊,一時半會還真交不了貨。
顧氏機械廠,别看是一個新廠,可在顧氏集團中,地位可不低,要知道,整個大良,都沒有幾座正兒八經的機械廠,這就更加體現出機械廠的重要性了。
自從顧瑜把大型機械的概念安利給身邊的人後,大家也都不傻,哪裡不知道,有機器的好處,現在的情況就是,顧氏集團内部也天天追着顧瑜讨機器,可機械廠産能有限,實在是做不過來啊!
當然了,顧瑜不是沒有考慮過擴大機械廠的規模,但是吧,現實有很多因素制約了機械廠的發展,比如說噪音,再比如說人手問題。
其實吧,機械廠需求量最多的是工人,但不是随便什麼人都能當機械廠工人的,必須是有技術的工人,也就是大良傳統意義上的能工巧匠。
在大良,匠人的地位很低,但社會發展又離不開匠人,所以,封建王朝時代,皇帝們制定了嚴苛的匠人管理制度,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匠人不能自由流動,這就造成了,每個地區的匠人數量是有限的。順便說一句,匠人是世襲制,也就是說,隻要祖上入了匠戶,那麼子孫後代就都是匠戶。
現在機械廠的工人,總共有二百多,這是清明村附近所有的閑置匠人了,想要更多的匠人,就不得不往遠處招募。前朝覆滅一百多年了,前朝制定的匠戶制對匠戶已經沒有多少約束力了。可是,各路軍閥也不都是傻的,匠人的重要性,他們也是知道的,所以,軍閥們對匠戶看管的也很嚴,并不是有高薪和高福利就能招來人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搶地盤,地盤是自已的了,匠戶也就成了自已的匠戶。
搶地盤的事,顧瑜是做不來的,隻能指望俞辰了。
再一個,噪音也是個大問題,清明村本來是一個安靜的小山村,自從機械廠在清明村西邊安營紮寨後,清明村白天黑夜都能聽到響動,雖然機械廠距離清明居住區比較遠,影響不是很大,可長此以往,總不是個事兒。因此,顧瑜已經在計劃把機械廠搬到湘城工業園去了。
既然廠子要搬,就沒必要原地擴張了,這就是機械廠産量遲遲不能提上來的主要原因。
現在機械廠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底了,這還都是自家集團内部的訂單,還有少數合作夥伴的訂單。至于生産順序,也不是完全按照先來後到安排的,而是輕重緩急優先于先來後到。
奶粉廠屬于合作夥伴性質的,而且各類奶粉暫時夠用,所以奶粉機器的制造被排在了比較靠後的位置,但是實話是不能和哈圖查說的,因為哈圖查是個死腦子,他理解不了什麼叫輕重緩急,或者說不想理解,他就認一個理,那就是先來後到。
顧瑜歎了口氣,拿起筆,絞盡腦汁的給哈圖查寫了回信,也不知道信寄出後能夠安撫哈圖查多久,隻能說能拖一日拖一日吧。
隻是顧瑜這邊才安撫好哈圖查,另一邊,何将軍的催債信又送到了,并且何将軍有着天然的優勢,那就是劉夫人可以面對面催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