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耀庭對此次鬥茶清會的茶魁之位,勢在必得。
茶具用的是黑釉兔毫盞。黑釉盞的曜變,入窯數千盞難出珍品一件,可遇不可求。所以駱耀庭茶台上擺着的這幾盞,是家資更是财力。人群中懂行之人頻頻咂舌。
駱家備的茶,是仿制貢茶“龍園勝雪”工藝而做的一款極品蠟面團茶。圍觀看客中有識貨的,團茶一拿出,便驚呼聲四起。
茶餅隔炭細焙,香味彌散四溢,驚歎聲更是讓穩坐茶台的駱耀庭嘴角止不住上揚。
台下有人已經忍不住介紹起來,據說這龍園勝雪極為難得,制作工藝之繁複非常人所能及。每片茶葉必須為銀絲水芽,剔去已揀熟芽,隻取其心一縷,之後經“十六水”“十二宿火”,也就是需過十遍水細細研磨,待茶粉輕薄如雲霭時方合格,随後制團成型,小火慢慢烘焙一晚為一宿火,為使茶團内外烘焙透徹,茶團還需噴淋水霧,第二天繼續烘焙,如此十二宿,之後還要加上龍腦等上好香料加以熏制。期間任何一個過程出現纰漏,都将前功盡棄。
對普通百姓而言,此生自是無緣貢茶的,但能見一見仿貢茶已屬難得。
烹茶之水,是駱家着内院丫鬟們從齊物山上現汲水的山泉水。個個沐浴焚香,今日天未亮便登山,每人持一茶盞,從山上一路手捧着,一盞一盞聚滿駱耀庭身旁的那個茶甕。據說如此汲來的水,潔淨、清甜,最适合鬥茶時激發茶香。
駱耀庭看了眼身旁侍水小厮,意思是仔細看着些炭火,湯瓶中的水,三沸之後就燒老了,會有損茶味,更别過了炭氣。
知府大人帶着衆人信步前行,在各個攤台前駐足點評,感興趣的也會聊上幾句。一行人被人潮簇擁着,緩緩走到悅來茶坊攤前。
駱耀庭小心掌握着時機與火候,碾茶,羅茶,點茶……衆人來至攤台前時,幾盞茶湯已成,時機剛剛好,成品剛剛好。駱耀庭将第一盞茶恭敬遞與知府大人,之後是學政大人、書院山長等人,然後恭敬立于一旁等候品評。南先生與其他社會名流,則試飲分成小盞的茶湯。
茶湯黃白,内有真香,甘滑柔和,着盞無水痕,實屬不可多得的茶水。
品茶之時,絲竹之聲比方才更悠揚動聽,清幽茶香伴着馥郁的香料之香,更有九哥兒登台,一支《羽之舞》又将駱耀庭的獻茶提升了個境界,頗有幾分鶴舞九天、諸仙分茶的意味。
三省書院院長頻頻點頭,這可是自家書院的尖子生,今年的榜首人選的衆望所歸。此前他跟自己恩師南先生誇下海口的,若榜首和茶魁有一位出自三省書院,南先生便會将自己珍藏的一把竹扇送自己。他連扇套子都做好了,隻等這位書院裡的名人學子駱耀庭給自己赢到這扇子。
駱耀庭的這場登台獻茶堪稱視覺、聽覺、味覺集大成的一場盛宴。山長看眼下這情形,至少茶魁是穩了,那自己的扇子也就穩了。這位山長悄悄扯下南先生的衣袖,眼神帶着些晚輩的小得意。
南先生笑着指了指他,沒有多做評論。
莊聿白和薛啟辰站在人群中稍偏的位置,二人不知怎麼也各混到一小盞這悅來客棧的茶。
“薛兄,雖說我不太懂茶。可我覺得這駱耀庭制的茶很好喝。”莊聿白又品了一口,心中開始憂慮起孟知彰的表現來。
薛啟辰啧啧嘴,雖不想承認,但也隻能說:“茶餅着實難得,水也不錯,隻是技術一般。但因為茶餅本身好,能遮住不少瑕疵。嗐!這茶魁看來要花落他們老駱家了。”
和薛啟辰判斷的一樣,評審團一走,台下頓時圍滿人,各個喜笑顔開,拱手向駱耀庭賀喜:“恭喜駱公子!”“駱公子之茶魁,實至名歸!”
衆人将駱耀庭簡直誇成仙子下凡般的存在。雖尚未正式評定名次,駱耀庭也覺得今日十拿九穩了,論茶餅,論水質,論攤台布置,不管哪一樣,滿府城怎會有能出其右者呢。
駱家小厮也高興地圍上來:“剛才公子在台上可能沒看清,我離得近,知府大人和學政大人對公子的茶可都是贊不絕口呢。院試馬上張榜了,家中人在那盯着,一有動靜就來通知公子。今日是茶魁與榜首雙喜臨門呐!我這就回家告訴老爺和夫人一聲,讓家中先高興起來。”
薛啟辰一個白眼翻得又大又圓:“真是破褲子先伸腿。名次還沒公布呢,自己先把帽子戴上了,還傳揚的滿城風雨。切,他們駱家從來不知道‘謙遜’兩個字怎麼寫。”
知己知彼之後,莊聿白和薛啟辰趕緊随着評審團往孟知彰所在的緣來茶坊的攤位走去。雖口中損着駱家,心中卻涼風習習,對即将失去的硯台這個大彩頭,還是不無遺憾。
孟知彰所在的緣來茶坊,本就是個很不起眼的小茶攤,位置還偏,很多人一睹駱家大公子的茶藝表演後便離開了,直接去前方臨河涼亭附近等最後的茶魁揭曉環節。
鬥茶評審團到得時,隻有寥寥數人圍在緣來茶坊攤位前,未及靠近,卻聞到一股濃淡相宜的香氣,純粹,清爽,如禦岚而行,不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知府大人可聞到蘭花的氣味?”學政疑惑地看看四周,這并非蘭花盛開之際,怎會有蘭花之香。
孟知彰立在茶台旁,恭敬朝來人行了一禮,對答:“今日所制之茶是元覺寺的蘭因茶,因主持在茶園附近手植一片蘭園,茶餅采集制作過程中便不覺吸入這蘭花之氣。這也是大人為何會聞到淡淡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