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冤?如今那位顧大人一心想盡快找到一個兇手,早日結案,他哪裡還顧得上替周柔追查她妹妹慘死之事?”飛燕氣急,挑眉橫了一眼。
無奈搖搖頭,寇随之語氣依舊平和:“飛燕,官府斷案,向來不會冤枉無辜之人。周柔若未曾殺害沈應?,自會還她一個公道。眼下,重中之重乃是查明沈應?之死,而非糾纏于舊日陳案。至于她妹妹的死,不過是周柔的一面之詞,并無确鑿證據。即便沈家三娘子當真害死了她的妹妹,這也絕不是她害人的理由。”語聲淡然,寇随之眼裡卻是不容置疑的堅定:“她施毒之罪,自有律法裁斷,絕不可徇私枉法。”
飛燕面無表情地看着眼前的人,最終隻是輕輕地點了點頭。
也不知是給他的回答,還是歎息。
寇随之微微蹙眉,歎了口氣才緩緩開口:“飛燕,這廟堂之上,各司其職,循規而行,方能維持朝政之秩序。若人人皆插手細究每樁冤案,官員行事存婦人之仁,隻會擾亂法度,誤了大局,這天下的律法綱紀又該如何運轉?”
她靜默不言,安靜地看着檐廊盡處。
他實在猜不透飛燕此刻的心思。本無心與她争辯,更無意惹她生氣,可終究還是逆了她的意,駁了她的話。他确實存了私心,想着快些讓這案子結了,帶她回京。她在江湖上闖蕩了些時日,誤打誤撞認識了不該深交的人。畢竟還是涉世未深,竟将那人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但無妨,等離開江南,她便可以避開這些是非紛擾,遠離那些濁流之輩。來日方長,他會像年少時那般,一直陪在她身旁。
他也不再言語,溫眸低垂,靜靜看着眼前人。
江南入秋,霜風乍起,蕭瑟冷清。飛燕卻是沒來由地想起那楊柳拂堤,花香盈巷的來燕鎮。
“柳大人,丫頭命運坎坷,悲劇發生之後,她也是受戚老爹所擺布,我想她雖是同謀,但是還罪不至死。敬請大人網開一面,從輕發落吧。”倏忽憶起那時公孫策在山洞說的那番話,飛燕不禁莞爾。
從前,她未曾仔細思量,為何每每見公孫策斷案,心中總覺舒坦安甯。仿佛他所下的每個決斷,皆是她心中所願之裁。今日聽了寇随之一席言語,她才忽然明白。世間衆生,信念殊殊,各有所持。有如包拯者,為尋真相,不惜一切,劍鋒直指人心。有如寇随之者,循規蹈矩,隻為公事而執法,不問情理。而公孫策,獨有不同。他深谙官場百态,既能執持公道,亦守得住心底的恻隐慈悲。
飛燕方才恍然,傾心于他,原是因彼此共契的心念。
秋風吹得栾花遍地,拂落殘紅,被日光鍍上一層柔和的淡黃色,紛若流蘇。
檐廊盡頭,青衣男子踏着一地落花朝她而來。
(文末碎碎念:這一章是自己一點小私心,想寫寫寇随之,也稍微帶過一下飛燕對公孫策的欣賞。其實随之哥不是什麼惡人,隻是與飛燕理念不同罷了。在他眼裡,既然證據确鑿,就該秉公執法,有點像包拯那樣,隻求真相。可他作為上位者,自然是不懂下位者的悲哀和無奈。他的本心是朝廷律法,包拯的本心是真相,公孫策的本心是兩者皆有再加了點慈悲心。
我特别喜歡魔法幻影這一個案件,不僅僅是因為策燕發糖,還因為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公孫策的恻隐之心。如果是包拯來斷此案,丫頭估計就送官府查辦悲劇收場了。但公孫策在破案後,特意為丫頭求情,再配合飛燕“太師之女”的身份,自然是保下了丫頭。他的恻隐并非一時興起,而是始終深藏于心的那份溫柔善良,雖然他偶爾也會炸毛哈哈。公孫策不像包拯那樣非黑即白,他能夠洞察人性的複雜,卻又不會被黑白對立的規則束縛。而且我們酸策還是才貌雙全,怎能不讓飛燕心生傾慕?策燕本質都是純善之人,都是見識過官場的黑白是非彎彎繞繞,居于高位卻依然不忘本心。飛燕懂他也願意助他,倆人是共同進退互相扶持的,這點真的很觸動我。這裡小小拉踩一下陸姑娘,完全就是戀愛腦,隻會追在公孫策後面跑。
說回來燕鎮單元,這裡的飛燕為公孫策舍命擋刀,為了協助公孫策查案難得擺了太師之女的架子,見他與别的女子聊天會吃醋生氣,面對他隐晦的表白會害羞尋個究竟,他避開話題她卻又不敢追問到底。她的情意既直白,又摻雜着初嘗情愫的青澀。這種似是明朗卻又不挑明的小兒女情長實在動人。
扯遠了,回到這章,飛燕vs随之哥的争論已經結束了,沒有輸赢,沒有對錯,隻是本心不一罷了。我其實挺喜歡随之哥的,後面再給他加點戲,讓酸策醋一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