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位惠正法師,安佑有些印象。去年妻子省親歸來,曾提起過。“去年不就說要籌款建廟,怎麼現在又來找你?”
博夫人的神态裡有種微微的得意:“自然是他籌不到,才來請我幫忙。”
安佑吃着飯,過了一會兒問:“他的來曆,你弄清楚了嗎?”
博夫人自然一清二楚。“他自幼修習教法,學成後在神主面前發下宏願,要将婆羅門教傳入東方,由此赴沙蹈海,步行萬裡,一路向東而來。去年春天,從白山南道進入赭石城,在城中的波漪寺暫住下來。與波漪寺住持深談之後,決心來都護城布道弘教。恰逢其時我回赭石城省親,波漪寺住持便請我捎他一程,由此有了這段香火情。”
走白山南道?“他們的教壇在哪裡?”安佑問。
“焉耆。”
焉耆?安佑明白過來,他一時沉吟。見狀,博夫人問:“怎麼了?有什麼不對?”
安佑回過神:“沒什麼。這件事,你先緩一緩,不要答應。”
“我自不會輕易答應他。”博夫人嗔了丈夫一眼,語帶驕矜。
****
第二日清晨,散朝後,安佑受召前往高盛宮書房。在殿門外,偶遇了同樣受召的大王子庾昭明,安佑拱手道謝:“蒙大王子記挂,昨日安排太醫來看望小女。小女服過藥,如今已是大好。多謝殿下。”
庾昭明伸手扶起安佑:“丞相不必如此客氣。不過是偶然遇見,順手而為而已。請。”他伸手比了個請。
“殿下仁慈,微臣感激不盡。請。”安佑同樣躬身比了個請。終究是庾昭明先邁步,安佑随後,二人一前一後走進了書房。
書房内,高昌王盤腿坐在榻上,手裡握着一本書,見二人進來,将書放了下來。
庾昭明向父王行禮,安佑随後也向大王行了一禮。
“免禮,都坐吧。”高昌王說。
安佑謝過大王,坐了下來。
今日,君臣三人要議的,是康國使者來訪接待事宜。
去年千秋節上,曹國大王子提出了會盟之請。
自數十年前那一仗之後,曹國與焉耆纏鬥多年。為洩憤,更為圍困,曹國在蔥嶺以東部署重兵,焉耆商人無法東出,隻能在曹國劃定的照城進行交易,由此,曹國算是漸漸扼住了焉耆的咽喉。可所謂虎入絕境,獠牙更甚,更何況焉耆乃蔥嶺以西首屈一指的大國,要徹底扼死這樣一個大國,越到後期,越不能掉以輕心。
曹國擔心,焉耆為尋求破局之道,與白山北道各國私下聯絡,因此曹國希望以一紙合約,阻斷各國單獨交通焉耆的可能。
就白山北道各國而言,曹國在蔥嶺以東,距離焉耆最近,其次分别是康國,石國,何國和高昌。曹國本意,會盟國範圍隻在曹,康,石三國之間,可高昌實力強勁,又同在白山北道,若想構建這樣一個聯盟,高昌不出席,曹國自己都無法放心。
這就是曹國之所以提出會盟的背景原因。
對于焉耆,高昌本來不甚關注,畢竟兩國距離太過遙遠。去年,面對曹國大王子的提議,高昌王口頭表示贊同,卻提出要求将焉耆貨品交易地設在高昌。這個要求頗有些苛刻,且令曹國為難,當時曹國大王子表示需要回國後與朝中商議再定。
曹國大王子歸國後,在高昌王的授意下,安佑組織各部對國内往來行商記錄進行排查,發現焉耆商人的身影确實逐年減少,近幾年來更近乎絕迹。焉耆商人絕迹,來自焉耆的貨物卻不見絲毫減少,這些貨物全從照城轉售所出。由此,可以想見曹國從中獲得的利潤。
如此巨大利益當前,高昌王自然心動,可反複推敲之後卻不得不放棄。焉耆,距離高昌實在是太遠了,所謂鞭長莫及,讓人不得不反複掂量其中得失。
今日,高昌王之所以召見丞相安佑和大王子庾昭明,是為了康國使者帶來的新消息。
去年,曹國大王子歸國後,會盟之事一時歸于沉寂,但今年春天,冰雪還未化盡,一隊康國來的使者就踏入了都戶城,帶來了康國王的親筆信。
原來,為拉攏康國,曹國将高昌王的要求改頭換面,抛給了康國,即:照城仍作為收納焉耆貨物的第一道關口,但為表示曹國對于會盟的誠心,曹國願意舍棄直接轉售的利潤,由康國設立一個交易場,所有照城所納之貨物,全由此交易場進行轉售,相應差額利潤,曹國一律不插手。
這是一個極其誘人的建議。康國王稍加思索,便欣然答應。
高昌王接待了使者,對于康國王成為會盟之事的促成人表示了歡迎,卻對康國王提出的降低本國關稅,便利高昌商人的條件表示了異議。
“既是同盟,命運以共,利益也要攸關才行。”
康國使者帶着高昌王的建議和要求回去了。這一去,又是長達兩月的無聲無息。可兩個月後的今天,高昌收到了康國使者即将再次抵達都護城的消息。
今日要議的,正是如何迎接,接待使者的諸班事宜。雖然使者已經來過一回,一應接待有舊例可依,但高昌王仍然重視,他問了一些細節安排,庾昭明起身一一答了,高昌王點點頭,交代道:“還是要仔細,不可有松懈。”
庾昭明應了。
事情議完了,高昌王并沒有叫二人退下的意思。安佑陪着閑聊了幾句,說起了婆羅門教。
“如今有多位婆羅門僧徒在城中傳教,據聞,其教壇在焉耆。”
“焉耆?”高昌王果然有了些興趣,問:“他們從哪裡入朝?”
“白山南道,由赭石城入關。赭石城有一座婆羅門寺廟,是他們入朝傳教的第一處教址。”
“走白山南道?那該是為了避開曹國。想曹國與焉耆之争,已緊張至此。”高昌王若有所思。
白山南道,黃沙萬裡,罕無人煙,唯有幾個綠洲小城。
安佑點頭稱是,又道:“這些婆羅門僧人如今正在城中活動,聽聞是想籌款修建寺廟。”
多年君臣,彼此心中早有默契。高昌王看着安佑,微微笑道:“我高昌向來兼容并蓄,海納百川,凡有益者,莫不容納。”
安佑起身,拱手稱贊:“大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