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想,該直接把實情告訴彤兒,可轉念又想,妹妹年輕驕傲,若是直言以告,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幾番考量之下,她把延遲過禮的原因攬在了自己身上。妹妹和姑姑果然沒有絲毫察覺,她卻又隐隐不安起來。
于是終究忍不住道:“雖然旨意已下,但你也不要輕忽。有時間多與慶親王往來,”
雖然酒意上頭,但博彤仍然覺出一絲話外之音,隻是一時理不清,于是說了一聲好。
博王後心中喟歎,輕輕拍了拍妹妹的手。
一場家宴,最終盡興而散。略作休息後,博夫人帶着博彤起身告辭,博王後送出幾步:“有時間的話,多進宮來,陪我和老太妃說說話。”
博彤看向阿姐,阿姐的表情依然溫柔而明靜,看不出其他。她若有所思,卻還是應了一聲好。
肩輿在廣耀門前停下,姑侄二人下轎,走上了橫街。在明德門外,二人坐上了馬車。馬車開動後,博夫人問:“怎麼一路不說話,醉了?”
博彤沒有醉,她隻是在思索阿姐的話。“姑姑,阿姐今日幾次提起讓我多與慶親王往來。”她終于開口,卻并沒有把疑問說完。
博夫人笑了:“那你就多與慶親王來往罷。”
博彤看向姑姑,沒有說話。
博夫人搖着扇子,帶着一絲徜徉的醉意,閉眼歪在靠枕上:“你阿姐那句沒說出口的話,不過就是慶親王迫于無奈才取中了你,她怕你婚後難過,才三番兩次讓你多與去慶親王往來。”
說完,她翻了一個身,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姿勢:“你阿姐這是觀照自身,覺得兩情相悅最好。如果你也如此認為,那就按她的話去做,當然不想做也使得。慶親王固然是迫于無奈才取中你,可你既然有讓他無奈的本錢,婚後想必他也不敢薄待你。”
姑姑不再說話,博彤轉過視線,看向車外。外面是一片明亮的街景,路人,馬匹,樹蔭,圍牆,她看着這些景象,如同過客,可她也是這景象中的一員,卻不知落入誰的眼中。
****
第二日,宮中果然傳下旨意,經擢選,常平伯之女博彤國色天姿,蘭心蕙質,故擢選為慶王妃。一場熱熱鬧鬧,牽動無數女郎芳心的采選之事就此落下了帷幕。
旨意降下的第二天,唐太妃命人從宮中給博彤送來了兩柄金玉如意,并四匹彩緞紅绫。
送走宮使後,博夫人回來看了看這些賞賜品,笑道:“看來老太妃很滿意你。你該入宮一趟,去長春宮當面謝恩。”
彩緞在陽光下發出錦繡奪目的光芒,博彤說了一聲好。
對于博彤的到來,唐太妃果然很高興。不論這場采選的初衷到底是為了什麼,博彤的出身和相貌實在讓人無可指摘。
她拉過博彤的手,讓她不必客氣,“以後就是一家人了,要自在相處,不必如此謝來謝去。”
博彤腼腆一笑,恭敬道:“大人賞賜,固不敢辭,卻不能不當面謝恩。”
這樣知禮數又恭敬的準兒媳,誰會不喜歡呢?老太妃拍着博彤的手,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宮中下旨,定在明年三月過禮的事她早已知曉,不用問,也知道必定和自己兒子脫不了關系。慶兒的這份倔強,實在是讓人無話可說,她這個做母親的隻能盡力來彌補。
“我這個兒子,自小脾性就有些執拗,以後你要多包容擔待些。”
“好。”博彤說。
老太妃很高興,又說:“不過慶兒雖執拗,卻也是心軟之人,你多包容他,貼合他,他一定會好好對你的。”
博彤覺得這兩句話和前日阿姐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她沒有分辨,隻是又說了一聲好。
唐太妃愈加高興,二人又說了許多話,最後,博彤起身告辭:“今日我就先走了,改日再入宮來看您。”
老太妃連聲說好,攜着博彤的手把她送到了殿門外。門外,博彤最後行了一禮,轉身離去。
博彤一路走出了廣耀門,走上了橫街。橫街上,侍衛林立,街道寬闊,安靜而巋然。這條通往宮外的路,她走了很多回,但從沒有哪一回如現在一般,讓她感覺如此空曠。
她一路獨行,直到被一陣喝道聲所驚醒。她停下腳步,轉頭看去,看到了正走出宮門的庾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