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節再度迎來了盛大的慶祝。各國使節入朝慶賀,整個都護城張燈結彩,載歌載舞。千秋節當日,博彤随姑姑一起,入宮參加宮宴。
去年,因博彤年輕,坐在了後面幾排,今年,她已是欽定的慶王妃,便坐在了第二排的首位。從她的位置看過去,正好可以清楚看見對面的慶親王。他身穿衮服,眼底雖然還有淡淡的青色,卻少了懶散,多了兩分如玉氣質。
慶親王顯然也看到了博彤,但除了淡淡一眼後,再沒有向博彤投過一個眼神。
今日是高昌王的壽辰,庾昭明身為人子,又主領禮部,身負多重身份,自然諸般忙碌。然而種種忙碌都在人後,人前依然矜雅從容。
鼓聲響起,管弦之色大作,在唱禮聲中,高昌王升殿,于是滿朝皆拜,高呼萬歲。
高昌王升座之後,宮宴正式開始。宗正代表宗親向高昌王敬酒祝禱,穎國公率領勳爵蹈而拜之,共同祝賀,丞相安佑代表衆臣工恭祝大王千秋萬代,福壽康甯,軍民百業代表共同感念大王仁德厚政,德威昭彰,之後,内外命婦并内廷各司等,依次上前恭祝。
笙鼓悠揚,載歌載舞。在一片喜慶中,庾昭明代表父王向各宗親叔伯敬酒,之後,他來到女客席位,向内外命婦并在座所有女客舉杯。女客們都站了起來,虢丹站在後排位置,遙遙看着他。
滿殿瑞香缭繞,衣香鬓影中,庾昭明面如冠玉,儀态萬千。
庾昭明舉起酒杯,目光淡淡掃過博彤,仰頭一飲而下。
酒過三巡之後,氣氛熱烈起來。宗親勳貴互相舉杯,這是采選之後,慶親王首次與衆叔伯同席,自然有人問起了他未過門的新婦,說着有人起哄,讓慶親王把未來新婦帶過來瞧一瞧。
慶親王舉着酒壺,給衆叔伯倒酒:“新婦臉薄,叔伯們就不要為難她了。”
然而區區一杯酒怎麼能夠勸住人?慶親王在他們面前是小輩,自然有人倚老賣老,趁着酒意朝女客席喊道:“哪位是慶王新婦?何不上來見禮?”
此言一出,滿殿一靜。慶親王斟完最後一杯酒,放下酒壺,慢慢直起了腰。博王後皺眉。高昌王看向宗親席位,找到了喊話之人。
大監手持拂塵,躬身上前,朗聲道:“敬告懋郡公知,常平伯府博小娘子德容兼備,蘭心蕙質,堪為佳配,故擢選為慶王妃。婚期定在明年,俟大婚之後,兩位新人自會拜見宗親,還望懋郡公莫要心急。”
剛剛殿中陡然一靜時,懋郡公已經醒過酒來,然而酒雖醒,醉态卻越發明顯。大監說完後,他打了兩句哈哈,便不勝酒力,被人攙扶了下去。
大監說話時,慶親王轉身看向王座,整座大殿一片安靜,似有回聲。
懋郡公退了下去,宗正起身,舉起酒杯笑道:“昌懋醉了酒,言語冒失,我替他向娘娘,向博小娘子賠個罪。”說着,宗正一口飲下。博王後微笑舉杯,道了聲不敢。
大監走下來,要扶宗正坐下,宗正卻拜拜手,又笑道:“隻是昌懋雖然莽撞,卻也道出了我等一二心聲。允慶終得佳婦,阖族歡喜,今日恰逢其時,不知我等是否有幸,率先一睹新婦人材?”
宗正這番話是對高昌王說的,高昌王聞言一笑,向慶親王道:“慶弟,宗正如此說,你還不帶新婦來瞧一瞧?”
慶親王聞言同樣一笑,拱手向大王及宗正道:“允慶遵命。”說着,向女客席走來。
衆目朗朗之下,他意态從容,潇灑如風,一路走到了博彤的坐席前,微微欠身,話音分明道:“彤兒,走,與我一道去見一見各位叔伯。”
這樣體貼的姿态,讓許多未婚小娘子們心神一蕩。
博彤看着慶親王,金風園那日的種種冷淡還曆曆在目,今日便當衆演起了溫柔體貼,她微微一笑,将手慢慢放入慶親王手中,站了起來。
庾昭明坐在席上,靜靜看着這一幕。
博彤起身,走出坐席的一刻,所有人頓覺眼前一亮,繼而失語。去年,曹國大王子當衆求娶,博彤起身回絕時,衆人已經驚豔過一回,此刻,博彤的容色再一次沖擊了所有人。
博氏一族,當真出美人。誰能想到,赭石城天幹地燥,卻開出了最美的花。
慶親王牽着博彤,來到坐席前,拿過兩隻酒杯,持壺倒酒,遞給博彤一隻,然後自己端起另一隻酒杯,轉身向高昌王朗朗道:“王兄王嫂為我婚事操勞,允慶在此正式謝過。”
說完,二人一起仰頭一飲而下。
高昌王與博王後很高興,道了一聲好。
敬過大王與王後之後,慶親王又将兩隻酒杯斟滿,帶着博彤向宗正并各宗親道:“這些年,為我的婚事,讓宗正與各叔伯挂心了。此刻佳婦在側,隻是尚未曾過禮,不便逐一敬酒,便總以此杯,聊表謝意。待完婚之後,再攜新婦奉酒。”
宗正很高興:“郎才女貌,可喜可賀!”于是一飲而下。
這時,兩位軍民代表端着酒杯站起來道:“小人鬥膽,敢以此杯預祝慶親王與博小娘子百年好合。”
慶親王微笑着,仰頭一飲而盡。
此時殿内管弦大作,氣氛頓時熱烈起來。軍民百姓代表們紛紛倒酒,笑着舉杯,預祝二位新人新婚大吉,庾昭明手持酒壺,斟滿杯中酒,慢慢仰頭喝了下去。
宗正滿面紅光,庾氏雖為國姓,蕃息卻不算繁茂,更有如慶親王這般遲遲不婚者,叫人擔心,但今日衆聲同賀,如火樹繁花,實在令人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