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而真摯的笑容,衛青握住手的拳頭一緊,朝平陽公主道:“若衛青此番得勝歸來,能否和公主讨個賞。”
聽到這話,平陽公主毫不掩飾的詫異,随後一笑道:“你若得勝歸來,自有陛下重賞,我這裡比不上陛下宮中的奇珍異寶多。如何能賞你什麼?”
卻是不認為自己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賞給衛青的。
“有些東西,陛下也賞不了,唯有公主有。”衛青終是道出這一句,以證他所求唯平陽公主能予。
平陽公主更是詫異,不過,平陽公主道:“你隻要旗開得勝,本宮有的東西,你要什麼本宮都賞你。”
此話落下,如何叫衛青知喜。
“公主一言既出。”
“驷馬難追。”
平陽公主自問雖是女兒身,也是一言九鼎之人。
“來人,拿酒來。”平陽公主突然吩咐下去,衛青一愣,平陽公主道:“既來辭行,明日有陛下為你踐行,我就不去送你了,這一杯酒提前為你踐行。”
伺候的人奉酒上來,迅速送到平陽公主和衛青面前。
平陽公主端起酒,同衛青相對,“衛青,此戰定要赢。”
衛青端起酒,鄭重的道:“公主放心,衛青一定會打好這一戰。”
舉杯共飲,平陽公主最後看着衛青道:“我在長安等你的好消息。”
衛青想,他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将捷報傳回,以令天下知。
第二日,其實并沒有踐行,因為數年前的馬邑之謀,讓劉徹意識到事不密難以成。
大漢此番出擊匈奴雖然兵分四路,可是各路的行軍隻有各自清楚。
自大軍開拔以來,平陽公主也進了宮,一日一日的和劉徹等着,都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好消息。
等待的時間是煎熬的,可現在除了等待外,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劉徹在朝臣面前還要裝着,但在平陽公主面前,一點都裝不了。
每一日算着他們各路兵馬進擊的方向,縱然沒有任何消息,劉徹也會看着輿圖,一天天的算着他們到底到了哪裡,如此一來,也讓平陽公主看着那輿圖,這樣一片大漢的兵馬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每一次去都有來無回的地方,大漢,一定要打赢這一場仗,證明給天下人看,大漢可以赢!
平陽公主面上看似沒有波動,心中并不比任何人平靜。
大漢需要這一場勝利,劉徹同樣也需要。
因為,整個大漢朝一直堅持要按以前大漢和親國策的人太多。
這其中也包括太後王娡。
王太後想打聽劉徹在匈奴一事上的心情,無奈沒有能從平陽公主那裡打聽到一星半點的消息,便道:“你也真是的,朝堂上的事還是打仗的事,你跟着摻和做什麼?陛下總不聽勸,以前和親不是挺好的嗎?至少大漢還在。這麼多年實施的國策,皇上非要改,你不跟着勸他和親也就算了,倒還幫着他,一回一回的支持他出兵匈奴。
“想想幾年前的馬邑之謀,當時的三十萬大軍都沒能算計成匈奴,如今他們才領多少兵馬出征?
“而且,别忘記了高祖當年的白登之圍。”
提起舊事,王太後無一不在表露一個意思,大漢就該按祖宗以前的規矩行事,别一天到晚想那些有的沒的,鬧出一連串的動靜,沒準以後把祖宗打下的江山都鬧沒了。
平陽公主聽着王太後的話,輕聲道:“天下是皇上的,當年父皇将天下交到陛下手中,是信得過陛下。不管陛下做什麼,他既是父皇千挑萬選定下的皇帝,他做的事,父皇都會支持。母親何必想那許多,朝中大事有陛下處理夠了,我們依着陛下,以後也還要靠陛下,無須打擊皇上的積極性。
“匈奴如今越貪心,一年一年的讓我們和親,要的奇珍異寶,美人首飾越來越多,長此以往,他們未必不會興兵南下。以長安所處的位置,一旦匈奴發兵,難道我們要南遷?如同喪家之犬的逃?
“陛下不願意成為喪家之犬,所以才要出擊匈奴。一次馬邑之謀敗了又如何。母親既然提起高祖,更應該知道,高祖在當年争天下時,那是屢戰屢敗,卻從不言放棄。
“但凡當年的高祖皇帝放棄過一回,也沒有大漢的天下。身為劉氏子孫,未戰言敗,豈不是丢盡祖宗的骨氣。
“匈奴再強,我大漢的子民也絕不是可欺的。匈奴敢不留我百姓半分活路,我們必要他匈奴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