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街巷口,微風輕拂,垂柳依依,似是在訴說着千年古都的悠悠往事。林瑤的醫館便靜靜隐匿在這片煙火氣十足的市井之中,宛如一顆明珠,散發着獨特的光芒。醫館朱紅的大門常年敞開,那鮮豔的色彩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生命的希望與活力。
往來百姓進進出出,或是抓藥問診,或是複診換藥,一時間,館内人來人往,喧鬧卻不失秩序。時日一長,林瑤精湛的醫術、醫者仁心的美名不胫而走,如春風拂過大地,醫館聲名愈發響亮。不僅京城百姓交口稱贊,就連周邊郡縣的疑難雜症患者,也不惜長途跋涉趕來求診,他們帶着滿心的期待與信任,将自己的健康托付給這位醫術高超的女醫者。
這日清晨,霞光初照,林瑤如往常那般身着素色衣衫,那衣衫簡潔大方,更襯出她的溫婉氣質。發絲整齊束于腦後,未施粉黛的面容清新淡雅,正于藥櫃前清點藥材。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纖細的手指輕輕滑過藥櫃中的每一格,仿佛在與這些藥材進行着無聲的交流。
一旁的貼身丫鬟翠柳手腳麻利地幫忙整理,嘴裡嘟囔着:“夫人,這醫館如今是越來越紅火了,可就您一人,縱使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呀!況且還有小公子要照看,要不咱多請幾個幫手?”林瑤手頓了頓,擡眸望向窗外熙熙攘攘的候診人群,那人群如潮水般湧動,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健康的渴望。她微微颔首:“你說得在理,隻是尋常夥計隻能打打下手,難解根本。我思量許久,決定開山收徒,将林家醫術傳承下去,也好福澤更多百姓。”她的心中,既有對林家醫術傳承的責任感,又有對廣大患者的深切關懷。
消息一經傳出,仿若巨石入水,激起千層浪,各地學子蜂擁而至。不過三五日,醫館門前便排起了長龍,求學者們懷揣着對醫術的熱忱、對林家醫名的敬仰,眼巴巴地盼着能被收入門下。人群裡,有青澀稚嫩、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背着簡單行囊,滿臉朝氣卻難掩緊張。其中一個名叫小順的少年,來自偏遠的山村,家中貧困,但他自幼對醫術有着濃厚的興趣,聽聞林瑤醫館招收徒弟,便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求學之路。他的行囊裡,除了幾件破舊的衣物,便是他平日裡抄錄的醫書筆記,雖然紙張粗糙,但每一頁都寫滿了他的努力與執着。也有沉穩幹練、行醫數年卻渴望精進技藝的中年醫者,目光堅定,透着股不服輸的勁兒。比如李大夫,他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但深知自己的醫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希望能在林瑤門下學到更精湛的醫術,為家鄉的百姓做更多的好事。
林瑤自是不會随意收人,定下的考核極為嚴苛,從醫理基礎到品德心性,方方面面皆要考量。考核那日,醫館大堂臨時設為考場,桌椅整齊排列,筆墨紙硯備好,空氣中彌漫着緊張氣息。林瑤端坐于上首,身旁坐着城中德高望重的老神醫——陳鶴年。陳鶴年鶴發童顔,目光炯炯,輕撫胡須,自有一股仙風道骨的氣度。他一生癡迷醫術,對醫學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此次受邀前來一同把關,自是深感責任重大。
林瑤率先開口,聲音溫婉卻不失威嚴:“諸位前來求學,熱忱可嘉,但我林家醫術傳承數代,規矩不可廢。今日考核,望各位如實作答、盡力而為。”說罷,示意翠柳分發考卷。考卷上密密麻麻列滿題目,既有晦澀醫理,如“詳述《傷寒雜病論》中六經辨證之要旨”,也有實用病症解析,像是“論婦人産後血暈的應急診治之法”。這些題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醫學知識儲備、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對傳統醫籍的理解深度。
考生們拿到考卷,有的迅速提筆,奮筆疾書,胸有成竹模樣;有的則眉頭緊皺,咬着筆頭,冥思苦想,額頭上沁出細密汗珠。其間,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年輕後生引起了林瑤的注意。這後生名叫許澤,瞧模樣不過十七八歲,身形單薄,面色泛黃,像是家境貧寒、營養不良,可眼神卻熾熱明亮,透着股堅毅勁兒。答題時,他筆觸流暢,見解獨到,引得一旁陳鶴年頻頻點頭。許澤出生于一個貧苦的家庭,自幼父母雙亡,靠着鄰裡的接濟長大。但他聰明好學,對醫術有着極高的天賦和濃厚的興趣,常常在醫館外偷聽大夫們看病,自學醫書。此次前來參加考核,他志在必得,希望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用醫術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窮苦百姓。
筆試過後,便是實操環節。林瑤命人搬來幾盆病恹恹的花草,皆模拟人體病症特征,有的枝葉枯黃萎靡,似氣血不足;有的黑斑點點,仿若染上惡疾。考生需現場診斷、開方救治,限時半柱香。許澤依舊沉穩應對,先是仔細觀察花草形态、色澤,又湊近輕嗅,而後迅速寫下診斷與藥方,手法娴熟,引得周圍小聲贊歎。他在心中默默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是他們讓他有機會接觸到醫術,也是他們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勇氣。
兩輪下來,不少人面露頹然,自覺無望,默默收拾行囊離開。待日暮西山,考核終了,林瑤與陳鶴年仔細甄别答卷、商議人選。最終,僅有十人脫穎而出,許澤毫無懸念地名列其中。翠柳拿着入選名單,歡歡喜喜地張貼于醫館門口,高聲宣布:“各位,承蒙諸位熱忱,我家夫人與陳神醫已評定完畢,這十位便是入選學徒,望日後勤勉向學,莫要辜負夫人期望!”人群裡,有落選者唉聲歎氣,也有入選者喜極而泣、相擁慶祝。小順雖然落選,但他并沒有氣餒,而是走到林瑤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夫人,雖然我未能入選,但我不會放棄學醫的夢想。今日得見夫人的醫術和醫德,讓我更加堅定了信念。我會回去繼續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站在您的面前。”林瑤被他的執着所打動,鼓勵道:“你有這份心,定能有所成就。回去後可繼續鑽研醫書,若有疑問,随時可來醫館請教。”
新徒入門,林瑤不敢有絲毫懈怠,悉心制定教學計劃。清晨,天還未大亮,學徒們便齊聚醫館後院,伴着晨光誦讀經典醫書,朗朗書聲回蕩在靜谧小院。白日裡,跟随林瑤穿梭于各個病房,觀摩問診、診治全程,學習望聞問切的精妙技巧。他們親眼目睹林瑤如何耐心地詢問病人的症狀,如何仔細地觀察病人的面色、舌苔,如何通過切脈來判斷病情,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夜幕降臨,還得挑燈研習藥理,辨别藥材,牢記藥性功效。許澤尤為刻苦,總是最早到院,最晚離開。一日,林瑤查完房,瞧見許澤獨自在藥房鑽研藥材,上前輕聲問道:“許澤,今日課業可都明白了?如此廢寝忘食,别累壞了身子。”許澤忙起身行禮,恭敬回道:“夫人,學生愚鈍,唯恐跟不上教學進度,拖累大家。況且能入夫人門下,機會難得,不敢有一絲懈怠。”林瑤面露欣慰之色:“你既有這份心,假以時日,必成大器。隻是學醫之路漫漫,除了苦學,還需勞逸結合,懂變通、重實踐。往後若遇難題,随時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