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拳,據說由閩越四位儒士所創,是象形拳。
象形拳,就是觀察動物特長形态,取之精華,融合其中的拳法。
儒拳有儒、魚、雞、犬四法。
其特點是靈活多變,以制敵為主,宜靜宜動,剛柔并濟。
齊夫子和趙夫子面對面站着,互相拱手行禮。
微風呼呼,四目相對。
趙夫子突然動身,前踢擊腹,齊夫子肩膀一抖,力從腰起,架手推,腳下快速連踏,直進直出,貼身沾,雙手變爪,插向趙夫子的眼睛。
趙夫子一個雲手按掌,勾腕反撥,齊夫子翻手滑,順勢頂身撞,趙夫子側身掃腿,齊夫子借勢蹲打,沖身雙掌擊腹。
趙夫子倒退幾步,站定。
齊夫子收力吐息。
兩人再次拱手,面向諸位學子。
齊夫子捋了捋胡須,“我所使的,就是儒拳四法的要點。”
“諸位可是看清楚了?”
齊夫子背着手,端得是風輕雲淡,背着的手卻是抖啊抖的,顯然是招架不住。
趙夫子看破不說破,為了這回傳武,齊夫子可是拉着他套招了挺久。但這實戰……應付毛頭小賊不成問題,若是江湖人,那大抵還是不成的。
不過,對于諸生而言,約莫也夠了。
兩位夫子的打鬥,應該說是演練吧,不可謂不精彩,然而,懂點門道的都看出來了。
孟寅曲肘,捅了捅斂目沉思的少年,他壓低了聲音,小聲道,“獨孤兄,你……”
你看出來了嗎?
話還沒說完,齊夫子眼刀就掃了過去,“孟寅學子,可是有何感想?”
“呃……”孟寅撓頭,有些為難,總不能當衆下了夫子的臉面吧,可這拳法,在他看來,倒是平平無奇,若隻是學個皮毛,更适合修身養性,和太極拳有幾分相似,都是易學難精。
最後隻得幹巴巴地“原湯化原食”,回道,“看清楚了。儒魚雞犬。”
“……不錯。”齊夫子勉強颔首,“諸生可還有旁的想法?”
“不就是摸爬打滾嗎?”
“能屈能伸。”
“四兩撥千斤?”
“那是太極拳吧!”
開了個頭,衆人就七嘴八舌地讨論起來。
齊夫子沒有打斷,反而頻頻點頭,得到了認可,學子們說得更歡了,直到清晨的第一縷日光升起,雜聲消減。
衆人靜了下來,朝陽穿過薄霧,沉悶的鐘聲響起。
瘦高挺拔的中年男子,似有所感,“這就是江湖。”
“這是何意?”
直到吃早食的時候,還有學子琢磨着夫子那番言語不明的話。
慣例圍在一桌的五人也不例外。
“難道在說,我們是烏合之衆?”齊博文吃了個煎包,玩笑般地說道。
嶽敕眉頭微皺,“不像。”以他察言觀色多年的經驗來看,“或許是告誡之言,讓我們避重就輕,不要逞兇鬥勇吧。”
孟寅想了想,覺得還挺有道理,江湖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山更有一山高,自然要心懷敬畏,不斷進取才是。
想通了個種關節,他點了點頭,頗為豪邁地喝完了一碗雜糧粥。
孟蘭達卻是不管是什麼意思,隻管從目的出發,“夫子就是想讓我們多學點自保的招數。”
“何為江湖?”玲珑将食物都吞下肚,這問題,她想了一路了,“就這樣赤手空拳,你一招,我一式嗎?”
雖然不是很懂什麼套數招式,但她用手虛虛比劃了兩下,“趙夫子分明還有更多手段。”
孟寅一拍手掌,滿臉通紅,“英雄所見略同啊,獨孤兄。”
“就像齊夫子頂身撞,趙夫子就不該用側身踢。迎面擊穴,或者側身閃,接頂心肘……”
“等等,你想過兩者之間的身量差距嗎?”孟蘭達跟着比劃了兩下,“趙夫子若是用上肘擊……”
“咳咳。”
聽了半天的齊夫子吹胡子瞪眼,讓他們回去好好想想個中要領,一個個是恨不得打散他這把脆骨頭。
又是頂心肘,又是迎面擊穴的,還什麼身量差距。
沒等玲珑幾個起來告罪,夫子就氣呼呼地甩袖離開了,徒留幾人面面相觑。
緊随其後的趙夫子颔首,“說的不錯,江湖就是不講規矩。眼耳口鼻,心肝脾肺腎,皆是要害,說到底,不過是看誰先擊中對手要害,而護住自身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