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薇在茶樓裡組織了幾場小規模的聚會,邀請了城内各個行業的小商賈、商号和有志之士。在這些場合中,她并不直接推銷商會,而是以商道的未來為題,談論如何突破當前局勢中資金和資源的壁壘,如何為中小商戶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徐知薇甚至并未露面,而是讓謝若蘭仍然穿着他那一身術士的行頭,一邊撒着八卦錢,一邊将“共榮彙”說明是天命所歸——
按照徐知薇向他所介紹的理念,她講述了“共榮彙”的三個亮點:
共榮基金——商會成員将能以低息貸款獲得資金支持,不再依賴高利貸或借款方的威脅,所有的資金使用将公開透明,并由商會理事會監督。
互助共享機制——商會成員之間的資源可以自由流通,商品、技術、市場信息等互換機制将使得商道的利益不再集中在少數大商戶手中,打破他們的壟斷局面。
回報機制——最具吸引力的是,加入商會的中小商戶隻需承諾一定的信用和參與度,便可獲得資金支持和資源流通的機會。而商會的盈利分配将根據商戶貢獻的比例進行,激勵機制與利益共享相輔相成。
這些理念通過茶樓的口碑和小規模的聚會開始傳開,盡管應者寥寥,甚至見多識廣的謝若蘭也在猶豫——這些理念和思路在大夏聞所未聞,真的可以在徐知薇的身上成功嗎?
而他自己又是為何在蟄伏多年之後選擇了徐知薇呢?
因為徐知薇是“天命”。
徐知薇告訴他要“等”。
就在“共榮彙”商會的名聲逐漸傳揚開來之時,戶部近來進一步加強了對航道的管制,商船的通行權被大大壓縮,尤其是那些走不規範航道的小商船,幾乎無法順利通過,整個商道的物流也因此大幅度停滞,商賈們的貨物滞銷,許多小商号的生意出現了危機。
徐知薇選擇專門将“共榮彙”的消息傳遞給徐知妤,唯一的目的是要通過徐知妤再把這一信息傳遞給秦王——作為前世的夫妻,她自認為自己了解秦王:
天生貴胄,少年天才,兵權在握。
這些特質都使得秦王習慣于通過權力去解決一切問題。當秦王聽聞會有“共榮彙”這樣的野草一樣的組織準備影響他的計劃時,第一反應一定會是通過權力企圖将這些反抗扼殺在萌芽之中。
然而小商人是社會的種子,将會永遠存在。越是壓制,越會選擇抱團生存。
在商道形勢逐漸緊張的情況下,茶樓的門口開始陸續有小商戶前來報名參加商會。每當這些商戶進入雅間,早已經過充分培訓的茶樓的夥計們便會熱情地迎接他們,并用溫和而不急促的話語将商會的優勢與理念細心地解釋給他們聽。
“夥計,你看,商會的資金池,能夠為我這小小布莊提供貸款,幫助我們走出資金困境,這個機會難得啊。”一位中年商人對着茶樓的夥計說道,眼中帶着一絲期待。
“正是如此。”夥計“加入‘共榮彙’,您不僅能夠獲得貸款的支持,更能通過商會的資源平台拓展市場。商會的每一項機制,都是為商道上的商賈們考慮的,特别是對我們中小商戶,您不必擔心高額的投入,隻需加入商會,便可享受這一切。”
“不用擔心,我們的資金池是透明的,所有的資金流動和用途都将經過公示,确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位夥計也連忙補充道,“更何況,商會定期舉辦的采購大會與展示活動,會為您帶來更多合作的機會。”
這些初期加入的商戶隻能算是一個起步,徐知薇知道決定“共榮彙”生死的是另外一個關鍵點:
“共榮彙”能否取得一張戶部的通行證。
如果不能,仍然會一切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