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策,建立跨文化的教育體系,培養北蠻青年,逐步讓他們成為中原文化的支持者與傳播者。”
“第十策,加強對北蠻地域内民間的穩定管理,設立自治機構,發展地方文化,減少蠻族内部的紛争。”
這一番策論宣讀後,朝堂上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思。許多大臣對于徐知薇所提出的方案表示贊賞,認為其不拘一格,頗具遠見,不僅能夠平息北蠻的侵擾,還能通過商業手段促進民族的融合與安定,實現北疆長久安定。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仍然心存疑慮。“此策雖好,但商人若過于強勢,如何保證他們不會以經濟為手段來操控邊疆?我們朝廷如何能有效監管?”
另一位大臣卻冷笑道:“若依舊對商道進行束縛,如何能迎來經濟的繁榮?我們大夏可不能因循守舊,錯失良機。”
朝堂的讨論逐漸升溫,意見分歧。一些大臣認為,“平蠻十策”不僅是一套治國安邦的妙策,更是大夏商業力量崛起的契機;而另一些則對此充滿戒心,認為過于依賴商道,朝廷恐将喪失應有的掌控力。
不過,最為關鍵的是,此文作者智慧與謀略已經讓朝堂上不少重臣心生敬意。已有人開始紛紛猜測到底是哪位生員寫出了這樣的文章。
秦王侍立的位置在鹹煜帝的另一側,他目光淡然,始終不出一聲。他心中清楚,“平蠻十策”這番言辭雖然頗具深意,但其背後所藏的野心和智慧,也令他心生忌憚。
他知道,若朝廷采納了徐知薇的“平蠻十策”,不僅僅是為了平定邊疆,更是一場關乎大夏未來經濟和政治格局的博弈。誰來操作這“平蠻十策”呢?假使真的操作成功了,那操作者毫無疑問将是大夏的下一個真正的實權人物。
秦王突然出列,聲音铿锵有力:“陟罰臬,誅伐奸邪。此人之言論,讓兒臣深感不安。‘平蠻十策’,雖表面上看似行之有理,實則潛藏着極大的風險。若不加以約束,任由商道發展,商人能逐漸壟斷權力,威脅朝廷的根基。大夏千年的盛世根基,豈能由商人所動搖?”
秦王的觀點少有與太子同一,此言辭一出,朝堂之上紛紛點頭附和。
秦王接着說道:“更何況,商人之利欲,常常是無止境的。我們若放任其自生自滅,豈不是為大夏未來的衰退埋下隐患?我力主朝廷全面管控商業,不僅要從法律層面進行嚴格約束,還應加強對商道的實質性監管,以确保商人與百姓之間的利益均衡。更應嚴禁商人與北蠻來往,避免二者勾結,為國家釀下大患!”
鹹煜帝微微皺了皺眉,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開口:““秦王,你既認為應當禁絕與北蠻的商路,那我有幾事問你——”
秦王微微一愣,随即躬身垂首。
聖上道:“第一,若管控商業,禁絕外路,是需增稅,還是減稅?”
秦王略一猶豫,随即答道:“若加大管控,或許會有些許不便,但為了國家大計,百姓的短期困苦應當是可以承受的。我們必須考慮到長遠的利益。”
聖上繼續問道:“誰來管控,又如何保障地方官員的清廉?若管控人員收取賄賂,邊境交易是否會因此徹底崩塌?”
秦王面露遲疑,他此時已經有些支撐不住:“這個...朝廷需嚴加監督,絕不允許地方官員濫用權力。”
聖上眉頭一挑,繼續發問:“那麼,嚴加監督之後,是否會滋生權臣權鬥,又如何保持朝堂的統一?”
群臣此時差不多都聽出了鹹煜帝話外的意思,紛紛出列跪倒:
“臣等不敢——”
聖上的聲音漸漸冷卻:“為何商道存在這麼多年,依然能自我調節與繁榮?若非因為商人逐利,朝廷如何能從中獲益?你如今卻要将所有控制交由朝廷,豈不讓人懷疑,你所圖的不僅僅是商道的規範,而是對國家各方面的掌控?”
秦王面色大變,立刻跪下道:
“兒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