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展昭·青山依舊 > 第4章 第三章 小報露端倪 兩黨争不休

第4章 第三章 小報露端倪 兩黨争不休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太師?”

趙祯猶豫了,龐吉位高權重,确實有能力鎮住大名府府尹蘇澤煜,隻是……龐吉雖是治世能臣,卻不時結黨營私,如若遣其出使,利弊未知。而比起龐吉,他則更希望包拯請纓。他清了清嗓,朝着殿内衆臣問道:“衆卿以為如何啊?”

包拯擡首,正對上趙祯灼灼目光,他心下了然,随即出班奏道:“陛下,太師年事已高,不宜操勞,臣包拯請旨,願趕赴大名,以三旬為期,如若查不出是非曲直,甘願領罪!”龐吉還想再說些什麼,卻被趙祯打斷,“好!既然災民是上告至開封府,此事由包卿出面,再适合不過。便令包拯為特使,走馬承受公事,即日趕赴大名,徹查黃河決口一案。”略微思索後接着說道:“至于籌備赈災款項,就有勞太師了。願衆卿同心竭力,莫負朕望!”

包拯、龐吉領命出殿,趙祯随即退朝,而後命王延齡、李仲昌、張清等入禦書房議事。距李垂上書至今,時隔多年,又提起了黃河改道一事。

“此番橫隴決口,已然緻水北流,雖未見大名府上報,然監管軍政的大名留守賈昌朝已據此上書,請求引水東流,恢複京東故道。朕再三思索,亦覺賈卿所奏,不無道理。大名,是我朝陪都,乃北方重鎮,如若北流之水淹沒大片土地,财政稅收勢必銳減,一旦軍中财政告急,便無力抵抗遼國鐵騎,至于東漢所留京東故道……堤防完備,略加修葺便可内固京都,外限夷狄。”

趙祯說着,将日前大名所呈奏章遞與李仲昌,“卿任河渠司,乃治水權威,不知卿以為如何?”

李仲昌接過奏報,從速浏覽後,奏道:“陛下,臣以為,當複京東故道。此番橫隴、商胡二埽決口,沖出了北流河道,此道非是人工修築,堤防勢必有所缺漏,倘若河道淤塞,高民屋殆逾丈,後果不堪設想。”李仲昌說着,邁步走向輿圖,指着大名至濱州一線,思索片刻,又複奏道:“陛下請看,新河道乃自大名至濱州,如若南向決口,大水侵入淮河流域,勢必壞郡縣官亭、民舍良田;如若北向決口,則大水侵入永濟渠,必然淤塞運輸軍需糧饷之幹線,至于賈大人所奏,修葺東漢古道,臣以為不妥,臣以為,當先疏通六塔河,将黃河水分流,再将大河水引歸至橫隴河道。”

王延齡以軍事防護為要,對賈昌朝的建議贊不絕口,張清、淩澤則是極力擁護自己的頂頭上司李仲昌,于是乎這兩班人馬便各執一詞,在殿内争論起來。

恰逢館閣校勘歐陽修進殿,上奏編修《崇文總目》相關事宜,聽得殿内争論,也不急校準之事,忙将自己心中所慮上奏趙祯。“陛下,臣以為,不能回河!”此言一出,殿内霎時間鴉雀無聲,趙祯俊眉一挑,饒有趣味的看向歐陽修,道:“卿有何高見?”

歐陽修将手中奏折收回袖中,而後奏道:“一來,引水東流,勞民傷财,難免引起流氓盜賊之患;二來,河本泥沙,無不淤之理。河道淤塞,常以下流為先,下流河道淤塞以至河床擡高,水行漸壅,乃使上流低窪之處決口,臣觀商胡埽曆次決口,均為此故,是以京東故道屢複屢決,而今行事不宜急躁,當從長計議,标本統籌,方為良策啊。”

趙祯尚未出言以複,便聽河渠司李仲昌嗤笑一聲,他斜着眼将歐陽修看了又看,頗有幾分輕蔑地問道:“歐陽大人既是館閣校勘,怎麼也管起這水利之事了?我看你,還是恪守本職的好,莫要進谏庸言擾亂聖聽。”

李仲昌這話,隻聽得歐陽修怒火中燒,言下之意便是指責自己非是治水能臣,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歐陽修本欲駁回,卻聽趙祯道:“卿此來,所為何事?”歐陽修忿忿瞪了李仲昌一眼,拱手應道:“三館、秘閣所藏書目,有謬濫及不全者,微臣已收錄于案,恭請陛下定其存廢。”說着将書錄上呈,趙祯令侍駕官接過書錄後,擺了擺手,道:“不必了,卿自行定奪,仿開元四部錄即可。”

歐陽修擡眼看了看禦案前的趙祯,也不知方才所奏他聽進去沒有,如若當真準了李仲昌所奏,後果恐怕就不僅僅是勞民傷财了。靜待半晌,依舊未聽見趙祯言語,歐陽修暗歎一口氣,隻得行禮辭去,轉身之際,還不忘對着李仲昌譏笑道:“哼,李卿者,大才也!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真是可笑之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