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真定府奏報,近半月以來,遼人利用騎兵優勢,多次深入宋境襲擾,定州百姓久受其害。
趙祯眉頭緊鎖,心下思忖:“自‘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相安太平,久無戰事,如今遼國騎兵犯我邊境,意欲何為?倘真如先前所料,是因遼國内亂牽連邊境,又當如何是好?況且太原府另有奏報,自年初黃河大水之後,平晉、文水、祁縣、壽陽等多地先後爆發疫情,雖已及時控制,但仍恐有災民流竄,瘟疫猖獗。”
正在趙祯凝眉思索間,隻聽樞密使王曾言道:“啟奏聖上,《軍谶》有言,‘天地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化;不為事先,動而辄随。’是故,軍國之要,在察衆心,施百務,知己知彼,方能圖紙無疆,扶成天威。”
趙祯聞言,眸光一閃,似乎心下已有計較,他擡起左手,輕輕理過右手衣袖,問道:“哦?但不知,王卿有何妙策?”
“依臣愚見,當遣使入遼,探查虛實,另暗中增兵真定府,以備不時之需。”
趙祯點頭稱是,遂命翰林學士承旨,起草诏書。
“包卿,展昭可曾回府?”
人群中,忽被點名的包拯即刻朝左邁出一步,不覺心頭疑惑:官家如何知曉展護衛不在開封?未及多想,他便應道:“展護衛借調青州府查案,尚未回轉。”
包拯答複半晌,卻不見趙祯動靜,微微擡首,見禦案之上,那名身着赤黃袍衫的年輕皇帝正颔首斂眉,細看地圖,片刻之後,清朗的嗓音在垂拱殿内響起,像是在喃喃自語,又似在排兵布陣,“臨潢府,黃龍府,遼……東?遼東,遼東,複州城,獅子口,商貿船……登州!”稍作停頓後,趙祯猛地擡起頭,擡手示意身旁親衛,“速至青州府傳旨展昭,命其北上登州!”言罷,也不等殿内諸臣反應過來,便極速道:“散朝。八皇叔、王丞相、樞密使、楊文廣、狄青,随朕前來。”
回到府邸的包拯一臉愁容,公孫策不明就裡,開口詢問,包拯先是說明宋遼邊境事端,而後卻是一臉狐疑看向公孫策,問道:“莫非,展護衛有事瞞于你我?”
“大人何出此言?”
包拯接着道:“展護衛被借調青州府查案一事,隻需青州府與開封府對接即可,不勞官家費心,且展護衛無需上朝,那官家又是如何得知展護衛不在京城?況且,又派人極速趕往青州傳旨,命展護衛北上登州,還有,前番護送顔卿一事……本府總覺得,展護衛與官家之間,似乎不簡單,憑他一個禦前侍衛,有些事情,總不歸他管。”
公孫策聞言思索片刻亦點頭稱是,“展護衛或許領有密旨?”
包拯搖頭笑笑,“隻怕除了那枚‘禦前行走’,展護衛另有密令。”
這廂包拯與公孫策推測姑且不提,而禦書房内,趙祯則又是滿面愁容。
“齊天皇後被囚于黃龍府,耶律宗真卻是穩坐帝位,倘蕭耨斤企圖推翻耶律宗真,另立新王,想必會于黃龍府羁殺齊天皇後,隻是,師出無名,但若齊天皇後謀反,将其賜死便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