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瑤到家時,王秋已經回來了。
她高興的拿着小鏡子照來照去。
于瑤放下背簍,把最上面一層菜抱出來,婦女同志們勤快,平時去菜地裡摘菜都不會空手回來,摘菜的功夫還會順便割點草回家。
于瑤把背簍裡的草倒在地上,王秋還在美滋滋的照鏡子,沒好氣的說道:“都大晚上了,還拿着鏡子照什麼。”
王秋這才收了鏡子,把臉湊到于瑤跟前,期待的問道:“媽,你說咱們村裡的年輕姑娘誰長得好?”
于瑤活了半輩子了,哪裡聽不出王秋的潛意思。
這就跟“我有一個朋友”異曲同工,指向的是自己。
“反正不是你。”于瑤脫口而出,拿着桌上的菜進了竈房燒飯。
今天之前,于瑤還能說是她,但十分鐘前她才過一張白白嫩嫩的臉,幹淨到她挑不出來瑕疵,現在也說不出違心的話。
王村長正在推進全村普法,已經把這個想法報給了鎮上,鎮上目前雖然還沒同意,但對王村長的态度給予了高度表揚;稱贊王村長踏實肯幹,思想先進,是一位作風優良的好同志。
有了鎮上的稱贊,王村長更是堅守本分,早出晚歸,把村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他不光對自己有要求,對家裡人也有要求。
首先,做人要誠實。
王秋一愣,連忙跟在後邊追問:“不是我,那是誰啊?”
“那肯定是我們村裡的姑娘啊。”于瑤努努嘴:“去點火,我來燒飯,你爸也快回來了。”
王秋在原地站了會,見她媽真不搭理她,撇撇嘴,才擡腳去燒火。
于瑤動作麻利,一會就切好菜了,指揮王秋添柴加火,菜倒進鍋裡炒了一會,才有功夫跟她說起來:“你不是說你去找人以嬌了嗎?”
王秋添柴的手一頓,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不敢看于瑤的臉色,含糊應了聲:“嗯。”
好在于瑤眼睛看着鍋中,沒注意到她的表情,繼續說道:“你說你去得也不巧,你剛去,她就出門摘菜去了。”
王秋這才臉色轉好,說話聲音也有力了:“我看她家關着門,就回來了,等明天我再去找她。”
王秋說到做到,第二天一大早就過來了。
今天天氣不錯,羅以嬌跟昨天一樣,先把花生拿出來曬一曬,看時間還早,又把房間裡的被子抱出來攤在晾衣杆上曬會。
曬被子跟曬花生不一樣,花生在炎熱下曬好,保存得當能存放幾個月甚至更久,被子日常用,容易回潮,不用曬那麼長的時間,現在抱出來曬一曬,等晚上就可以抱回房間去了,曬過後的被子也會變得更蓬松暖和,等到冬天蓋正合适。
把家裡的事做好,羅以嬌準備去看看她的菜地。有前兩回澆水的辛勞,羅以嬌現在對她的菜地可上心了,生怕出現上次一樣的情況,出門都随身帶着一個葫蘆瓢,遇上菜苗有點焉的苗頭,就用葫蘆瓢澆水下去。
剛鎖上門,扭頭就看見王秋走了過來。
王秋在她身上上下看了看,有些遲疑:“嬌嬌,你要出門啊?”
羅以嬌如實說了。
王秋平常看她媽和村裡的嬸子們給菜地澆水都是挑着桶,第一次看沒有桶,隻有一個葫蘆瓢的,生出了興趣:“我也去吧,你要是忙不過來我還能搭把手。”
羅以嬌給她拿了個葫蘆瓢。
王秋主動要求幫忙,羅以嬌當然不會拒絕,經過昨天,她們已經成為朋友,朋友之間互相幫助沒什麼不對。
滿意的看着王秋手上拿着瓢,羅以嬌點點頭,走在前面:“走吧。”
王秋有些不明白怎麼就從“搭把手”變成了“一起幹”,眼看羅以嬌已經走在了前面,王秋隻得跟上去。
菜地沒一會就到了,在她精心的照看下,菜苗郁郁蔥蔥,長勢很好,一眼掃過去就是興興向榮之态,羅以嬌看着它們長大,心裡不自覺湧起自豪感。
她對着菜地擡手,奮發向上的感慨:“你看,這就是我的菜地,不錯吧。”
尤其王秋站在旁邊,羅以嬌格外的有成就感。
人都是需要對比的,有了王秋這個隻能依靠父母的“小廢物”對比,她們完全不是一條水平線上的。羅以嬌之前就打聽清楚了,王秋這個村長女兒很少下地幹活,是村裡的女孩中過得最悠閑的。
她就不一樣了,當王秋還在家裡依靠父母的時候,她已經能單獨種地了,還是她更厲害。
王秋沒有領悟到話語下的險惡,看着面前這片青幽幽的菜苗,王秋沒有種過地,但她在村裡長大,見過不少,給予了高度肯定:“你真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