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瑤嬸子不知道,她精心挑選出來的這幾個優質男青年,王秋都不會滿意。
她選擇了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
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歡平淡,喜歡翻山越嶺。
她就不一樣了,她恐高。
在她感慨的時候,梁娟正好提着菜籃過來摘菜,問她:“妹妹,你在嘀咕什麼呢。”
“二嫂,你也來摘菜啊。”羅以嬌笑眯眯的跟她打招呼。
梁娟點點頭,提着籃子下了地,邊摘菜說道:“媽說這幾天估摸都有雨,讓我摘點菜回去放着。”
羅以嬌出門摘菜,連個籃子都沒提,空着手來的,在菜地裡摘了把青菜就準備回去了。
聽見梁娟的話,她果斷多摘了兩樣蔬菜。
老農民的話不能不信。
梁娟彎着腰:“嬌嬌,你這些天都在忙什麼呢?都沒看見你來家裡了。”
羅以嬌張口要回,發現确實有好些天沒去大伯家了。
王村長給他們解決鄰裡矛盾前她去過大伯家裡,後來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整天圍着她讓她講經過的人太多,羅以嬌不厭其煩,在家裡躲了好幾天,期間還接了個電話,給菜地澆水灌溉,又去了一趟秀禾村看梁外婆,回來後屋裡屋外,還遇上趕集,算下來都快半個月了。
她有些心虛:“太、太忙了,明天我就去看看爺奶。”
梁娟打趣她:“是得看看,好歹讓爺奶見見妹妹你這位有本事的人呢。”
老爺子兩個上了年紀後,平常去田地裡的時間不多,都是留在家裡照看羅明明。天氣熱的時候,祖孫幾個就在家裡,等天涼一點才出門走一走。
村裡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們都喜歡坐一塊,東家長西家短,老爺子兩個從不參與,他們兩個都不是愛碎嘴八卦的性子,要是去了不跟風說幾句,别人還會指責他們清高,說他們假正經。
羅勇夫妻的事以後,老爺子兩個性格大變,每天早早就帶着羅明明出門了,專門往老年圈子裡一坐,逢人就誇我“孫女有孝心”、“我孫女有本事”;他們有一輩子的人生經驗,深谙說話藝術,借今踩前,先開口說了之前的村民、村幹部做了什麼,随即唉歎一聲,話題一轉,就轉到羅以嬌的身上,細數她的一舉一動,怎樣靠自己就把難題給解決了。
等他們把這些仔細講完,老年人圈子剛好散場,兩個人踩着剛冒的日頭回到家。
氣色都比從前紅潤了。
梁娟學了幾句老兩口的話給她聽,羅以嬌難得紅了臉。
以她的臉皮,遭不住遭不住。
梁娟難得在她臉上看到羞窘的一面,有些新奇。除了老兩口毫不客氣的誇獎外,羅明明深受他們的影響,整天都是姑姑長姑姑短,跟她這個媽媽都沒這麼親近了。
趕在梁娟幽幽看過來前,羅以嬌急忙把菜捧在懷裡,落荒而逃:“那個嫂子,我摘好菜了,先回去了。”老兩口的直白,一個吃醋的媽,他們這跟羅珍的好話還不一樣,羅珍隻是單純拍馬屁,他們這是在衆目睽睽之下去炫耀。
主人公表示承受不住。
快步走遠了點,羅以嬌回頭一看,沒見着梁娟的人,心裡才松了口氣,慢慢往家裡走。
從小到大,羅以嬌很少在衆人面前被誇,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上邊出色的哥哥姐姐身上,誇他們活潑聰明,落落大方,是家裡的驕傲,能在外炫耀的資本。相比之下,羅以嬌就襯得平平無奇了,移到她身上時,找不出來什麼好詞,隻能跟梁蘭蘭同志說她老實。
在學校的時候,她也不愛出風頭,不是老師眼中成績好的好學生,也不是能留在老師印象裡的壞學生,屬于不上不下的中間位置,也可能連中間位置都夠不上,老師都記不住她是誰。
在這樣平淡無視中成長,年紀小的時候,心智還不夠成熟,她想過有朝一日,也能像前邊的哥哥姐姐一樣被别人看見,被誇獎,發現瑩瑩如燭火微小的她也有微光的一面。
通俗來講,這叫缺愛。
大部分缺愛的人,極度的渴望愛,隻要遇上别人釋放的一點愛意,他們就能夠敞開心扉,對别人死心塌地,往往遇上的都是渣男海後。
羅以嬌不是這樣,她在無視中長大,但從前的經曆讓她并不奢望從别人身上渴望愛,期盼别人給的一點關懷,她學會了先愛自己,以自己為中心軸點。
以前沒有聽過的贊譽,現在聽見,她渾身都不自在了。
成年人,更喜歡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