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說起來,買條絲巾也稱不上什麼奢靡。
王璐她們雖然窮,但買絲巾的錢是自己一點點攢下來的,不是花父母錢去充大頭,早早就實現啃老的需求。
雖然這個目标人人都想追求。
渴望不勞而獲。
但更多的還是上一輩人骨子裡喜歡沒苦硬吃。按他們的話這叫勤儉節約。
隻要冠上這個名頭,什麼苦都被合理美化。
什麼是沒苦硬吃,打個比方:像是什麼買了水果舍不得吃,最後把水果放壞了,開始把壞掉的地方削掉吃上一個,這樣繼續下去,最後一個好水果沒吃上,全吃了一堆的壞水果,還要被冠以舍不得吃,節約的美名;比如買了洗衣機放着不洗衣裳,非要用手洗,最後腰酸背痛,口口聲聲說自己幹了很多事,買來的洗衣機跟祖宗一樣閑置起來,從新電器變成舊電器等等。
這種沒苦硬吃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了。
他們自己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也希望下一輩按照他們的觀念生活。
要勤儉、要節約,要摳門。
買東西也是這樣的,像是衣裳之類的有穿的就行了,年紀長的穿過了留給年紀小的繼續穿,衣服鞋子這些行頭都可以這樣安排,一件衣裳,一家人都可以輪着穿,就是有錢了,也不能買,必須得存起來,這叫節省。
絲巾還沒有衣裳鞋襪這些行頭實用,就隻是占了個好看的便宜,在他們眼裡隻有城裡的工人才會拿錢去買這種不實用的東西。
王璐她們去買這種不實用的東西,跟敗家子沒區别。
被罵一頓都算輕的。
好在她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羅以嬌請人幫忙送了信件,就溜溜達達往回走。
她沒有去鎮上,平常吃喝都在村裡買,像是米面、雞蛋,再就是請人幫忙送送信,隻有缺油、饞肉之類的才會往鎮上跑一跑。
村裡人都挺好的,都願意幫忙寄信,還會問她要不要帶什麼東西回來。
羅以嬌擺擺手,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未來的日子長着呢,一下子得寸進尺也不好。
村民們這樣好,羅以嬌都不好意思自私涼薄,在關懷之下也變成了一個熱心腸的人。
從田間路過,她會熱心的給在地上摘菜的老大爺指出來:“大爺,摘錯了,你左邊的菜才正新鮮,右邊的已經老了。”
拿回去喂豬吧,剛好合适。
老大爺看她一眼,充耳不聞,繼續摘菜。
羅以嬌隻能嘀咕:這老大爺耳朵不好。
不過這種情況也常見,上了年紀的人,五感和髒腑功能會退化,聲音也是五感。根據經驗,這個時候需要用力大聲的跟他們說話,聲音增強後,那他們就可以聽見了。
羅以嬌猛的大吸了口氣,大聲的重複了遍。
吃奶的力都使出來了,她不信老大爺聽不見。
老大爺确實聽見了,還不大高興說了句:“你這閨女咋回事,我聽得見。”
羅以嬌:......
聽見了還裝聽不見,老大爺你厲害。
更厲害的還在後邊,老大爺摘過菜,反教訓起了她:“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不會過日子,什麼都要吃好的,那菜老了就不能吃了?好的全給吃了,哪有這麼多菜供應?”
乍一聽,很有道理。
挑着摘菜确實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