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以嬌的第二位客人與其說是嬸子,不如說是嫂子。
魏嫂子嫁到村裡剛七年,從年紀來說,她還年輕,還是一位青年同志,但隻看外表,魏嫂子不比汪嬸年輕多少,整個人十分憔悴,渾身都透着一股郁氣。她心事太多了。
魏嫂的問題在于:孩子。
七年了,始終懷不上孩子。
一般來說,新婦嫁人半年左右就會有動靜了,早的更早,晚一點的一兩年也有。魏嫂在頭一年沒懷上的時候,婆家和娘家雖然着急,但口頭上還是叫她放寬心,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有了。
一年過去了、第二年、第三年...
娘家和婆家的态度都變了。
魏家的心态是這樣的:嫁女兒過去—女兒沒孩子—女兒懷不上—女兒還沒懷—對不起王家人,因為這件事,他們自覺在面對親家時矮了一頭,有一種對不起别人的感覺,時常産生愧疚。這樣的愧疚心态也傳達給了魏嫂子,讓她一天比一天壓力更大。
同時,王家的态度也開始惡劣起來,從新婦都這樣變成了——你不下蛋。
尤其是人在氣頭上、罵人的時候,這個詞提及的頻率貫穿始末,十分刺耳。魏嫂子在這樣的辱罵下,甚至對所有蛋生品都産生了抵觸心理,她連雞蛋都不碰不吃。
用她婆母的話:雞都下蛋,你卻不下蛋。
魏嫂子做夢都想懷孕啊。
到第三、四年的時候,家裡帶着她上了醫院去檢查,連省城醫院都跑了一趟,得到的結果卻是她身體沒問題,除了有點缺營養,多補補就好了,甚至給他們提了好幾種營養補品:肉、雞蛋、奶粉等等。
回來後,她婆母見天的往外跑,從那以後,每天都從外面找各種能懷孕的偏方弄給她吃。奇怪的是,魏嫂子無論如何就是懷不上,她婆母這幾年如一日的堅持精神反倒被人稱贊,說她為了兒女盡心,一心一意對魏嫂子這個兒媳婦,不嫌棄她,是一個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的好婆婆。
走親竄門的時候,還會有人專門把魏嫂子叫過去,讓她以後要好好孝順她婆婆,她婆婆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她,要她記得感恩。
羅以嬌面無表情的聽着。
還感恩,是沒有說謝謝?
魏嫂子:“我現在每天都精神恍惚,感覺做什麼都沒勁,有時候甚至都想...”
羅以嬌大驚失色,連忙阻止她:“嫂子,你不想。”
她是看出來了,魏嫂子長期處于這種氛圍下,精神狀态已經快要出問題了,或者說已經出問題了。
這也正常,任何正常人每天都在這樣的環境下都會變得不正常。
魏嫂子的生活裡到處充斥着負面和為她好,讓她窒息,有太多話她都說不出口,她找不到可以說的人,娘家和婆家都催她趕緊懷孕,外邊還讓她要感恩,隻要她敢說不好,就有人會指着罵她是個白眼狼。
這些情緒日積月累,很容易就把她的意志給摧垮了,而且她可能還會從别人的責備變成自己責怪自己。
羅以嬌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隻好舉例給她聽:“嫂子,這個世界上沒有懷孕的女同志又不止你一個,你看,就是咱們村就不止你一個。”
魏嫂子苦笑:“還有誰啊,咱們村這麼多年沒懷孕的就我一個。”
“我堂嫂啊。”羅以嬌用文慧舉例:“我堂嫂文慧,今年嫁給我堂兄也三四年了,兩個人也沒有孩子,我大伯家兩個兒子,現在也隻有我侄女羅明明一個。”
魏嫂子已經有很久沒有跟同齡的婦女同志們相處了,文慧嫁過來的時間正是她被催得最狠的時候,沒有心思關心别人。“你嫂子也這麼久了嗎?那她現在怎麼樣了?”
“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