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天将要黑,省城大部分集市點都被他們踩點了。
中午出門的時候還是高高興興的,精神頭十足,現在羅以嬌已經不顧形象的靠在了姜渝的背上。反正天都晚了,不像白天容易被人看見。
姜渝感受着身後的溫度,騎車的速度不快,慢慢悠悠的,偶爾清風吹過還能緩解一點疲憊,他的聲音溫柔的傳過來:“現在回去休息還是先吃過晚飯呢?”
羅以嬌蹙蹙眉,掙紮了下,選擇:“先吃飯。”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再疲憊都要排後。
姜渝點點頭,最後自行車停在家中不遠的飯館,離他們中午吃的烤鴨店就是對街。
“我想着晚上就不吃太過油膩的了,喝一點菌湯之類的最好,這家店以前就是幹飯店的,尤其是他們家熬的湯,附近的居民都喜歡,現在重新開店了,味道也沒怎麼變。”他帶着羅以嬌進去,一邊解釋。
羅以嬌頂着一張疲憊的臉,連捧場的力氣都沒有,隻能面無表情的點個頭,表示知道了。
手藝人,隻要給機會,在哪裡都能東山再起。
姜渝點了一個招牌湯,配着幾樣小菜,又點了一杯鮮榨的果汁。
店子裡老顧客多,他們等了一會,最先上來的是果汁,店裡還給送了一碟點心,一碟炸小酥肉,服務員送餐時說了,這是他們店裡的福利,為了回饋老顧客,專門給送的餐前點心。
姜渝把果汁放到羅以嬌面前:“先潤潤喉。”
羅以嬌埋頭喝了幾大口,果汁的酸甜在口腔裡爆炸肆意,一下就喚醒了疲倦,羅以嬌一下就感覺精神了,要不說人為什麼需要一點碳酸飲料呢,因為确實提神醒腦啊。
“哥你怎麼不喝。”羅以嬌有精神了,肚子的餓意占了上風,她瞄準了點心和小酥肉。
姜渝慢條斯理的喝着店裡送的茶水,拒絕了:“我喝這個就好。”
淡黃不拉幾的,不知道是什麼茶水,羅以嬌反正沒興趣,也不勸他改喝果汁,萬一這又是他們老顧客記憶中的老味道呢?作為新顧客,她還是老老實實的喝一些新鮮飲料吧。
她吭哧吭哧吃了兩塊點心,幾塊小酥肉,墊了下肚子就放下筷子。她要等正餐,她要好好嘗嘗他哥口中的美味!
這前後幾條街很繁華,飯店也有不少,對面的烤鴨店他們中午去過,這會店子裡人已經坐得滿滿當當了,穿着紅色格子衫的服務員忙碌的穿行其中,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幹服務行業不容易啊。
她對這一幕産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哥你說有沒有一種工作不需要賠笑臉、忙就能掙到錢的?”
姜渝看看她,點頭說道:“有。”
羅以嬌眼一亮,身體往前傾:“真的,什麼工作?”
“富二代、富太太。”
羅以嬌經常說一些新鮮詞,姜渝都跟着學會了,也跟着說起來。
她一下收了笑臉。擺擺手:“切,算了。”
誰不想當富二代啊?尤其是能夠躺平,還有花不完零花錢的富二代,但這可能嗎?怪誰呢,隻能怪她自己當初沒挑一個富裕的家庭了吧。當然了,跟富太太相比,富二代更好一些,富太太說得好聽,像是什麼人間富貴花,但豪門的事隻有豪門自己知道,富太太腰包裡是真富還是假富也難說。
富太太需要照顧好丈夫的情緒,家族的情緒,可不容易,富二代就不一樣了,隻要不作死,就可以往死裡作。
女同志,還是得有一份自己的事業。
說話的功夫,他們的湯上來了。
端上來的菌湯已經是半熟狀态,在鍋裡咕噜噜煮上一會就可以吃了,食材也都常見,但口味确實不錯,非常的鮮、爽、滑。
這不應該是本地人的老味道,誰吃到好吃的都會成為個人的老味道。
吃過晚飯,到家時已經不早了,姜渝抓緊把房間收拾了出來,兩個人洗漱後就回房了。
明天還有重頭戲呢。
早上四點,他們準時出現在了集市上。
淮陽路、北濱路、天水、酉金四個大型集市一到三四點就人滿為患,集市外邊停着大貨車,工人們正在往集市裡搬貨呢,蔬菜類一捆一捆的,水果類用箱子裝着,一件一件的往下搬。
下了貨,就有集市的店主們過來挑貨,這樣拿幾捆,那樣拿幾捆,很快就把拉來的貨給分了。
他們找了個店主打聽貨車的事。
店主一邊整理貨一邊說:“你們說那個啊,他們具體是哪裡的我們也不太清楚,聽說是咱們市場的管理人親戚,就到處找貨拉過來,等冬天他們還去外地拉貨回來呢,他們這貨質量也還行,我們就在他們這裡拿貨了。”
羅以嬌問:“那除了管理人親戚拉貨來,還有沒有别人拉貨來了?”
店主說:“有啊那怎麼沒有,咱們市場這麼大,就他們那貨本來就不夠,也有人平常去鄉下收,但你說咱們都在這市場裡開店了,不得跟管理人打好關系啊?還不是得先從他家親戚處先拿貨,等沒貨了再想别的辦法麼。”
勞動人民的智慧,讨好人難,但不得罪人他們還做不到嗎?
他們在幾個大型市場走了一圈,大概在早上七點開始,又出現在各種小集市上。
大型集市四五點時人是最多的,到早上附近的人來采買人也不少,而且有店子,看着正規,其實一整天都不缺什麼人流量的,但小集市人流就分散了,一天當中隻有早上、中午和下午這幾個時間段人流大。
在省裡待了兩天,市場的情況基本摸清了。
兩個人開始商議。
姜渝尊重她的意思,并不想過多的幹預。
“你是怎麼想的,看重大集市還是小集市了?”
“那肯定是大集市了。”
小集市就是純擺攤,人流就那幾個點,需要人一直守着攤子;大集市就不一樣了,人流大,固定店子,而且它現在還兼具了一定的批發功能,是目前比較适合她的。
拿村裡的銷量來說,除了供應供銷社,村裡還有去縣裡賣菜這些出路,刨除了大集市的人流購買,再分出去一部分批發,正好夠消化了。哪怕店子沒貨了,還能去别人家調貨,比擺攤方便多了,進可攻退可守。
姜渝:“那你準備去哪家市場?而且後邊的開店,拿貨,最重要的是誰守着攤子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羅以嬌目前沒打算搬到省裡,姜渝也沒有。
解決了一個問題,後邊還有許多問題,羅以嬌開口:“明天先去問問這幾家市場店子租賃什麼情況,我再打電話回村裡問問大伯,至于人,我倒是有個人選。”
“誰?”
“羅珍啊。”她的好姐妹啊。羅以嬌把羅珍目前的境況說了說:“不過她還要顧着家裡的果園,所以她一個人不行,還得多找兩個人,最好能找個省裡本地的。”
次日,他們各忙各的,姜渝出門找人幫她打聽市場的事,羅以嬌去給大伯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