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小院子
兩人在桌前,将妝奁裡的花箋拿出來,易十三拿的很小心,這些花箋存放時間太久,很容易破損。
一張張鋪在桌上,足有十二張,兩人不敢亂動,隻能起身彎腰去看。一一看過去,不自不覺臉也越湊越近,待轉頭說話已是近在咫尺。
“都是女子心事,”李知節轉過頭,易十三還在專注的看,他離的極近,都能看清易十三臉上的絨毛和眼睫上忽閃的睫毛,很長,李知節看的入神竟伸手去碰。
眼睫被碰,易十三轉過頭來,還未反應發生了何事,呆呆的看着李知節。
李知節有些不好意思,咳嗽兩聲坐下了,“你看出了什麼?”
“應該是嚴家一位小姐記下的自己的心事,主要講述了兩件事,”易十三說出自己的分析,“一是五哥被欺負她和大姐姐去小屋子送藥,有一半的花箋反複提及。”
“二是秋獵時見到了小時候救過她的阿照,隻提到了兩次,但兩次都用滿滿一張寫的很詳細,應該對她來說是很重要的人。”
易十三猶豫了一下又說:“有件事她隻提到了幾句,但我覺得對她的刺激很大。”
“哦?”李知節也看出了一些,但依然看着易十三說,就是很喜歡聽她說話,說什麼都行。
“她在花箋中提到她有次外出遊玩被城外的流民沖撞,咒罵她的父親,還提到她随長輩去慈安院布施,發現孩子們都很仇視嚴家。”
李知節點點頭,“這花箋裡提到的五哥應該就是嚴石玉,也就是普慧大師,隻是不知道花箋的主人是嚴紳的第幾個女兒,這裡的阿照又是誰?花箋提到她見到阿照是在皇家圍場,這個阿照也不簡單。”
“嚴紳的子女你也不清楚嗎?”易十三疑問。
“兒子們倒是清楚,當年的卷宗上都一一記載過,但是女兒嘛,問斬的名單裡一個也沒有,應該是都出嫁了。”
易十三想了想當時去清苑見到的閨房模樣,又想到這盒妝奁,搖了搖頭:“其他的或許出嫁了,這盒妝奁的主人肯定沒嫁。”
李知節側身看過來,很驚訝疑惑:“何出此言?”
“那閨房雖被抄家翻亂,但能看出是待字閨中的小姐所住,而且,”易十三拿出有一張寫了“阿照”的花箋,“分明滿紙都是對情郎的喜愛,一絲憂愁也無,都是少女情懷呀。”
李知節全然沒想到這些,被易十三點開了新的思路,“可是未出嫁的女兒怎麼會不在問斬之列?會不會這是她成親前所寫,當時已經嫁人?”
易十三還是搖頭:“不像,若是出嫁,這些花箋要麼就會被燒毀要麼就是随身帶去了夫家,怎麼會留在這裡。”
“可是會有誰讓她活下來呢?當時的嚴家人人喊打,朝堂上也是人人自危……”
“會不會是……”
兩人異口同聲說出:“阿照?”
對視一眼,默契點頭,從這位嚴家小姐的描述中,阿照身份高貴,也許正有辦法将她救出。
兩人又看起花箋,反反複複看了好幾遍。
“從這些話裡感覺這位嚴家小姐已經及笄,嚴家的事發生在二十四年前,若是她真的還活着,如今應該是四十歲。”
聯想到朝月夫人對普慧大師一事的關注,其實易十三有些猜測朝月夫人會不會就是那位死裡逃生的嚴家小姐,可是年齡有些對不上,朝月夫人看着更年輕些……看着?
“你說……女子若是保養得當會不會更顯年輕些?”李知節也有了些懷疑,看向易十三。
與自己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易十三仿佛探到了一點真相,“當然可以!”
二人都有些激動,若朝月夫人真的是這些花箋的主人,那一切都說得通了。不谙世事的世家小姐,住在兄弟姐妹衆多的院子裡,憐憫自己飽受欺辱的哥哥,可也是這個哥哥害的自己家破人亡,恨也不得愛也不得。
那是誰救她呢?一定是一個權力很大的人,阿照?照?
“甯王!”李知節靈光乍現,驚呼出聲。
“什麼?”
“是甯王,十三,”李知節抓住易十三的肩膀,激動地想跳起來,“甯王單名一個照字,二十四年前嚴家出事時,甯王正是實權在握之時。”
易十三想起蕭韻以前跟她說過的一些朝堂舊事,“二十四年前,甯王還未及冠,那時聖寵不是大皇子和三皇子嗎?”
李知節如數家珍,“大皇子和三皇子争鬥已久,十四歲時甯王嶄露頭角就險些被害,為求自保自請監軍,去了我祖父的軍營,十八歲才回來,那時他軍功在身入主皇城司,正碰到嚴家出事。”
“大皇子和三皇子都卷入了嚴紳案,自身難保,自然無人在意出走多年歸來的甯王,而嚴紳案的主官正是甯王的舅舅,如果他就是‘阿照’,他完全有能力救出嚴家小姐。”
聽李知節說完,兩人更加肯定朝月夫人就是嚴家小姐,甯王就是阿照。
花箋中再無收獲,易十三又擺弄起妝奁,他們被花箋吸引,一直沒有細看妝奁。
李知節正将花箋一一收起,就聽易十三說:“李知節,這裡刻了一個字……是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