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天暖雲清。
沈慕林定下三月十二開店營業,時間越發近,天也往熱處走。
東西比不得冬天好存放。
保險起見,頭一日進第二日要用的東西,暫時定了每日進貨量隻比原先擺攤時多半成。
因着新加了雜糧面做主食,需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些。
沈慕林和顧湘竹商讨一番,最後決定将人手分開。
許念歸辰時要去武館,他自覺占了間屋子,不肯吃白食,每日卯時起來,就去屠富那裡拉貨。
因着要量多,屠富一人供應不來,他幹脆給養豬場的主家交代了聲,攢着下水等他去收。
量大便宜,賣給沈慕林也沒漲多少,于是兩家都能得些便利。
待回了家,吃過早飯,差不多到了辰時,柳沐晟派人送來應季蔬菜。
葷菜主要以豬下水為主,沈慕林先行清洗,顧湘竹就準備要用的調味品,生火燒水。
待洗淨切成小段,焯水後撈到盆子裡,再在鍋裡加清水燒開,放入大蔥生姜花椒及少許烈酒。
燒開撇去浮沫過一遍冷水,再用開水浸泡,加入蔥姜花椒桂皮與白糖醬油,最後倒入些清酒,小火慢炖即可。
李溪領着其他三人在院子裡擇菜洗菜切菜。
過了晌午,這時葷菜也去了腥氣,聞着就飄香。
沈慕林也準備好了面團,大家夥便一起穿串。
起初還有些手忙腳亂,一日磨合後,就連年紀最小的楊耀祖也利索很多。
開店當日,沈慕林天不亮就起來,先炖上大骨頭,又和衆人将一筐一筐串串放到櫃子上。
而那些容易氧化變色的土豆紅薯得單獨拿了盆子用水浸泡上。
一眼望去,整整齊齊一櫃子,琳琅滿目,瞧着就讓人覺得賞心悅目。
不到巳時,門前已圍了不少人。
之前在福安街小吃街買過他家麻辣燙的,好些摩拳擦掌,就等着開門,再吃上一口。
沒吃過的瞧着熱鬧也紛紛來打聽,竟是和興隆飯館鬧上衙門那家,也來了興趣。
沈慕林瞧到了時間,招呼人點鞭炮拉紅綢揭牌匾。
沈記麻辣燙正式開始營業。
麻辣燙是半自助模式,要顧客自己領了碗筷,去挑選吃食,這一規則新鮮有趣兒,可要實施卻是有些困難。
沈慕林特意請了虎叔壓陣,王小年又叫了兩個好手幫忙,專看有沒有不守規矩決心搗亂的。
一開門好些人擠了進來,隻見一組組櫃子整齊擺着,各色食材羅滿了櫃子。
食客頗覺驚奇。
“老闆,這咋個買法?也不見菜單啥的啊。”
沈慕林昨日去王春花家借了何渡過來,小孩子鬼精靈似的,教了兩遍就學得有模有樣。
此刻他混在人堆裡,大聲嚷道:“這有何難?”
何渡直接走到客堂算賬處,往日教他寫字的神仙哥哥就站在那兒。
顧湘竹拿了碗給他:“挑好了給我就好。”
何渡撇撇嘴,他還是沒找到神仙哥哥的第三隻眼。
不過林哥哥說他現在聰明又厲害,何渡美滋滋想他肯定能學會竹子哥的法術。
他挑了些自己愛吃的,交給顧湘竹。
“加面嗎?一份三文。”
何渡點了點頭。
楊耀祖站在顧湘竹身旁,接過碗數了數簽子,抿唇片刻,又數了一遍,确認沒數錯才松了口氣。
“一文錢的五串,兩文錢的三串,外加一份面條。”
他又問道:“要什麼口味,有忌口嗎?”
“麻醬,沒啥忌口。”
顧湘竹在紙上寫下賬單,又遞給他一塊木牌:“上面寫着号,做好了會叫号,聽見你的号碼拿牌子來端就成。”
沈慕林将前堂與廚房間打了個窗戶,專用來傳遞客人挑好的麻辣燙。
衆人不光沒見過這樣新奇的售賣方式,往日食肆的後廚也是輕易見不得的。
廚師都有自己的手藝,最怕人學了去。
沈慕林沒那個擔憂,他不等開店便炖上了棒骨,待上了人,骨湯辣湯正正做好。
隻等食客挑好,舀些湯去煮就好,并且葷菜類都是半熟品,算下來花不了多少時間。
何渡稍等片刻就聽見了自己的号,他樂呵呵跑去交了木牌,端着碗坐到位置上樂呵呵吃了起來。
圍觀的人反應過來,腿腳快的已經拿了碗挑起串來,慢點的就隻好排隊去。
有結對來的見人多,一人拿碗,另一個連忙占了位置,兩人輪換着去挑食材。
沈慕林在後廚像陀螺一樣一圈一圈忙個不停,顧湘竹字也寫得飛快,楊耀祖顧不上算兩遍,隻好全神貫注地數數。
不算很大的前堂竟被坐滿,連木牌都發得幹幹淨淨。
好在出餐快,吃起來也用不了很久,前者碗筷剛放下就被旁邊的人催促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