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一天當三天過,可不就是好久不見嘛。”甯嘉安有理有據地說。
車在車位上停好,三人提着年貨往門口走去。走到半路,門就“咔”得一下打開了,奶奶含笑把他們迎進家門。
爺爺正在廚房裡忙活,預備着做一頓年夜飯,探頭打了個招呼,又一頭紮了回去。
雖然甯嘉安管兩位老人叫爺爺奶奶,但實際上,這兩位是甯嘉安的媽媽的父母,而非他爸爸的父母。至于實際上的爺爺奶奶,他并沒有印象。
這事兒還鬧過一個不大不小的烏龍。
幼兒園大班的時候,他已經和梁曉康成了頂好的朋友,知道他有個特别厲害的姐姐,還有住在村頭的爺爺奶奶和住在村尾的外公外婆。
他想了想,說:“我的爺爺奶奶住在河邊的大房子裡。”
梁曉康問:“那你的外公外婆呢?”
甯嘉安疑惑地歪了歪頭,在他的記憶中,好像并沒有“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就是……就是你媽媽的爸爸媽媽!”梁曉康想起了搖搖車播放的歌謠,認真地說着。
“可是我的爺爺奶奶就是我媽媽的爸爸媽媽。”
梁曉康聽了十分疑惑,可是他的朋友說得好像也有點道理,他有些糊塗了。
于是他決定,帶自己的好朋友去坐搖搖車,聽一下那個歌謠。
梁曉康探頭看了看,發現帶他們班的老師正在給大家分玩具,同學們都伸出不長的胳膊,想早些拿到玩具,看起來有點混亂。
他豎根食指在嘴前,“噓”了一聲,然後拉起甯嘉安的小手溜出教室。
出了教室,微涼的空氣激得甯嘉安一哆嗦,但是梁曉康的手卻很暖,他忍不住握緊了些。
他們穿過幼兒園的小廣場和滑滑梯,又經過一排小樹,到了幼兒園大門口。
可能是因為下課時間将近,大門已經被打開。保安正和經過門口的熟人打招呼,一個晃神,就讓兩個孩子暢通無阻地出了大門。
梁曉康把甯嘉安帶到幼兒園邊上的一個超市門口,指着搖搖車說:“我請你坐這個,你就知道什麼事外公外婆了!”
他掏了掏自己上衣和褲子的四個口袋,竟然真的掏出了一塊錢的硬币,投進搖搖車的投币口。
甯嘉安坐在搖搖車上,有種十分新奇的感覺。這個搖搖車頂着一個喜羊羊的頭,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本來應該是白色的地方塗上了粉色,有些古怪。
搖搖車一陣,就前後搖了起來,幅度并不大,但是卻讓他一驚,猛地扶住一個黑色的圈圈。
“這個是方向盤!”梁曉康解釋道。
“爸爸的爸爸叫什麼……”脆生生的童聲從搖搖車不知道哪個位置響起,無比順溜地念了下去。
一首歌放完,甯嘉安記住了“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奶奶”“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外公”。
雖然這首童謠裡頭還有諸多知識點,但是甯嘉安聽完的第一個疑惑卻是:“為什麼先念爸爸,才念媽媽?”
畢竟前面關于“爸爸”的東西對于他都很陌生,後面關于“媽媽”的部分對于他來說才比較熟悉。
梁曉康覺得這是個很難的問題,于是兩個人就站在人家超市門口,想了好久……
久到他們的父母和老師一起把幼兒園找了個遍,蓦然回首才發現,兩個小孩兒竟然在幼兒園對面的超市門口。
他們過來把自己的小孩領了回去。
甯嘉安看到梁曉康的父母邊上還跟着一個大姐姐,穿着校服背着書包,看起來就很厲害的樣子。
他掰着手指數了數,發現自己沒有姐姐,是一個人,所以隻有爺爺奶奶;而梁曉康有姐姐,是兩個人,所以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
他覺得自己想明白了,雖然晚上被父母再三叮囑不要自己跑出幼兒園大門,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也不可以,但第二天,他還是樂颠颠地跑去和梁曉康分享自己的發現。
梁曉康聽完也被說服了,并且認為甯嘉安的數學很棒。這個問題就這麼揭了過去。
現在甯嘉安可不敢說自己的數學很棒,畢竟數學競賽課上講的東西,他大半都搞不清楚,但是梁曉康還能應付得來。
“安安讀高中啦,很辛苦吧?看着都瘦了。”奶奶拉過甯嘉安的手,用方言慢慢說着。
甯嘉安也用方言開始和奶奶講自己的高中生活。
雖然他的方言并不利索,甚至蹩腳得很,但是奶奶講了大半輩子的方言,是在是講不清楚普通話,祖孫兩人還是用方言交流。
甯嘉安每次遇到不會用方言說的詞就找媽媽或者爸爸求助,困難總比辦法多嘛!
說起來,梁曉康的方言說得比他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