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更會加重一些,風媛媛和風沁沁對這兩個男子家世和家庭的期待。尤其,這兩個男子的家人都是懂藥的,如此也可有相當的交流話題。說不定還會因為這種相同的交流話題,而能順利地登堂入室。
但這也隻是針對風媛媛和風沁沁罷了。
對于風曉桃,此事還真的隻能說是個陰差陽錯。
琴江和琴珏都對血腥味有一定的胃部反應。
但兩者也有不同。
琴江的反應其實比琴珏要厲害很多,但他善于控制自己,善于隐忍,遂看上去比琴珏要好很多了。
而琴珏的反應,比琴江要輕,但他控制不住自己,就會吐得七葷八素的。
風曉桃事先應該不知道血腥味對這兩人的影響一事,用她自認為應該對待上等賓客的‘桃紅飲’招待諸位。
‘桃紅飲’中,因要在桃花茶中摻入血,才算是制作完整,為了保持其滋味,這才是在飲用的時候加入。
血,摻入熱水中,腥味會更重。
如此,便比較意料之外地出現了琴江的幹嘔和琴珏的狂嘔。
琴珏當時那情況,就差沒有把那五髒六腑給全都嘔出來了。
琴江知道風曉桃不好對付,遂時時刻刻都繃着那一根理智之弦,應當對于那種惱人的感覺可以說是忍了再忍,忍了再忍,才僅僅看上去像是沒有太過嚴重。并且,琴江也一直都記得他的那個好哥哥的人設,聽到琴珏那邊的動靜,便出來關心了。
如此,便有了琴珏的具體化名。
隻是,對于那個時候來說,作為兄長,的确可以直呼表字,倒也沒有什麼問題。
對風曉桃來說,這也是十分正常的。
但也有一點,風曉桃精于人情世故,又隻看男子的臉說話,對其家世什麼的,根本也是不在意的。
無論琴江是否在這個檔口出現差錯,那都是安全的。
與此同時,紫露也有了琴江為他取的化名——思徵。
但這個名字,從相對意義上講,則還是暴露了一些東西,譬如琴江骨子裡最熟悉的東西——琴。
琴有五音,宮商角徵羽。
即使并不懂琴,隻要去過琴行一類的地方,随口一問,也是知道的。
而且,徵這個字,不僅僅容易寫錯,且也比較少見。
同樣的,風曉桃在乎的是男人的臉,即使在這個地方暴露了一些稍微與書生不符的事情,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
而思徽,這個名字,卻是在夢羽面對那個名叫芊芊的女子時,順着琴江的取名思路去取的。
其實,這也還是暴露了夢羽骨子裡對琴的熟悉。
琴,有十三徽。
同樣的,不懂琴,随口一問便知。
但也是同樣的,這芊芊是個江湖女子,她也看中的是夢羽的面相,對夢羽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完全是不在意的。
遂這自然也沒有什麼問題。
這四個人中,除了琴珏,在禮數上沒有經過嚴格的教導外,其他三人那都是在一個禮法嚴格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對于書生身份的扮演,倒是可以輕松應對。隻需要把那些書生應該要做的禮節,做得酸腐些就行。至于另外的那些表明某些身份的那些繁複的禮節,稍稍收起來就行。而琴珏雖然在景廷派中過的日子還算比較舒适的,但畢竟景廷派的禮法也是挺繁複的,再加上琴江幾人的耳濡目染,倒是還露不了這怯。加之那種退縮的模樣,倒是把一副柔弱書生的模樣表現得極好。
這般一看,怪事,豈不是來了?
為何琴江随口取的表字,成了現在琴江的名字?
尤其他和琴珏,都是相同的情況?
但夢羽卻成了沐曦?
紫露卻成了芷溪?
且這菱荏二字又作何解?
當時,琴江和琴珏之間,扮演的是兄弟關系?
這裡又是真正的兄弟關系?
當時,夢羽紫露與琴江琴珏之間,扮演的是堂兄弟的關系,這裡卻不是?
當時,夢羽和紫露之間扮演的是兄弟關系,這裡也是?
琴江的爹,又是怎麼着被卷進來的呢?
再加上這彼此間記憶消弭不均的情況,更是讓這一切的定義顯得撲朔迷離。
尤其,道英呢?
道和呢?
這兩個跟琴江之間關系密切的人呢?
特别是道英。
當初的大戰,他可是在的。
而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夢羽還是紫露,都未見過道英。
這簡直都不是魔幻二字可以形容的了。